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树人百年年计,德高身正时省之

2005-04-29刘小林

清明 2005年1期
关键词:芜湖学院职业

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向北眺望,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建筑群矗立在芜湖市银湖北路旁,满目灿烂的阳光下,它显得那样巍峨雄伟、奕奕生辉,这就是走在全国职高教育的前列,跨入全国30所重点建设示范职业技术学院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走进花园式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只见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楼、体育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雄姿勃勃。校园内,亭台玉立、楼阁峥崎、与碧池荷花相映成趣,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一草一木皆含灵性,处处充满人文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分南北校园两个校区,占地1300亩,教学用房20万平方米。学院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员工496人,其中专职教师317人,外聘教师1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人数的2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40%,还常年聘请5名英、日、澳、意等外籍教师。学院设有10个系,32个专业,其中“商贸日语”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学院设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和大学日语等级考点,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全国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国家科技部门批准的“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CAD培训中心。学院数控实训中心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数控中心(科技部唯一数控中心)分中心,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数控技术教育实训基地”。为安徽省建筑类二级资质培训机构。学院早在1998年就与日本丸信株式会社合作创办了“芜湖联合大学信男国际商务学院”,2002年又与新加坡建设局CITI管理学院(政府办学)建立了友好姊妹学院,并在部分专业形成了“2+1”的办学模式(即前两年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第三年到新加坡CITI管理学院学习)。由于学院教学质量把关严,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因而该院毕业生一直是各大中型企业手中的“香饽饽”。2001年6月15日,国家教育部批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10多年来,在杨科安院长的领导下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求理想,勤务实,以人为本,敢与挑战,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为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翻开安徽师范大学英才录第330页,左上方就是杨科安先生的照片,温文儒雅的面孔却不失果断和坚毅,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在去拜访他之前,我就曾耳闻杨科安先生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有远大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简历上写着:杨科安,196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皖南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当过企业领导,做过政府官员,又远去西藏任日喀则分管水利的副专员。1981年回来后,他先后担任芜湖教育学院副院长,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将2个濒临倒闭的学校建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出类拔萃的学院。他先后获得“芜湖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省职教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丰富的阅历,卓越的政绩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今年8月,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走进了杨科安现在工作的地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这座满目秀色、生气盎然的美丽学府里,在那简洁大方的院长办公室,我采访了他。

1964年的9月的一天,一千来自安徽东至县农村的普通男孩走进了皖南大学的校门——他就是杨科安。出生贫苦家庭的他,面对神秘而美丽的高校校园,他有点忐忑不安,面对未来,他无法设想,但他深知要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于国家的人。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皖南大学经历过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的执教,逐渐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在勤学向上的学术氛围里,杨科安忘我的学习着。晚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图书馆里常能看到他聚精会神的看书的身影。他思想活跃、成绩优秀,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大学生活里,杨科安大一的时候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四年的大学生活,作为毛泽东的崇拜者,他熟读了毛泽东的所有著作,毛泽东的思想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造就了他追求理想求真务实的品格。那个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要努力做出成绩来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大学毕业后,杨科安用行动实现了他的理想和追求。作为皖南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杨科安受党和人民的培养和信任,先后担任芜湖电机厂副厂长,芜湖化工厂党委书记,芜湖市计委副主任,芜湖市市委常委等重要职务。不管是在企业基层还是在政府领导决策性重要岗位,杨科安始终不忘自己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的公仆。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将本职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他廉洁奉公,善于助人,被大家交口称赞。在芜湖化工厂任职期间,他为氯化聚乙稀新产品的上马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杨科安因工作业绩突出被任命为芜湖市计委主任,分管经贸、物资和劳动人事等重要工作。身高位正,他未敢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时刻为人民群众分忧解难。一天,他正在办公室里工作,有个门卫工人突然敲门向他求助,向他诉说了自己家庭的困难:三个孩子都下放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工作,能否让老大回城当工人。杨科安了解到情况属实以后,即刻就把那个只有一面之缘的门卫工人的孩子调上来,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事后,这位朴实的工人觉得无以回报,就做了一个木桌和几个木凳送给杨科安,被杨科安婉言谢绝。这样的热诚帮忙不求回报的事还有很多。出身贫寒的杨科安怀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也是他工作的动力。

当杨科安向我谈起大学毕业后那段工作经历时,他面带微笑,从容安静。看的出,他对自己工作与努力是满意的。他说,正是这段生活的磨炼培养了他求真务实,百折不挠,宋辱不惊,奋发向前的精神。没有这段经历奠基就没有今天的他。

建国以来,大批内地的干部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西藏,支援西藏,为西藏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79年,安徽物色援藏人选。那时杨科安正值壮年,正是为国效力的大好机会,响应党的号召是——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希望自己能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国土上,为藏族人民做点事尽点力。为此,时任芜湖市计委主任的杨科安便毫不犹豫报了名。出发前,大家都默默祝福杨科安在那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当年受杨科安帮助的许多人更是用中国人特有的方式,焚香祷告,保佑杨科安好人一生平安。1979年5月,杨科安带上简单的行囊,舍下一双幼小的儿女,告别亲爱的家人,踏上西去的征程……

来到西藏后,杨科安被任命为西藏日喀则地区分管水利的行署副专员,分管水力虽然与他以往的工作大相径庭,但人生就是在干中学。当时西藏政府决定对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进

行根治,杨科安被委任年楚河治理工程总指挥,那时的日喀则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农业发展极其落后,几乎没有任何工业。整个日喀则地区人口总共才40万,而其土地面积和安徽省近似。年楚河的治理对日喀则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年楚河未治理以前,河流自由泛滥洪灾不断,给沿河两岸的江孜、白朗、日喀则等县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当地藏胞饱受洪灾之害,损失惨重,交通不便,苦不堪言。对年楚河的根治在西藏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时任日喀则地委书记多吉才让和副专员杨科安满怀热情带领水利工程大军投入到根治年楚河的工程中去。为了根治年楚河,杨科安一方面加强防洪抗灾、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年楚河第一线,进行实地勘察。他走访藏民,了解年楚河历年洪灾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综合治理方案。在方案中,杨科安提出根治年楚河不能仅看眼前利益,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要改变小水小灾、大水大灾的被动局面,必须从堤防、沿河两岸植被保护和防护林建设着手,实施综合治理。他和水利总工程师郑克恕日夜都工作在年楚河的工地上。

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为了治理年楚河,杨科安克服缺氧和生活习惯不同带来的困难,和广大工程管理和建设人员吃住都在工地上,他们吃的是脱水菜,住的是简易房。多少个日日夜夜,杨科安领导的水利大军在工地上日夜奋战着。当时,由于年楚河防洪工程施工线长工作面不集中,工程质量相对难以把握。鉴于这种情况,杨科安常常亲临现场进行检查,并协调地区水利局、工程建设指挥部相关单位,对这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杨科安把农牧民经济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雇佣当地民工。他们用2年的时间提前完成了根治年楚河的工程,根治了100多公里的年楚河床,在川流不息的河上架了3座桥。

居住在合肥已退休的原年楚河综合治理工程总工程师郑克恕老先生告诉我,杨科安领导的年楚河治理工程对保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便利交通,促进沿河两岸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一江两河”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喀则地区也成了“西藏的江南”。

中央政府称年楚河治理工程是内地支援西藏最有效益最成功的一个项目,杨科安多次受到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表彰。胡耀邦秘书曾对杨科安根治年楚河水利工程给予高度评价。杨科安离藏后,西藏人民对杨科安充满感激与怀念。1991年安徽发生特大洪灾的时候,时任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同志来安徽视察灾情。特地找到杨科安,他热情握住杨科安的手说:“我代表西藏人民感谢你,治理年楚河为西藏人民造福了。”

时隔多年,每当杨科安从电视上看到日新月异的日喀则和奔流欢畅的年楚河时,他总激动不已,浮想联翩。他多么怀念在西藏的那些沸腾的日日夜夜啊,多么想念藏族同胞和朋友啊!“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这句歌唱的内容已经成为现实,日喀则山渐渐绿了起来,日喀则的水也渐渐秀了起来,沿着年楚河流域进入日喀则地区,河两岸的堤防高大而坚实,卵石滩上成活的树苗成了一道靓丽风景。年楚河使日喀则人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作为援藏的一员,看着曾经融入自己心血的年楚河杨科安备感欣慰。他舒心地笑了,这才是他梦中的那条美丽的河流啊!

1981年杨科安援藏期满回来后,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的顾卓新同志找杨科安谈了2小时的话,他很欣赏杨科安的工作能力,对杨科安在西藏的杰出表现给予高度的赞扬,希望他留在省里工作。杨科安诚恳地说,我是学师范出身的,还是回到芜湖当个教书匠,那里也需要我。此时,芜湖市教育学院由于硬件条件差等原因濒临倒闭。芜湖市委希望杨科安能挑此重担,重建教院。杨科安愉快的接受了组织的分配,担任了芜湖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科安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他不辱使命,很快的将瘫痪的芜湖教育学院重新建设起来了。他的生命从此与高等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大放异彩。从走出芜湖到日喀则再回到芜湖,从企业管理者到政府官员再到高校掌门人,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地给予杨科安一个迂回的过程,一个重新跳跃的机会。

在芜湖教育学院10年来,杨科安团结同志,同甘共苦,把芜湖教育学院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为芜湖教院由落后一跃进入全国成人教育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而此时杨科安又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点,1991年芜湖市委要杨科安去芜湖联合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任校长兼党委副书记。身在芜湖教院的杨科安很清楚——当时位于闹市区的芜湖联合大学可以说是一个濒临关闭的“袖珍”学校,占地6亩,仅有4千多平方米校舍,40多名教职工,经费短缺,连吃饭的钱都开不出来。1990年国家教委要求它暂停招生,后又建议撤并。但杨科安向来是以党的需要为重的,他说:“真干我就来,假干我就不去”。在芜湖市委信任与大力支持下,1991年杨科安调任芜湖联合大学校长。杨科安临危受命来到联大,怎样使联大走出困境这是他亟待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出路在哪里?这对杨科安和全体职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杨科安挨家挨户到教职员工家走访,召开院党委会,寻求对策。杨科安认识到联大要想生存和发展,易地重建是最好的出路。这不仅开拓学校的生存发展的空间,也能盘活资金重建校园。易地建校,资金十分紧缺。他经过思考和研究,决定将市中心的原有校产有偿转让给市技工学校置换建校资金250万,确定到郊区先期征地100亩,建设1万平方米的校舍,把芜湖联大初步建设起来,实现千人的办学规模。可是面对这个决策,许多人想不通,说这不是卖地吗?这是违反政策的。还有一些职工根本不愿意到郊区过艰苦的生活,面对这些思潮和非议,杨科安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科教兴国”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分析了地方高校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统一了思想,大家认识到,学院是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创办的,现在进行整顿,易地重建,不仅是学校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的需要,这需要几代人去奋斗,去做出牺牲。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方案很快得到了批准实施。

为了将学校易地重建落实好,节约每一笔开支,杨科安经常徒步去开发区找当地的村长洽谈征地的情况。一次杨科安来到村委会,村长不在,他又赶到村长家,还是不在,跑了一天,天黑了,又饿又累的他在路旁吃了一碗面条继续等,直到晚上十点钟才回家的村长对杨科安的诚意和精神十分感动,当即在征地协议书上签了字。

求真务实是杨科安一贯的办事作风,在短短的两年中,杨科安带领全体职工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初步建成1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占地100亩能容纳千人的校园。一个崭新的芜湖联大矗立在经济开发区。为了提前招生,杨科安几次跑到省教委和教育部请求对芜湖联大恢复招生给予支持,在上级领导

关怀下,芜湖联大于1992年提前招生了,从此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积极实践者,杨科安崇尚“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的至理名言,他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对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博得了大家的尊敬与爱戴。

鉴于中国人才市场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奇缺,1995年,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此时,杨科安清楚的认识到,这是进一步发展芜湖联大的好机遇。芜湖地处江南,是安徽经济开发特区,它又毗邻江浙高科技开发省份,随着经济的繁荣,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创立必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杨科安和院党委统一思想,立即作出争创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决定。而按照示范技术学院要求去建设,预计要投资1亿元,主要靠自筹,这在校内又一次掀起思想波澜,许多人认为,我们已经苦了几年,刚缓一口气应该是提高待遇,休养生息的时候,针对这些想法,杨科安和党委再次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大家到外地兄弟院校学习,同时组织大家分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规模和实力,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思想统一后,他们坚定了办好高职学院的决心并得到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原芜湖联大更名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当年12月份挂牌。这是继深圳、邢台之后的全国第三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此举也充分证明了杨科安的远见卓识。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从1997年成立至今,短短的7个年头,在杨科安与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的发展与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成绩骄人。2001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学院。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在揭牌典礼讲话中说“芜湖人心想事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成功,结束了安徽省属高校没有国家重点的历史,是零的突破……”在2002年全省高教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宣布了“十五”期间,安徽省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校是“继续推动科大和合工大的省部共建工作,抓好安大‘211二期工程建设,抓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示范性建设”。在杨科安的领导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成了安徽省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杨科安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和杨科安院长的谈话,校办来电请杨院长去参加市里铁山宾馆的会议,情急之中,怕耽误采访,我问杨院长是否能和他一块去,他爽快地答应了。在车上,我打开采访机又采访起来,杨科安告诉我:我觉得处人为事最重要的是真诚,这也是我们工作成功的法宝。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是杨科安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始终认为,只有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在赴省委党校学习期间,他写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经过认真思考和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职业大学发展路子的思考》等一系列文章,并被《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刊物刊载,为学校建设发展作了理论上的探索。“三个代表”理论,是杨科安带领全院职工新时期艰苦创业的指南,他善于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从而赢得了学院建设发展的巨大变化,其主编的《“三个代表”重思想思探索与实践》公开出版,并被使用于高校理论教育课堂。

为了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办成一流的大学,杨科安狠抓校园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杨科安学习企业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筹集资金,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共集资1亿元,着力学校建设。杨科安本着“硬件做强,软件做优”的思路,发展校园建设。现在校园面积已达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300万元。各种教学、实习、文化、体育、卫生、生活设施不断完善。拥有当前最先进的生产教学型数控技术加工中心,建有计算机仿真模拟机械加工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作站,建有校园信息化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地面卫星接受站、外语调频广播电台等现代化办公、教学设施,建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和机械、汽车、化工、电气、农学、经济管理等实习实验中心。杨科安同志一直坚持“增长发展战略”,发扬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作风,把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的校园。

杨科安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抓高职特色教学,认真探索高职教育的模式。他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活力,在于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多年来,杨科安领导的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芜湖,面向安徽,服务全国,培养能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以求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需求的“零距离”。他们先后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家用电器技术”、“汽车应用技术”、“新型建材”、“商贸日语”等专业。今年又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增添了“涉外旅游”、“国际商务”、“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分析与检验”等四个专业。由于专业设置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目标明确。因此,生源旺,就业畅。在杨科安院长的领导下,学院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总结推广了体现高职特色的“四双制”教学模式,实行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双大纲”、“双课堂”、“双师型”以及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他们摒弃了过去那种“只管学业,不管就业”的做法,代之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切人点,以就业为目标,主动接受用人单位评鉴的办学思路,将原来的“本科压缩型”,“以理论教学为主线的全日制普通专科教育模式”转变为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进而顺利完成择业就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杨科安的亲自关心支持下,学院还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现为“国家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对12个专业工程开展了技能等级鉴定。2004年7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被劳动部确定为首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学院并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芜湖海螺集团、日立(芜湖)家电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百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长期协议。这些做法使学生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杨科安院长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的战略,采取一系列得力的激励措施,启动了“青蓝工程”、“明师工程”,引进“双师型”教师,倾心打造一只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素质全面、结构优化的精英团队,以此来提高学院品牌的含金量。杨科安坚持“用人唯贤”,通过精挑细选,层层考核,聘用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以及有实践经验的社会各类型专业人才来校

工作,每年都调进几十人,充实到了教学、教辅和行政管理岗位上。本着“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原则,从芜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聘用的理论课、实践课教师达100人,并从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聘用了5名外籍教师常年住校任教。学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选派了大批中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进修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对于急需的优秀人才来校,学院大开绿灯,而对不具备条件的杨科安则顶住压力,一个也不照顾。几年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从企事业单位和应届毕业生中录用了300余名各类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办学水平在群众中最具说服力的因素,是关系到学校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杨科安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先后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杨科安亲自任“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广泛开展就业教育,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学院把就业教育的内容进行分解,分层次,分对象实施各系专业特点对毕业生在专业思想,择业技巧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学院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开辟就业网页,为毕业生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学院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招聘服务。小型招聘会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推荐的一大特色。由于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能较好的适应各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有许多单位还特别致函说:“贵校的学生普遍比较稳重……所以我们重点把部分需要能力型的人才的岗位特地放在贵校。”昆山市人事局通过调研多家用人单位后,对该院毕业生作出了“朴实、勤奋、用得上、留得住”的评价。这十个字是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好肯定。几年来,该院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2003年高达96.1%,2004年达到97.1%仅次于中国科大。毕业生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态势。2001年省人事厅和省教育厅授予该院“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3月,省教育厅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毕业生就业现场会,对该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杨科安是一个具有强列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知识分子。多年来,他星期六一直没休息过,寒暑假也几乎天天到校,甚至大年三十还坚守岗位。杨科安患有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但从没有因病请过一次假。1998年校运动会期间,杨科安不慎受伤骨折,无法走路,医生要他住院治疗,但他挂牵学院工作,没有住院,他打着石膏,忍着痛吊着绷带,整整两个月由别人背着上下班,风雨无阻,无一天缺勤,全院职工无不为之动容。杨科安说,我时刻提醒自己,全院师生在看着自己,自己要做共产党员的表率和先锋。杨科安勤于思考,善于钻研。他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警钟长鸣。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十几年如一日,清心寡欲,淡薄名利,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从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铺张浪费。在办理婚丧嫁娶等重大家事活动中,也十分注意影响,从不大操大办,杨科安光明磊落,坦诚待人,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为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教职工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从生存到发展,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报》、《安徽科技报》、《芜湖日报》、安徽电视台、芜湖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学院进行过专题报道。近几年来,杨科安也先后获得“芜湖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全省职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院党委也连续多次被安徽省教育工委、中共芜湖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杨科安没有被成绩所陶醉,而是认真审视自己的不足,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历史机遇,确定了上水平,上规模,上层次的“三上”奋斗目标,争取“十五”期末在校生达到万人规模。在搞好校本部建设的同时,计划投资两亿元在芜湖高教园区建设新校区,并积极探索以新的体制办学。目前,新校区的筹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体现现代人文、生态特点的校园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机制,汇集一流人才、技术和设备的办学条件,具有市场前瞻性的专业设置,蕴藏强大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将在这块希望的土地上变为现实,一所新型的职业大学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访即将结束了,我随杨科安一道走出铁山宾馆。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他深有感慨的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把大家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的。他又要忙着去参加另外一个会议去了。望着他朴实的背影,我感到他的脚步是那样稳健有力,这也是他的人生。

责任编辑刘小林

猜你喜欢

芜湖学院职业
初等教育学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院掠影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