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溪古桥

2005-06-22

新宁杂志 2005年4期
关键词:台山古桥桥面

许 唐

发源于紫罗山的琴溪河,溪水千迴百转哼着叮咚悦耳的韵乐,向南奔流十多公里,流经琴溪古桥,奔流不息汇入南海怀抱。

琴溪古桥,桥长24米,宽2.8米,高6.5米(被流沙淹埋部分未计算,估计2米左右),整座桥构造均由长条状的花岗石板材建成。桥中间设一阔肩桥墩,墩两头各伸出桥身1.3米左右,呈上游尖形下游方形状,似缓冲山洪撞击及降低流砂沉积作用。两个弧形微尖顶大孔是整座桥亮点,弧形单孔净跨度9.3米,由三行横置长短交叉对称平行石劵迫拱而成,石劵规格长度0.6或1米,阔度0.3米,厚度0.3米。水平桥面两旁各砌十节石栏杆,每节长度2.8米,桥面由石板材铺就,桥两头分别砌十二级石阶上落,整座桥砌就的石板材之间石缝没有发现有石灰沙浆的辅助性建筑料(后人在桥面新面新抹的个别水泥沙桨不算)。古桥造型美观,就地取材,风格独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琴溪河水终年伴随着流沙不断,天长日久形成河面淤积,拓阔及自然改变河道,使古桥变成一座“断桥”,桥一头失去了河岸地基的依托保护。然而,牢固稳重的桥底基础,使古桥数百年来,傲然屹立不动,不由得令后人惊叹其设计之巧妙。

琴溪古桥是哪个时期建造,其年月不可详考。民间留传造于明未清初,即距今有400年左右。笔者经多方查究,亦认为符合推理逻辑。查那琴境内的名胜古迹记载,计有“琴溪古桥”、“琴溪书院”、“太守祠”、“容氏祠”、“容松山公祠”不等,而“琴溪古桥”以建造年代排列首位是无容置疑的。据《新宁县志》记载,明弘治十二年新宁(台山)建县,建县之后,也重视改善交通条件。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知县熊文化建县城西郊之碧溪桥。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知县王尚贤倡建成城西塔(即凌云古塔)。也正是这段时期起,那琴名人相继涌现(教谕、举人、知县、太守等),如容文烶父子均是这个时期的七品知县。而这类名人在此中兴时期倡导建桥,顺理成章。

另外,那琴的开埠及商贸繁荣,在历史上也应该全北陡领先。残留的名胜古迹,发达的水上运输不说,据清道光十九年编篡的《新宁县志》记载,全县已形成圩市53个。而在这53圩市中,北陡地方记载的只有那琴圩和寨门圩,而没有陡门圩和沙头冲圩。直至清光绪十九年修的县志也不见有陡门圩(或陂门圩),“这就见得,陡门是个后起的新圩。它原名陂门圩,以南北两端都有水陂(水窦)之故。”(陈中美语)“北陡,是五十年代合并‘北薇‘陡门两个小乡为大乡时起的新地名,它就是民国时代的第十四区寨门”。(陈中美语)以史为鉴,那琴在明未开始兴旺发达,琴溪桥应运而建了。

据老一辈回忆,清末民初的琴溪河仍然比较深,一般的载货木帆船可以穿桥而过。古桥上下游段水位受潮涨潮落和山洪影响,最高水位时差不多漫上拱顶,空位只能容一只鸭子游过。数百年沧桑的古桥,历经台风、海啸、山洪爆发、地震的浩劫,一直屹立不动,基本上没有经过后人的抢修和加固。古建筑史的辉煌,足见一斑。

古桥于1989年4月28日有幸被台山县人民政府立碑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虽然不能与世界著名的河北赵州安济桥相媲美,而它的建筑风格、基础设计、外观等均与安济桥差异很大,基本上是独树一格类型。琴溪古桥,是台山的古迹,是台山人的骄傲。

猜你喜欢

台山古桥桥面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多元价值探析
奇怪的桥
以理驭法探究计算教学课堂模式
纸桥载物的观察研究
我家还有……
桥面与桥墩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