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005-04-29韩志成
韩志成
信息化为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进程,无论农业经济形态还是工业经济形态,都对诸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有形的生产要素过分依赖,这种有形要素的区域差距较大,而且很难改变,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但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经济发展将摆脱有形生产要素的限制,落后地区也可以同样凭借“信息高速公路”,与发达地区对接,实现落后地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消除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企业规模、信息地位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质量,并以其强大的后发优势跨越若干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信息时代,从而大大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信息化将彻底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产业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信息化以其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进行设备、技术和管理的改造和创新,使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实现一体化,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消耗和缩短生产周期。信息化与传统工业嫁接与融合,将使传统的生产工艺具有较强自我调控并适应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弹性能力。在全面的计算机控制下,实现辅助设计(ERP)、辅助管理(MIS)和资源计划管理(ERP),使任何有形产品的任何部分和零部件都可实现网上在线调整和按人们个性化需求进行修改。由于工业生产工艺的高度智能化和工艺的高度细化,工业生产将不必集中于一定地区的工业区或工业基地,而代之以高度分散的工业生产点迅速生成,以适应信息时代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信息化有利于消除区域社会发展失衡,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其主要特性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知识化交叉融合,用信息化、知识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传统社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区域间社会各领域单元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诸多社会领域发展以及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综合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为全面改变这种社会发展的失衡现象,提供了最佳途径。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最大限度与各领域实现融合,从而彻底改变着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无疆域虚拟世界,随时随地汲取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机会均等地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信息化以其极强的普适性,大大提高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人们思想、文化、科学素质,大大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从而有效促进区域间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