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新课改与素质教育

2006-01-30王在禄石刚可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0期
关键词:素质中学学会

王在禄 石刚可

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普通高校在招生考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学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也努力调整现行的教学课程结构和评价考查机制,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求,并使之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无论是新课程结构改革还是高考改革,都必须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为前提。

素质,作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和评价:深、广。广,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就要落实好基础学科的教育,及时开设新兴学科如计算机教程、信息技术等,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深,则是要求学生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有深透的感悟理解,较强的实践技能,甚至是突破性的研究和建树。素质教育,需要深、广并重,综合素质与天赋特长并重,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因此,学校既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根据学生的天赋、兴趣、后天发展方向等因材施教,使之各有所长,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不同规格的人才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具体表现,应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来规划和落实,为素质教育服务。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绝不是像当前社会上有的人倡导的那样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也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地理解为不考试、不留作业。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位特级教师曾总结说素质教育就是“十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种说法或许不够科学和完美,但大致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再作进一步归纳,无非是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生活实践能力。新课改必须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要简单地把多媒体教学或使用新教材当作新课改的全部。新课改的核心是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实践中,从根本上贯彻素质教育。只是工程庞大而复杂,道路曲折而漫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深化。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高考,更有加速改革的必要。高考改革既要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也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因此,我认为高考改革应有以下趋向。

首先是高考形式多样化。普通考试与特殊考试相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社会需求多种人才,科研既有横向融合又有纵深发展,高考又怎么可以用某一种模式来筛选人才呢?不同的人智力类型不一样,思维特点不同,有的适合横向发展,有的适合纵向发展。龚自珍曾提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见解,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让千千万万的学生一个类型呢?吴晗高考数学一窍不通,并没有妨碍他成为北京市长后有出色的表现。因此,除了文理普通考试,还应有更多的专业和特长考试。《萌芽》杂志和全国七大高校联手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选拔中文专业人才,就是很好的尝试。韩寒是个偏才,但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的人又有多少能写出质量上乘的长篇作品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把他排除在人才之外呢?

其次,高考命题要有兼容性。高考试题既要考查出学生的素质,又要能反映出新课改的趋向和思路。前几年高考与中学教育脱节,一线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圈子,看《考试说明》的脸色行事。甚至为了应试,把一些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任务舍弃。因此,高考命题应该考虑中学教学,不能只考虑选拔功能。高考命题既要有利于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中学教育教学。

再次,综合试题本质化。综合试题看似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近几年来,综合科目试题基本是各学科知识的“冷拼”,而不是学科间的有机结合。这样的考试与分门单考又有多少区别呢?要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采用综合型题目,即统一题目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外化,高考则是素质教育的检验。二者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尤其是中学教育教学,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忽视素质教育,更不要被一些假改革的东西所迷惑。既要把握高考命脉,更要注重素质教育的深化,从而在本质上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取得切实的成效。

(王在禄 石刚可,商河二中)

猜你喜欢

素质中学学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学会分享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学会分享
诸暨市学勉中学
学会尊重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