APP下载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街道意象

2006-02-02熊端君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2期
关键词:人流街道内心

陈染的小说中的街道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迹稀少的和繁杂喧哗的。首先来谈谈人迹稀少的街道。街道狭长,如若没有人,会带给人无尽感和单一感。例如,在小说《无处告别》中,“街道两侧的白杨树高得有些触目惊心,从很高的上空洒下被风搅动的叶子的唰唰声,那声音高深莫测,仿佛使人感到这个世界危机四伏,许多潜在的危险随时会从头顶倾压下来”。街道上风吹树叶摆动发出轻响本是很自然的状态,却由于女性内心的敏感而产生视觉效果上的突出和变形。即使是一些很平常的景物,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带给人压迫感,人变得渺小而无助,这些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犹疑和不安。如果是在夜晚,街道除了让人觉得寂寥外,还会让人感到寒冷。“夜风很凉地打在黛二小姐身上,街上光秃秃,人影全无,只有惨白的街灯孤零零悬挂在空中”。这一段描述出现在黛二与母亲吵架后,一个人独自走在街道上。她和母亲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冲突和对立,为了逃避与母亲的争吵,她冲向街道,而人迹凋零的街道会让她想起与约翰在一起的日子。风让她清醒,孤独的街道让她对灵和肉的追求产生怀疑,“惨白的街灯孤零零悬挂在空中”,就好似当时的黛二,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却处处面临困境、不被了解的人。这时清冷寂静的街道印证人物内心。

再谈谈第二类,喧闹繁华的街道。这一类在陈染小说中出现频率很高。一般说来,繁华喧哗的街道带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温暖热闹的,然而,在陈染小说中,热闹的街道不仅不能带给人亲切感,反而带来了疏离感。一种情况是人物站在自己屋子中,从窗口眺望,看到“窗外远处的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天空已是雪亮灿白,一清如洗,房间里却仍然是一片黯黯淡淡的暖颜色”。这里的黛二小姐虽然看到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街道,却“被松软的被子拥裹着乏乏地不想起来”,那被子的颜色“温馨、优雅、高贵,散发出一股女人独有的特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人物距离街道很近,也就是说她距离人群不远,但她却拒绝加入,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她封闭了自己,并且为那种距离感、为那种“女人独有的特质”而感到满足。另一种情况是,人物就亲身处在熟悉的街道上,但却感到陌生和不适。这是人物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的:“街上人流涌动,摩肩接踵,嘈杂喧闹。黛二望望拥挤在身前身后的人流,觉得自己在中国实际上从来也都是一个人孑然自处”。这样的感觉与我们常说的“天地虽大却没有我容身之处”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陌生感不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识,而是由于心与心之间的隔阂。天地很大,人与人的交往也不少,但却找不到一个精神的归宿。这本是很平常的,会被人们习惯和忽略,但却被主人公纤细敏感的心捕捉到。街道上人流涌动,但却与作者所塑造的主人公没有关联,所以,主人公对它漠不关心。就如作者在《沉默的左乳》中所说,“喧哗的街头场景一点也没有搅乱我的潜意识流动”。外在对于主人公而言,形同虚设。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只有内心藏有另外一个世界的人才能做到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因为外在“无法安慰她的心灵”,也因此,现实中的应该“熟悉”的一切恰恰是主人公思想中最陌生的东西。看到这样的人物,会让我想到这样的人物是生活在现实中,却被自己剥掉了“外衣”的人。“熟悉”的外衣让世人变得麻木,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如此敏感而袒露,她的思考和精神与世人格格不入。在作者另一篇小说《凡墙都是门》中,作者说“人们与街市的关系是那么亲密融洽,仿佛他走在哪条街上,哪条街在那一刻就是他的家。人们是那么容易适应,容易找到自己的立脚点和位置呀”。和一般人的自若与踏实相比,作者笔下的“我”常常是处于彷徨的困境中。一方面,她会像个“局外人”那样清醒冷静地看着周边似乎与己无关的一切人和事,然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独自承受这种孤独。外在现实越是热闹,她内心的孤寂感便越是强烈。当这种疏离感和孤独感不断加剧,可能会上升为一种恐惧,就如《沉默的左乳》中所说的,“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不是我走向了宽阔的大街,而是它走向了我”。在这里,街道被拟人化,从小说中人物的视角来看,街道有了生命,有了立体感,而人却相反地由主动转为了被动。街道仿佛是主人公思想异化后的产物,主人公看到向自己走近的街道,会有一种将被它以惊人速度吞噬的恐惧和无助。这样的恐惧和无助源于人物的心理因素,其实是作者内心体验的外化表现。众人对世界的熟悉和她对世界的陌生形成了一种矛盾,而这种痛苦无处诉说。她在无形中将自己与外界对立起来。

陈染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主人公,她们对人们眼中平平常常的街道有着极其相似的体认,这样的体认源于人物内心的敏感和细腻。如果可以说寂静清冷的街道是人物内心的印证,那么,喧闹繁华的街道则成为了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而且,它们不是普通的平面镜,而是一面面凹凸镜,将人物内心的封闭变形地折射出来。对于封闭性,主人公似乎存有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们会对现实生活感到陌生,并感到恐惧和压抑,而另一方面,她们不愿意放弃这种封闭。一旦她们感觉自身的心灵、思想找不到寄托,她们就会陷入苦闷,却同时不甘心将这种思想世俗化,融入普遍的现实中。她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身和外界的距离,却对这种孤独存满足甚至自豪的态度,将其看作是高于他人的精神世界,并且自我沉醉在这种独来独往的神秘中。

以上便是我对陈染几篇小说的街道意象的分析和一些粗浅的理解。不当或缺漏之处,还请斧正指教。

(熊端君,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人流街道内心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人流手术的影响
一种多形式计划生育宣教结合心理护理在降低人流术后再次意外妊娠的应用研究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女性无痛人流手术一生最多能做几次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浅谈PAC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影响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