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张申府
2005-05-14雷永生
雷永生
我的案头上摆着河北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四卷本《张申府文集》。一天,来了几个学生,当他们看到这部文集时都很惊奇:“多好的装帧!不过,张申府是谁呀?”
是啊,张申府是谁啊?对于大多数年青人来说,这的确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他被忽视得太久了!
一
张申府先生于1893年6月15日出生于直隶省河间府献县小垛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这一代开始在朝为官,父亲为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在民国期间曾做过县长、国会议员。申府先生为长子,二弟崇年,三弟岱年。先生幼年在家塾读书,14岁以后到北京上了新式学堂。“在顺天高中学习的三年中,我开始有了一些排满革命的思想”①。1913年,张申府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来上了哲学门(系),但是学了哲学又放不下数学,于是在两个月后又改上数学门。学了数学又忘不了哲学,因而读的书总离不开这两门学问。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厉行改革,北大出现新气象。在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指导下,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李大钊出任图书馆长,不少具有真才实学但观点各异的学者都被聘为教师,学校一片思想自由的氛围。张申府毕业后即留校任预科的助教,同时在图书馆帮助李大钊做些工作。由于工作之便,常与李大钊交谈,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时,陈独秀也经常出入李大钊的办公室,所以也常与张申府见面、交谈,三人的观点非常接近。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张申府经常发表文章,后来又成为杂志的编委。1918年底,他们又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1919年,他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参与编辑《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杂志。可以说,张申府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之一。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与李大钊、张申府进行广泛交谈。然后又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与三人取得了共识,开始了筹建共产党的活动。同年10月,张申府与李大钊一起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并将张国焘发展进来。
1920年,张申府被提为讲师,教授逻辑和数学。同年11月,在留法勤工儉学的高潮中,申府先生受聘到李石曾、吴稚晖创办的设在巴黎的中国学院任教。赴法前,李大钊、陈独秀都与申府先生交谈,希望他在法国继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法国,张申府首先发展了周恩来入党,然后与通过陈独秀介绍来的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一起五人成立了共产党小组。不久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入党。在法期间,张申府在他们创办的刊物《少年》上发表了不少宣传共产主义的文章。1922年底,组成中共旅欧支部,张申府是主要负责人。
1923年底,张申府回国。1924年初即参加了筹建黄埔军校事宜。不仅推荐周恩来为军校政治部主任,自己也出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又受聘于广东大学。但是,他在黄埔时间不长,辞去职务后专心做广东大学教授。
1925年,在上海出席中共“四大”时因为在党纲问题上坚持不同意见而声明退党。尽管李大钊等反复挽留,仍以“在党外帮助党”为由执意退出中共。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广东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同时进行哲学和文献的翻译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参与领导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并因此被捕,在监狱中被关70天。从监狱释放后不久,被清华大学当局解聘。“七七”事变后,他所领导的“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与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合并,他作为这个统一的救国联合会的代表,于1938年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参政会,后因与蒋介石发生冲突而去职。但是,他在抗战期间一直在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主运动,还曾应周恩来邀请在《新华日报》上主持《科学专页》,与共产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42年初,他与沈钧儒代表救国联合会参加了民主同盟,1944年被选为民盟常委。1948年,张申府在《观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呼吁和平》的文章,在即将进行淮海战役时要求国共双方停火,因此被民盟开除。从此,他的政治生涯基本结束。
解放以后,被安排到北京图书馆工作。1957年4月末,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发扬五四的精神:“放”》的文章。后被打成右派,直到1978年才得到平反。1986年病逝。
二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张申府一生都没有放弃“五四”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在他各个时期的文章中,都可发现弘扬科学与民主的作品。不仅在“五四”前后,而且在抗战前后,在抗战胜利以后,在解放以后,他都在不同的环境下宣扬科学与民主。在他看来,科学与民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一个美好社会的基本保证。
在1936年底,即抗日战争前夕,张申府在呼吁团结抗日的同时,仍然不忘提倡科学与民主。他说:“中国今日对外应联合抗战;对内应该实行民主;在教育上,在思想上,应该尽量提倡科学——这已是今日的天经地义。中国但我生存的出路,这就是必须遵循的出路。”②
在抗战中,他又一再地号召发扬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并认真地加以落实:“科学和民主……就像车的两轮,机的双翼,也颇像船的舵与楫。”“努力促科学更进步,努力促世界更民主,同时转动两轮,同时鼓起双翼,同时拨推利用相反相成的力量以前进的舵与楫,为发扬五四的好的精神,为光大五四的进步的传统,这就是我们今日必须负起的责任,必不可辱没辜负了的使命。”③
解放以后,他于1957年4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发扬五四的精神:“放”》。在这里,他又在号召发扬“五四”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了。不过,此时此地,他已将科学与民主精神概括为一个字:“放”!所谓放,即指“百家争鸣”。他认为百家争鸣集中地体现了五四精神,因为“为了向科学进军,为了提高我们的太低了的科学水平,为了在不长的时期,至少在某些科目,赶上或接近世界科学先进水平;再为了重视知识分子,照顾知识分子,便非让百家争鸣不可,便非引导着百家争鸣不可”④。在他看来,百家争鸣本身就是民主的体现,而且也是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所以,他高举双手热烈迎接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现在好了,天又暖了,气又清了,经毛主席登高一讲,要‘放不要‘收,要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方针贯彻下去,于是不到两月,各方就都跟着动起来了。真是春雷一声,万品齐生!这实在太好了,太及时了,太合乎需要了……对于我们的掌舵人毛主席的英明,凡是关心国家人民的人,一定都会感到心悦诚服,五体投地。”⑤孰不知他对作为科学与民主之具体体现的“百家争鸣”的理解与他所歌颂的伟大领袖的理解大相径庭,因而后来才有了20年的右派生涯。不过,这一事实恰恰证明了他所魂牵梦萦的科学与民主的大业在中国还远未实现。
《张申府文集》涉及到政治、文化和学术的许多方面,一篇文章只能挂一漏万。特别是笔者也只是初步阅读,没有深入的研究,发表的意见不一定准确,只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对张申府先生的思想的注意。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为申府先生的思想和境界所折服,也常常为其一生的坎坷而嗟叹。“人生饱蕴着矛盾”⑥,申府先生亦如是。
注释:
①张申府:《所忆》,载《张申府文集》(第三卷)第463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张申府:《科学与民主》,载《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173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③张申府:《科学与民主——为纪念五四写的》,载《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43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④⑤张申府:《发扬五四的精神:“放”》,载《张申府文集》(第一卷)第725、724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⑥张申府:《所思(其二)。二十七》,载《张申府文集》(第三卷)第156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