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哲学家周福仁的利润秘密
2005-04-29白勇雷辉
白 勇 雷 辉
农民生意经
周福仁一生都过得比较惬意。
即使在中国人都穷得一塌糊涂的上世纪70年代,他也是如此。比如全村40多名适龄男青年因为穷而找不到对象,不得不愁眉苦脸满街晃荡之时,他却因为会找钱交上了女朋友,成天意气风发。其实,周福仁找钱不外乎捡柴卖柴,但交上对象之事,影响实在巨大,以致村民集体决定让这位22岁的年轻人当生产队长,带领大家致富。
周福仁的确与众不同,他知道脚下土地产粮不多,却蕴藏着无尽矿藏,中国最出名的鞍山铁矿,最大的菱镁矿天天就和自己睡在一块儿。于是这个新官决定,用村里仅有的两驾马车搞运输,往鞍山按矿石挣力钱。一年之后,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一夜间村民们个个情绪高涨,人人拥护队长。“这一来,天时、地利、人和,我有了干大事最好的‘土壤。”
于是,年轻的周福仁在看似艰苦却处处便利、祥和的创业环境里,以那个时代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带着村民见钱就赚。
马车换成了汽车,矿石日夜秒停地拉着;很快他听说西边的盘锦石油勘探局打出了石油,刚出的油都喷到了土坑里。他立即带人奔去,以50元/吨的价格买下了一坑坑石油,将油融化提炼之后,再雇车以300元/吨卖给大连叉车厂;刚弄上油,他又了解到家乡的菱镁矿烧成粉,可做建房用的石棉瓦,于是又风风火火赶回村里,指挥村民大军进山……
不久,全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年轻人娶媳妇开始挑三拣四了。
周福仁也从职业农民,转变成了职业生意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做石棉瓦生意的周福仁常看见附近公路上汽车、拖拉机来来往往尘土飞扬,他有点触目惊心。他知道,这些车一半以上是东北各地来拉轻烧粉(菱镁矿烧成的粉)儆石棉瓦的。他合计了一下,出面承包了大队的两座窑,开始自已烧粉卖。一方面有广阔的市场,一方面自已做瓦的成本也降到最低,两全其美,何乐不为?“自此,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简单却又完整的产业链运作,所以我的瓦总是比别人赚钱多。”
接着周福仁一口气建了七座窑。东北全境、浙江慈溪、余姚、四川广汉、福建长乐等地的石棉瓦厂用的全是他的轻烧粉。1982年他在广州租了个仓库,成立了销售分部,同年又将瓦做到了贵阳,成立了生产分厂。
“估计当时我已经做到了全国最大,”周福仁呵呵一笑,“我不想做大都不行啊,全国各地做瓦的人,都眼巴巴望着你哩!”那是1983年,周福仁积累的资本已超过100万元。那一年,30岁的周福仁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自此他创业的政治“土壤”,也开始一路绿灯。
耐火材料大跃进
菱镁矿用普通方法烧制之后可造石棉瓦,如果继续用焦炭加大火力超高温焙烧,镁粉则会二次结晶变成异常坚硬的镁砂。这样的产品能做什么呢?镁砖,一种耐火材料,用于建造炼钢炉和其它高温作业设施。
而周福仁家乡的菱镁矿不但是中国最大而且在全球也是最优质的,国际市场对产自那里的镁砂需求日增。多少年来,周福仁和他的兄弟们还在做石棉瓦的时候,辽宁众多的国营和乡镇企业,就已经在不遗余力烧制镁砂经外贸公司出口了。
一吨做石棉瓦的轻烧粉最多能卖80元钱;而一吨低档镁砂可卖350元,中档的800元,高档的2000元甚至更高。这对小打小闹艰苦积累的周福仁而言,不啻于一夜做大的天赐坦途。1988年,从未离开土地的周福仁,决心走这条资源深加工道路,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精!当时其他乡镇企业烧的都是低档镁砂,因为投资一个低档窑仅需数十万元资金,而一个中档窑需数百万元,高档窑近2000万元,投资的畏途和小富即安思想,蒙蔽了大多数竞争对手的眼睛。而周福仁现在有钱了,他决心一不做二不休,要做就做中档以上!
1988年,辽宁海城西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11月,关东大地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周福仁率领乡亲们凿山崖、填深壑、平基础、运砖石,从国营公司偷偷请来工程师指导作业,60个日日夜夜后窑建了起来。又经过三个月的失败,他们成功烧出了第一窑中档镁砂。
不到半年,西洋公司赚得100万元利润,接着又一口气建了五座窑。
还是不满足,1991年,周福仁决心上马谁也不敢碰的高档镁砂窑,2000元/吨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
2000万资金投进去,几十米高的窑建成,烧出的产品却始终不合格,再烧,窑却裂了。烧高纯镁砂所需温度太高,连建窑的镁砖都承受不了。这可如何是好?多年的获利全投了进去,如果失败,西洋公司就得玩完。周福仁痛苦不堪,寝食难安,心想长此以往有何脸面见村中父老?最后神经衰弱大病一场。其间,他曾打算将窑以300万元/年的租金租给别人算了,“这玩意儿我也干不动了”,下家一听吓住了,连忙打退堂鼓:“你都做不了,谁还敢做啊?!”
所幸中档镁砂生意尚好,西洋公司终不至垮掉。筋疲力尽拖到1993年11月,这座窑终于经技术改造试烧成功。
然而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了!周福仁的下家国有进出口公司对国际市场缺乏预期研判,被短期下跌行情吓得缩手缩脚。很快产品积压达4000多吨,周福仁再次被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时西洋公司意外地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原来,为了摆脱进出口公司的束缚,1992年周就向国家申请了自营进出口权,在此节骨眼上终于审批通过,而且成为全行业的第一家。
周福仁立即飞往美国考察。考察的结果是:高纯镁砂终端制品价格正在上涨,而且是坚定的、潮流式的上涨!而终端需求拉动原材料需求的周期,不会超过一年。他惊喜万分立即回国,决心再投资9000万元上马高纯镁二、三期工程。在公司高层狂潮般的反对声中,周福仁只说了一句话:“相信我,输赢都由我负责。”
此时,周福仁需要的是时间、时间!决心既下,几个工地同时开工,日夜不停挑灯夜战与行情赛跑。到1994年底,全国9条高纯镁砂生产线中,西洋公司就有5条,产能跃居世界首位。等到1995年初,周福仁预判的大涨价行情果真席卷而来,两年的积压产品不但被抢购一空,新上生产线日夜不停地运转还供不应求。1995年,西洋公司销售额破天荒地增至5亿元!
“乖乖,一下子弄这么多?!”周福仁瞠目结舌,至今还觉不可思议。
这次大胆的“超前决策”,使西洋公司一跃成为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巨头。
农村新闻人物和关东第一村
市场规律一向如此,有涨必有跌,暴利之后必是市场疲软。1995年镁砂行业发展到巅峰,分羹者来势汹汹;同时众多企业都拿到了自营进出口权,业务争夺导致价格战硝烟弥漫。之后三年价格水平一路下滑,周福仁顿感危机四伏。“东方不亮西方亮”,他觉得自己应该跳出这个行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了。
此时周福仁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他不但胃口大而且要求高,他想进入的不但是行业核心,而且一定要是资源性行业。多年下来,他渐渐总结出自己的成功之道:牢牢抓住资源性环节,并把自己稳固在产业链的上游。这样不但下游空间大,而且利润空间也大!
得出这一结论还源于1993年的一次失败——惟一一次进入城市,与人合作在天津开发房地产,得到的却是两层至今没法变现的烂尾楼。农民本色的周福仁自认“那些花里胡哨的行业里没有自己生存的土壤”,只好乖乖地退回农村,仍然与土地和工业打交道。
但是做什么好呢?周福仁对快倒闭的生产复合肥的国有企业锦州硫酸厂动心了。一接触到该项目,农民出身的他便对农业用的化肥来了灵感: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用肥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做复合肥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②西洋公司人人是农发,对肥都有亲近感,与农民谈论肥料如拉家常,推销容易;③不像防盗门一辈子只买一次,肥料年年用,而且只要质量好,农民用了之后第二年就会成为忠实客户;④复合肥基本没有土壤板结危害,未来市场空间巨大;⑤最重要的是,这种专利来自山东的复合肥在山东当地正销得风生水起。周福仁派到山东了解行情的人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这玩意儿可不得了,卡车从厂门口排了一千多米长,交了钱还拉不到货!”
镁砂已是买方市场,这玩意儿竟然还是卖方市场,赶紧上!1997年11月17日,周福仁扔下电话立即组织人马,像当年杀奔盘锦炼油一样再次向西开进,接着快刀斩乱麻,不到10天时间签约成功——租赁,而不是收购。
西洋公司租赁锦州硫酸厂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低成本扩张。每年550万元租金,租期15年,比投资建厂省得多、快得多,也比收购来得轻松,不用还数千万元的银行债务利息,不用提设备折旧,也不包退休职工。因此产品一面市就具备了极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1997年底,锦州西洋特肥厂成立,迅速成为年产复合肥30万吨、硫酸25万吨、盐酸9万吨的东北最大复合肥生产基地,西洋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复合肥领域的民营企业。该厂前三年才生产1.2万吨,周福仁接手后,一个月产量即达到3万吨!产品一出厂,立刻对主导中国市场十多年的洋化肥形成了强力冲击。
广告所到之处复合肥销量剧增,东三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县级市场被一一打开,一位内蒙来的采购员交了20个车皮的货款,才运走5车皮就没货了!他所看见的是,厂区内外拉货的汽车排成长龙,采购员与采购员抢,司机与司机也在抢……
复金胆成了赚钱机器,周福仁踌躇满志,面对中国地图决定挥师南下攻占全国市场。“我就是这个性格,干大!”周福仁掌一挥,资本的“红旗”插向全国。
将红旗插遍全中国,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南方设厂形成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之势,周福仁选择了当年前往做石棉瓦的贵州贵州劳动力便宜,更有全国最大的磷矿磷是做复合肥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就地取材价格50元/吨,而辽宁黑山厂每次从贵州进磷矿,到厂价竟高达300~350元/吨!
2000年4月,周福仁兼并了位于贵州息烽县的核工业部宏泰化工总厂,分期投资9亿元最终达成年产复合肥、磷石膏、合成氨、硫酸、盐酸共200多万吨的巨型产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消息一出,举国皆惊,“两进第一人”、“蛇吞象”之誉不绝于耳,新闻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做了专题报道。
2001年9月10日,辽宁西洋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会上周福仁意气风发,脱稿演说洋洋洒洒:“13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目前我们已拥有各类镁砂窑120座,与复合肥一样成为行业巨头。现在集团资产25亿元,员工7000多人,分厂20多个。昔日贫穷的小山沟变成了东北最富的‘关东第一村,家家户户楼房电话,免费享受水、电、暖、煤气、粮食。昔日单一化经营被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经营所取代,经营着冶金、建材、化工、贸易、建筑、运输等六大领域的不同行业。尤其是复合肥,我们基本上成功地将盘踞中国市场多年的进口复合肥赶出了国门!龙永图先生到贵州西洋视察,说‘化肥是中国加入WTO后纳入保护范围的八种产品之一,你们帮了国家的大忙!”
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
这一年底,周福仁被北京数十家媒体联合评选为当年惟一的“中国农村新闻人
物”。
从赵本山到“四赢”营销模式
2001年8月9日贵州西洋正式投产,成功解决了南方市场的“无米之炊”。但产量迅速扩大,销售问题便突出了。北方市场三年推广只算得小打小闹,南方巨大的市场需求该运用怎样的大手笔营销?反复研究之后,周福仁和他的企划班子决定以电视广告切入,请赵本做形象代言人。
这一年进入肥料产销旺季之时,赵本山“西洋牌复合肥,种啥啥丰收”的电视广告也进入了大江南北千家万户。西洋复合肥品牌形象迅速提升,口碑力度、产品活力、人性化亲和力、产品附加值等品牌形象在客商心中生根发芽。
在电视广告营销进入高潮之时,周福仁又在思索:“赵本山之后又怎么办?”他感到,赵本山广告虽能在较长时间内产生轰动效应,但他承担不了化肥甚至农业发展的“高度问题”。这时候,企划部想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降平。
袁降平代表的是科学、高度和全局,代表的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如果与之合作,西洋集刚就能“借势”,移植袁隆平的名人效应,增强西洋的品牌力、公信力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西洋能与袁隆平合作进行适合杂交水稻的复合肥研发推广,袁隆平的优势将成为西洋的优势,袁隆平的市场将成为四洋的市场!
2002年2月,西洋集团与袁隆平在湖南长沙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合作分三个方面:
一是西洋集团出资300万元设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洋集团基金,袁隆平出任“杂交水稻良种良肥技术创新工程”技术顾问,旨在杂交水稻新品种与新肥料的开发:
二是双方联合成立专门的研究推广机构——杂交水稻专用肥研究与师发部,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加述肥料产品的示范推广;
二是双方合作期限为五年。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精心设计配方,西洋肥业先进工艺生产。笫一年先在湖南七地试验。第三年在全国南方省区试验,然后在全国大面积推广。适当时机,向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出口。
正是好马配好鞍,良种用良肥。半年之后专家宣布,超级杂交水稻使用西洋复合肥比使用进口复合肥、普通复合肥和习惯施肥分别增产9.8%、19.5%、11.6%,普通杂交水稻的施用增产情况也分别为11.5%、12.8%、4.7%。随后袁隆平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感慨道:“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肥料。我们的合作形成了一种优势资源整合互补的‘四赢(含农民、经销商)模式!”
赵本山广告面向市场普及推广,袁隆平效应使品牌质量全面提升,两驾马车点面结合齐头并进,四洋肥再上台阶。
2003年,西洋集团耐火材料、复合肥双管齐下,存产品、宣传、营销等各个角度综合发力,销售额做到了36.6亿元。
周福仁现象
周福仁做事,以简沽高效著称。他有一种农民与生俱来的执着、坚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他没有多少文化因此不善瞻前顾后左右彷徨,他生在乡野诱惑不多因此只能将脚下的土壤不断地往深处挖掘……
从2000年开始,他连续5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百富榜,名次年年递进,2004年排名11位成为东北首富。记者有点纳闷,难道就是这位坐在记者面前说话句句有土味的中年汉子?他略显拘谨,一边不停地整理着西装袖口、衣领,或不停地拨弄着一张小纸片,一边讲述的却是那些惊天动地、挥斥方遒的如烟往事。
有意思的是,周福仁坚决不,而且几乎从来不与任何人合伙做企业,要做就完全独资。1993年与人合伙在天津开发房地产留下两层烂尾楼的事,至今让他觉得脸上无光,从此他关闭了这扇大门。
“为什么?第一我的企业赢利能力强,不需要社会游资;第二合伙人在危急时刻谁不打小算盘只顾自己利益?这就是拆台;第三多数中国人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如果让他们以合伙人或股东的身份行使表决权,那不把少数人手里的真理也扼杀了?所以我坚决相信;如果当初西洋与人合伙,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2004年销售额达到70亿元)!”接着,周福仁讲了两个故事:
1997年租赁锦州硫酸厂,主要高层坚决反对。其中一人守着周福仁泪流满面说:“多年来辛苦赚点钱不容易,做化肥等于把钱扔水里了”;另一人说:“连夜走人吧,趁汇票还在自己手里,现在走只丢人不丢钱,明天汇票交给了对方,厂子又做不起来,那就丢人又丢钱了!”这时几乎公司所有高层都在反对,周福仁却横下一条心,坚决不放弃!
2000年兼并贵州息烽厂,公司高层仍然全部反对,包括周福仁的儿子。理由是公司实力不太强,条件尚不成熟。周福仁大为发火,猛拍桌子:“第一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甚至异常艰难;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讲时机。困难永远在而时机只会在那短短一瞬间出现,你们难道能因为困难而放弃时机?!”
“好了,”周福仁对记者说,“现在做个假设,如果当初规定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是合伙人或股东,结果会是什么情形?西洋集团哪里可能有今天?!”
至少在辽宁海城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真理就只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因为素质和角色问题,看不到真理的全貌。”至今仍是初中文化的周福仁说这句话时,显得颇为自信,底气十足。
民主有民主的好处,高度集权有高度集权的优越性。西洋集团由此形成了一种风格:“快”。锦州硫酸厂从看厂到签约不到10天时间,贵州厂不到两个月,投资重庆不到一个月。按周福仁的设计,投资回报周期超过三年(含建设周期)的项目坚决不做,产品出厂必须当月赚钱;而且如果一个企业第一年亏损,他就换总经理,如果第二年仍亏,他会认为是项目本身有问题,那就三下五除二把企业卖掉,“所以西洋集团的企业,无一亏损。”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快速运作?这是由产业性质决定的。西洋集团投资的全是资源性深加工产业,无一不需巨额资金,谁都经不起如此庞大的资金长期沉淀,所以要“快”;其次是来自银行的压力,要“快”;再次竞争对手逼着,要“快”;最后是各环节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常以两三年为一个周期,这正好在项目投产周期的可控范围内,所以只有“陕”才能把握行情机会,“否则企业还赚什么钱?”
资源性产业要求企业快速运作,那么什么样的条件下企业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不与他人合作而做高度集权的独资企业,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艄公多了打翻船——这就是周福仁为什么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这一综合原因,我们有理由称之为“周福仁现象”。
同时“周福仁现象”还包括这样的内容:第一,不做高科技,不做新经济,只做传统的资源性行业。曾经有人介绍周福仁做网络,他到北京看了一圈,回到海城骂了一句:“扯蛋!农民做得了那样的事吗?!”农民有农民的“生存土壤”,农民有农民的生存哲学,农民只能做与土地有关的事;第二,西洋集团模式(完全立足于农村的资源性高利润率民营大企业),大城市里的大企业不敢、也不愿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来,农村里的中小企业更没实力做到这么大,所以全国就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周福仁,在最广阔深厚的“土壤”生存空间里,游刃有余地缔造了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西洋集团。
周福仁和他的西洋集团,就这样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特立独行。
难怪周福仁常在公司里公开说:“真正的能力,是找对项目。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是一群精英领着更多的精英干了一件不赚钱的傻事,而我们是一个傻子领着更多的傻子干了一件高效的、赚钱的、聪明的事。”
周福仁的利润秘密
按周福仁的性格,他绝不会因为复合肥的巨大成功而止步。
2002年他将目光移向了钢铁,这年10月他兼并了海城钢铁厂,2003年1月他又兼并了沈阳钢铁总厂。他对钢铁情有独钟,十年、二十年前两次涉足钢铁失败之后,他就对此念念不忘,视为生命的动力之一。
钢铁、石化、汽车,是中国最大的支柱产业,其中钢铁第一,每年有1万多亿元的市场,其他任何行业都难以望其项背。加上钢铁的下流产品如汽车、房地产、造铅、钢结构、机器设备等等,周福仁认为,钢铁及其衍生品市场价值占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近1/4,其庞大无比的市场需求,使钢铁在任何时候都是俏销产品。尤其是2001年以来,钢材行情持续上扬,已经刺激了无数人的激情与梦想。
周福仁一心想把企业做大,再做大,做第一!那么他就必须进人最大的行业。他知道小池塘里永远长不出大鱼,比如耐火材料行业市场仅30个亿,你怎么蹦跳也还是条小鱼,如果进入钢铁,稍不留神就能做出上百亿的销售额!
周福仁铁了心,不在这个行当里弄出点名堂来,誓不罢休。
但是钢铁不是谁都能玩儿的,不但资金需求大得离谱,而且同有大企业早就成了巨无霸,一个普通民营企业怎样在这个陌生的行业里立足?周福仁的指导思想是,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既要做多个行业,同时要将每个行业都做深、做精,做成各个环节的单打冠军。我相信我们仍然能将钢铁做到中国一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投入35个亿,从美国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2030轧机,此前这样的生产线,全中国仅有宝钢一条。这将使西洋在未来20年内站在中国钢铁行业的前沿。
周福仁选择投入巨资进口这样的轧饥,在于他决心做板材而不足建筑等其他用材。他看到,建筑用钢虽然需求量大,但生产投资相对较小因而竞争过于激烈,市场一旦饱和行情必然下跌。果不其然,2004年建筑用钢材每吨下跌了800~900元,而自己所选择的板材领域,每吨却上涨了500多元!因为做板材投资太大,这一领域企业较少,市场远未饱和,所以做板材的鞍钢2003年仅15个亿的利润,2004年就达到了100多个亿,一吨净赚1000多元!
这一利好消息令周福仁喜上眉梢,同时他相信,自己的钢材成本会降到最低。
矿山是他自己的,不用掏钱从别人手里买铁矿石,而且西洋铁矿能自给自足;选矿厂是他自己的,煤矿是自已的,焦炭厂是自己的,然后从粉碎、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全是自己做,成本当然降低。
“但是你每个环节投资设厂必然使成本加大啊……”记者说。
周福仁莞尔一笑,很轻松地就解答了这一问题。“铁矿除了供给自己还可以卖啊!煤矿、焦炭、铁粉、烧结矿、铁、钢,我们哪一个环节的产品都可以卖钱,各环节的利润完全可以支撑该环节的投资设厂和日常运营支出甚至还有钱可赚!你说,我的成本会降到多少?”
周福仁笑得一脸灿烂,将未来掌握于股掌之上的自信溢于言表。
——至此,记者恍然大悟,终于发现周福仁敢于大胆投资资源性行业,并获得巨额利润的真正秘密。
于是记者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解复合肥的工艺流程。先购进硫铁矿,脱酸之后将分别获得硫酸和第一种副产品铁粉;然后磷矿从贵州就地取材,成本已降到最低,粉碎之后加入上一环节得到的硫酸,将获得磷酸,同时产生第二种副产品盐酸,同时还将产生第三种副产品磷石膏,最终复合肥的产量是多少吨,磷石膏就能产生多少吨;然后在硫酸中加入氯化钾形成硫酸钾,再加入磷酸、液氨(西洋自己生产),化学反应后喷浆造粒形成最终含有氮、磷、钾三种化学元素的复合肥。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硫酸和各种副产品的产量少则三四十吨,多则上百万吨,而好年这部分产品即可为西洋集团赚取数千万元,而这些快速流动的资金,会像滚雪球一样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原来,周福仁这个农民出身文化不高的东北人,同他上万的西洋员工一年四季不断地干着这样意味深长的事!难怪销售额每年都在翻番,2004年70亿元,规划2005年将达到125亿元以上。为了探寻资源深加工新的利润增长点,他一定要掌控整个产业链,从原材料开采到终端产品营销,每一个环节他都不会轻易放过。“正是因为采取了这样一种产业结构模式,在相同情况下,做同样的行业,别人赚钱的时候,我们一定比别人赚得更多;别人做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却活得心情舒畅。”
是的,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周福仁给我们特来的启示是——企业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企业在幕后看不见的角力,是占有的资源与资源之间、企业的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加完整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谁就能最终胜出!
循着这样的产业结构模式,西洋把耐火材料做到了终端产品镁砖,卖给闻内外钢铁厂或自己修建炼钢炉,2004年光这一部分就卖了10亿元;2002、2003、2004年西洋进一步在中西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分别进入了煤化工、天然气、电力、铝业等国家监管虽严但市场前景却无限广阔的行业,形成了一个纵贸南北、成本较低却产能巨大、内部循环相互支撑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带,目前虽在起步阶段,但前景却让每一个人心涮澎湃。
周福仁,这个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农村黑脸汉子,这个每年排名递进的《福布斯》富豪,这个因为“对困家经济和地方经济贡献突出”而当选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就这样把企业的发展壮大同国计民生联系在了一起,问自己的生命融为了一体。他说,现在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是复合肥,2005年以后就将是钢铁,将来会是更惊人的煤化工和能源。到2010年,西洋集团将做到1000个亿!
举座皆惊,但仔细一算,无不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