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拆迁

2005-04-29聂鑫森

西湖 2005年10期
关键词:老太爷拆迁户科长

聂鑫森

在城里,住房差的想一套好住房,住房小的想一套大住房,地段差的想住到风景好的区域去。为住房这档子事,城里人哪个不发愁!

只有雷雨生,他整天哈哈缠着脚跟滚。

“哈哈,我一不愁吃,二不愁穿,三不愁住,四间正房加厅堂、厨房、卫生间,一百三十几个平方米,而且是自己的,不怕别个眼红!”

听的人,特别是那些和他年纪相仿的老辈子,一个个伸长颈根,弓起腰身,不断地点头。

“那是的!老雷这块宝地,在城里硬是千金难买!”

雷雨生得意地笑了,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盒两块钱一包的烟,一人发一支。然后自己从另一个口袋里抖抖索索“抠”一支“白沙烟”,叼在嘴里,划着火,点燃,猛吸一口,喷出一团浓浓的烟雾,洋洋得意地说:“那不是吹牛皮,你就是用一栋两层楼的洋房子来换,我还不一定松口,这样的地势哪里去找!”

“当然!当然!”众人像小合唱一样整齐地回答。

确实,雷雨生有几间好房子,砖木结构,麻石阶基,四周用竹篱围着,而且栽了几十棵柳树,梧桐树。更叫人羡慕的是,房子的地段处得好。它坐落在一家机械厂外左侧的一个小山包上。小山包方圆几百平米,高不过五六丈,有个名不副实的雅号:云龙山。山前是一条作护江堤的公路,舞带似的湘江,在公路下面缓缓地流着。这里离市区不过三里之遥,周围除此一家机械厂外,还有几家区办手工作坊,既不僻静又不喧嚣。

雷雨生常常吹嘘这块“宝地”,给他家带来了好运气。他和老伴都是铁路退休工人;大崽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满崽今年二十四岁,长得虎背熊腰,在市里一家铁厂当铸造工。留在家里吃闲饭的,只有雷雨生的爹,已是八十高龄,有点气喘病,但身板还硬扎。

每天,这位老太爷惟一喜欢做的事,就是拄着拐杖,在临江那面的山嘴上站上一阵,口里含糊不清地交代雷雨生和媳妇:“我百年后,就埋在这里,这是‘龙脉,别的地方我不想去!”雷雨生是个孝子,点头像鸡啄米。

雷雨生一家过得和和睦睦,单家独屋,不跟什么人发生联系。不必担心跟邻舍由于一点子小事扯皮,不必担心鸡屎鸭粪弄脏别个的地盘。只要按月向机械厂交水电费(因为电线,水管是从这个厂接过来的),哪个也奈何不了他!

冬去春来。连续落了几天的雨,忽然停了,太阳从云眼里露出笑呵呵的脸,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老太爷雷大林一连几天没出门,闷得心里慌,便咳着嗽,拄着拐杖朝山前走去。雷雨生像个贴身侍卫一样,慌忙跟上去,生怕他有个什么闪失。

老太爷用拐杖戳了戳山地,又说起那几句旧话,刚讲了一半,他忽然睁大昏花的眼睛,用拐杖往山下一指,问:“雨生,那么多人在搞什么?”

雷雨生顺着“指挥棒”指的方向一望,只见一些人在山下指指点点,一个三角架支在路边,几根花标杆来回地晃,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雷雨生毕竟在工厂当过几十年工人,见过点世面,便说:“爹,那是搞测量的!”

“搞测量的,对着我们的山做什么?”

这个问题倒把雷雨生问住了,支支吾吾答不出子丑寅卯,心里也不禁飘起一层疑云:真的,他们围着云龙山打转转做什么?

父子两个正在发呆,突然,雷雨生的老伴风急火急地跑来,喉咙眼里像鼓风机一样呼呼出粗气,慌慌张张地说:“不好了!”

一声“不好了”,吓得老太爷和雷雨生猛地转过身来。这几年,日子过得顺心顺气,喜事不断地往屋里滚来,连门板都挡不住,好久没听过这样不吉祥的话了。

老太爷哆哆嗦嗦地问:“什么事不好了?”

雷婆婆缓了缓神,才说起了根由。原来她刚才到市场去买菜,听到几个机械厂的工人在议论,说是厂里打的报告已经批复下来了,要挖平云龙山盖职工宿舍,过一阵就动工,图纸都画好了。

这个消息,确实比东南亚海啸还骇人。老太爷一双眼睛发直,用拐杖连连戳着地,半句话也说不圆泛。

雷雨生一手扶着爹,额上的青筋暴起好高,吼道:“只怕由不得他们,如今上面有政策,想打我的主意,想偏他的脑壳!”

雷雨生一家人,一连几天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屋里屋外肃静无声。

雷婆婆从早到晚脸上没个笑星子,望着那几只肥壮的鸡,鸭,叹着气,有时还对着它们讲一些谁也听不懂的痴话。

老太爷更是魂不守舍,出月亮的晚上,他拄着拐杖围着屋忆。转一个圈,又转一个圈。他想着他百年后尸骨该葬于何处,也想着满孙云程讨堂客要房子住,急得气喘病也重了,喉管里呼呼咋咋响个不停,像过滩的急流水。

只有雷雨生闷着肚子急,闷着肚子想对策。他出访了几次茶馆,向几个曾是拆迁户的老辈子问了个仔仔细细,从拆迁补偿到砖瓦牌价,从丈量方法到计算标准,以及拆迁户的住房安排……雷雨生心里有底了,他懂得了一句话:拆迁户是天王老子,别个要攀求你,不答应条件,不走!谁也不敢动你的房子,宪法上讲得明明白白!调子唱高些,价钱喊大些。当然这还是下策,上策是原地不动!

说一千,道一万,这个家还是要雷雨生作主。老太爷对世事什么也不懂,雷婆婆是个妇道人家。惟一能打个商量的,是满崽雷云程。云程生得高高大大,却老实得出奇,厚厚的嘴唇,蒜头鼻子,一副憨坨子相。当然他也不是没有脾气,要是发起蛮来,犟得出血,不过很难得有那样的时候。他在厂里各方面都不错,还在读“夜大”的机械专业。

雷雨生已经在心里想出了一整套的方案,进有进路,退有退路。他又开始像从前一样,哈哈不断了。他到日杂店买回了一些草帘子和杉木皮,又砍了几棵树,剖开做了十几根锄头柄粗的柱子,把那些树杈子也削得长短一般齐。

有天夜里,雷雨生喊了云程来,吩咐道:“打个夜工,盖几间屋。”

云程眨巴眨巴眼睛,疑惑地问:“盖屋?不是要拆迁了吗?”

“你懂个屁!多几间屋,多点覆盖面积,要他们算钱。”

“那不好,占国家的便宜。”

雷雨生火了:“有什么不好!当今世界,老实人总是吃亏。”

云程不做声了,在雷雨生的指挥下,一夜间在原有房子的背后,搭起了三间杉皮顶草帘墙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杂屋,又把竹篱笆往外挪了挪。完了,他拍拍满崽的肩,说:“我在人世上能活几年?还不是为了你!这样好的地方哪个想丢弃!况且,你如今‘对上了‘象,将来桂花妹子过门来,你们住哪里?”

云程一听“桂花”两个字,脸都红了。桂花是他中学的同班同学,如今在这个机械厂当车工,可以说他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稠得像牛皮糖。岳父岳母也是这个厂的工人,对他又看得特别重。只等云程“夜大”毕业,就要“洞房花烛”,结百年之好了。

万事俱备,雷雨生稳坐“祭坛”,心安理得等候着“东风”,好显一回本事。

这天,通向山下的那条小路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老太爷躺在睡椅上,晒着温煦的春阳,雷婆婆一下一下地拉着鞋线;雷雨生眉毛跳了几下,顺手捻熄了才吸了几口的香烟,塞到烟盒里。他扯了扯衣角,把身子挺了挺,脸色也沉了下来,俨然像一位大法官。

脚步声渐渐地响到了阶基前,领头的那个,四十二三岁的样子,白净面皮,身材矮胖,脑壳微微向上昂起。他是机械厂基建科的廉科长,身后跟着几个拿皮尺盘和公文包的人。

雷雨生半闭着眼,悄悄地把前面的人瞅了瞅,鼻孔里“哼”了一声。

廉科长走到阶基边,略停了一会,就指挥起人来:“我们先屋前屋后看一看房屋的类别,然后再来量算面积。”

说完,领着人屋前屋后转起来。

听到这话,雷雨生的火气就上来了,心里说:神下凡还要问土地,这屋是你的?

廉科长领人转了一圈,又回到阶基边,问道:“老雷,先前后面没有屋,怎么忽然多出了几间?”

雷雨生爱理不理地说:“你管得着吗?我搭屋还要禀告你?”

廉科长把头略略低了低,脸色很不好看,软中带硬地说:“我们厂要在这里建宿舍了,上面批了文,今天来,想跟你商量一下拆迁的事。”

老太爷两片嘴唇抖动着,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天晓得他在讲什么。

雷婆婆见状,忙搬了几把凳子请廉科长一行坐下,再拿出廉价纸烟,每人敬一根。廉科长接过烟,一看牌子,皱了皱眉,说:“不客气!我有!”忙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包“芙蓉王”,自己口里叼一根,再递一根给雷雨生。

雷雨生用手一挡,回敬了一句:“不客气!我有!”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示威似地含在口里,吸着,闭口再不说话。

这一切廉科长都看在眼里,他晓得,这一户人家已经有了准备,千万不能莽撞,要耐点烦。

“雷师傅,目前厂里职工多,住房特别困难,因此想削平云龙山,盖几栋宿舍楼。希望雷师傅支持我们,老工人是最听党的话的。我们研究了一下,你们先搬到厂里仓库边的临时工棚里住一个时期,等大楼建好了,再分你一个大套间,四室两厅二卫一厨,又宽敞又明亮。至于拆迁费……”廉科长望了一眼雷雨生,见雷雨生的脸又板紧了,忙说,“至于拆迁费,好商量的。你临时搭的几间屋,一律算有效面积,国家也不在乎这几个钱,你看如何?”

老太爷大声咳起嗽来,分明在提醒雷雨生,不能松口。

雷雨生把身子往后一仰,打了个哈哈,说:“你那拆迁费顶个屁用!你莫想把我们当宝耍!”

廉科长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这个老工人这样厉害。他镇了镇神,口气也硬起来:“老雷,不能这样讲吧,国家要收买你的屋,未必你敢不同意?”

哪晓得雷雨生又是一个哈哈:“廉科长,宪法上都讲了,私人住宅不得侵占,打官司我跟你们打到北京去!”

廉科长蒙了,半天回不上气,那条灵活的舌头弹动了几下,没讲出一句话来。原先,他想得很简单,出马就可以成功。没想到如今的政策,都让老百姓搞得一清二楚。一不信哄,二不怕吓,像豆腐掉在灰里,打也打不得,吹又吹不得!

“廉科长,回厂去吧!”听到喊声,他才从沉思中醒过来,抬眼一看,阶基上已空无人迹,两扇漆黑的门紧关着,像一张板紧的脸。

他站起来,对着那扇门喊道:“那好!你们要跟国家斗法,看哪个斗得赢!”

廉科长受了这样大的一个侮辱,心里很不好受。他在厂里中层干部中,以干练、精明著称,办起事来,风风火火,很受厂领导的赏识。

当天回去,他向厂长作了汇报,决定来个以硬对硬,步步逼进,不怕雷雨生不哭着来求他。到那时,要让他坐冷板凳,不敬烟,不泡茶,着着实实“训”他一顿,最后让他老老实实在“协定书”上签字盖印。而且将来住房也不给四间一厅,搞一套旧房子打发他。

第二天,云龙山下,开来一大队民工,人欢车跑,开始挖山移土,廉科长亲自督阵。说实在话,他心里也有些慌,要是真的发生冲突,伤了人,他也担当不起!毕竟厂方与房主没有达成协议,擅自动工,到底不站在“理”上。但事已到这步田地,只有这么办了,逼拆迁户就范!

一连几天,移山的速度快得出奇。更出奇的是山上的雷家,居然寂寂无声,连雷家的人也很少露面,只有房顶上那柱炊烟,早、中、晚飘荡三次。

廉科长疑惑了,想上山去探探虚实吧,又怕被雷雨生缠住了,脱不得身。他真像站在诸葛亮摆的空城面前,惶惶然想不出个道理来。他也设想过,也布置过,若是雷雨生一家阻挠施工,哪怕是打人,也不要还手,任他嚣张,待到事态严重,再向法庭起诉,告雷雨生一个“破坏施工,贻误工期,殴伤民工”的罪名。谁知道雷家按兵不动,置之不理!

山挖了一小半,已临近雷雨生围篱笆的部位。篱笆边,伸出一块两个方桌大的石嘴子。

廉科长有些沉不住气了。

就在这时候,石嘴上摆上了一把睡椅,拄着拐杖的雷老太爷,由雷雨生和媳妇扶着,颤巍巍地躺到睡椅上。雷婆婆坐在旁边,纳着永远纳不完的鞋底。雷雨生则叼着根烟,悠然自得地站在睡椅后面,很有兴致地望着清澈碧翠的湘江,把手反在背后,满脸是笑。锄头、钢镐猛然间停了下来,整个工地变得格外冷清。

廉科长一看这阵势,知道不妙,用手握成一个“喇叭筒”,对上面喊道:“请你们让开些,我们在施工!”

老太爷咳着嗽,雷婆婆纳着鞋底,雷雨生喷着烟雾,仿佛没听见一样。

无数双眼睛都望着廉科长,他觉得浑身都发烧发热,双脚一跺,吼道:“挖!”

他想:不怕你狠!要命的就往后退!

锄头、钢镐又稀稀落落地响起来。

石嘴上的三尊“菩萨”,纹丝不动,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派。

忽然,雷雨生讲话了,他的声音那么亮,那么重:“廉科长,挖呀,反正我们七老八十,死了也不怕,只怕你们站不开!我在我的房基范围内坐着,受宪法保障,挖呀!挖呀!”

说完,又点燃一支烟,往前走了几步,一直站到石嘴子边上。

挖土的一个民工转脸问:“廉科长,你们没和拆迁户谈好,出了人命,我怕去坐牢!”边说边把锄头一丢。

其他的民工也纷纷效法。

移山工程不得不停了下来,廉科长气得口吐白沫,连蹿带跳,有生以来,他还没碰过这样的场面!

他想:几个老东西,未必有精神天天来守着,未必落雨天也来守,只要你一松气,我就指挥人挖。

但是,廉科长的想法又错了。雷雨生一家不但精神好,而且很有耐性,即使落雨,也会打着伞来看“风景”。

廉科长只好摔出最后一张“王牌”:声称目前厂里用电用水紧张,切断了通向雷家的电源水源!

雷雨生冷笑了几声。

他到街上买了两盏煤气灯,一盏挂在厅堂里,一盏挂在阶基边的散柱上。雷家眼下不缺钱,决不会黑咕隆咚过日子。一到夜晚,山上亮堂堂的,发出不甘示弱的光辉,把个廉科长气得只差没吐血。

用水确实成了个问题,水要到湘江里去挑,上山下山,一个来回要出一身透汗。三个老的都不行了,挑水的使命落在云程的身上。

云程白天的工作并不轻松,晚上还要读“夜大”,挑一家人的用水,不是件容易事。

“爹,何必呢?桂花这一向都对我发脾气,说我心眼窄,只顾自己,连她在厂里都做人不起!搬了算了,人在世上又不是光为几个钱!”

雷雨生说:“钱,我无所谓,我是在赌一口气。如今是什么日子,他廉科长还想对我指手画脚。你不愿意挑,我来挑,拼了这条老命,我也要和他见个输赢!”

“他有他的难处,好多人没房子住都找他吵。”

“你还怜惜他?哪个怜惜我!”

云程不做声了,把水倒进缸里,倒得太猛,水花冲了自己一身。

要说雷雨生胆大包天,无所畏惧,那也是假的。他不怕廉科长,但最怕借故上山来转悠的机械厂职工,那些脸庞,那些眼色,他全看见了。而他最怕的是在这些人中,出现他未来的“亲家”,那才丢脸哩。虽说云程和桂花自小要好,但真正确定关系还是不久前的事,亲家之间还没有正式来往过,不过彼此都还熟识。他惟一的办法是躲避,把门关紧,眼不见心不烦。有时,他又忍不住要从窗子里往外看,奇怪的是,人群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桂花的爹和娘。这样有关机械厂的大事,他们都不来看看,一定是有名堂,要么是来了怕他不好意思,要么就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就太不妙了。一旦他们动了气,掐断了这门亲事,他如何向儿子交代?他想:我在跟谁赌气,跟钱?不是。跟廉科长?有一点,好像我是他手下的什么人,打个喷嚏就要喊下雨,他不会跟我好好商量,讲几句暖人心的话?我雷雨生也是上顶天下着地的人,争的就是这口“人气”!

雷雨生鼓起劲争这一口“人气”,相持了二十来天,工地上鸦雀无声,完全瘫痪了。廉科长每天到工地蹿几次,急得团团转。

雷雨生居高临下,吸着烟,像欣赏一头困兽。

但很快“后院”就乱了起来。

老太爷年事已高,如何受得住这乍暖乍寒的早春气候,一不小心着了凉,气喘病又犯了,喉咙眼里扯气不赢,熬汤煎药,一家人忙着侍候他。

雷婆婆是个节俭惯了的人,每晚望着两盏明晃晃的煤气灯,心疼得不得了,开始怨三怨四起来。

云程每夜要复习功课,灯吊得太高,光线弱,加上挑水累得腰酸腿疼,也咕咕哝哝地埋怨不休。

“咳……咳咳,再这样搞下去,咳咳……我的老命……都会贴上,咳咳……前世造了孽……”

“一晚要烧这样多煤油,家里有金元宝也挡架不住,老雷,莫拿钞票出气。”

“爹,这几担水爬坡上坎,几多不容易,害得我白天上班脚都打颤。”

雷雨生望着几个“老兵小将”,心里又是恼火又是委屈,大声说:“都冲着我来,我为了哪个?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一甩手,冲出“包围圈”,奔出了屋。

他在阶基上来回踱着步。回屋里去吧,那是一分钟都呆不住的,怨言怨语可以埋到齐颈根。出去走走吧,又不晓得到哪里去好。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忽然,他想起“亲家”来,眉毛一挑,对,到那里聊天去!

雷雨生下了山,顺着机械厂的围墙,朝家属区走去,刚才的烦恼丢得一干二净。他想起了挂花,那是个好妹子,懂理知事,云程能找上她,是前世修的福气。桂花早就搭信来,说她爹娘欢迎他去走一走,他一直未能应约,今天就算是“正式访问”吧,也莫让人讲他是故意“装大”。

一走进家属区,雷雨生悠闲地东张西望。第一个感觉是“挤”,第二个感觉是“乱”。这里除仅有的一栋四层楼外,其余的都是一排排低矮的油毛毡盖的棚房,像积木一样。大人喊,细伢子叫,锅铲子丁丁当当响。雷雨生同情起这些素不相识的工人来,住得太挤了,不起新宿舍怎么行?

忽然,他发现许多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悄声地谈论着,他觉得后脊梁上有些发热。有人喊了一声:“雷伯伯,你老人家来了?”

桂花从后面跑上前,很亲热地喊着他。他把头仰了仰,觉得心里甜丝丝的。

不一会,桂花领着他来到了自己家里。

这是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棚房,挤得不能再挤了。门边放着一个煤炉子,里边放着一张书桌,一张平头床和一架双层木床。桂花的爹坐在床边抽闷烟,桂花的娘忙着炒菜,桂花的弟弟在做作业。

雷雨生皱了皱眉头:这叫什么宿舍?亏得还住着一家四口,像发豆芽菜一样,还抵不得我一间偏房!

他刚站到门边,桂花的爹就看见了他,忙不迭地把他迎进屋里来,递烟,泡茶,一个人动,满屋子的人都闪让着,团团地转。

“亲家,就这一间?怎么住得下?”

“嗯。”桂花的爹叹了口气,“有什么办法呢?第一批新宿舍本来我是有份的,可迟迟动不了工。”

雷雨生的心猛然一跳,嘴巴动了几下,说不出话来。

“爹,莫急,你老人家不住上新屋,我就在这里陪你一辈子,这里好得很呃,夏暖冬凉!”说完,桂花又是一阵脆亮的笑声。

桂花的爹叹了口气,说:“这么多人眼睛都望穿。只要拆迁户愿意搬,我宁愿给他磕几个响头。一个人活在世上,总不能只想着自己!”

说完,有意无意地盯了雷雨生一眼,雷雨生埋着头拼命吸烟,这滋味太不好受了。这时,隔一层薄板壁的邻家,突然哐啷一声,接着传来细伢子尖厉的哭声,大约是奔跑时碰倒了凳子,重重地摔了一跤。

一个女人尖叫起来:“死鬼!你也不照看一下细伢子,看,手都碰出了血。乖乖,莫哭,只怪你爸爸这个鬼厂,连宿舍都没有!”

丈夫也是个不示弱的人,反唇相讥:“我们厂还准备建宿舍,只是那个拆迁户打岔,才停了工。你们厂呢,连建宿舍的音讯都没一个。哼!”

这一声“哼”,发音特别重,女的大约感到受了侮辱,呜呜地哭起来,而且把满腔怨恨都发泄在“拆迁户”上。

“这个拆迁户,只顾自己,不想别个,没有一点良心!他要遭子孙骂遭子孙咒!呜呜……”

听到这里,雷雨生的脑壳“嗡”地一声巨响,这句话震得他五脏六腑翻了个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个活在世上不图留个好名声给子孙后代。难道就为了一栋房子,让别人指着脊梁骨骂?鬼迷心窍呀!我跟廉科长赌狠,把整个工程的进度打乱了,这是犯众怒的事哟。他们盼房子颈根都盼长了几寸!唉!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我黄土都埋到胸口了,还让人评头品足,太不值得了!罢、罢、罢!休、休、休!

雷雨生再也坐不住了,颤巍巍地站起来,也不告辞,也不道谢,满脸羞愧地蹿出屋,像逃命一样走了。

第二天早晨,廉科长又风急火急赶到工地,朝山上一看,怪,今天石嘴上连个人影子也没有,雷雨生玩的什么花招?

正猜疑间,一个工人跑过来,喜滋滋地说:“廉科长,你想了个什么法子,让雷雨生一家搬了?”

“什么?雷雨生搬了家?”

“昨夜搬了一个通宵,他满崽厂里来了好多人帮忙,桂花也在那里督阵,你还不知道?”

廉科长一下子如坠五里雾中,慌忙连蹦带跳跑上山去,他不相信雷雨生会突然“撤兵”,“协定书”上还没签字盖印,条件还没有谈妥哩。

他在房子四周转了几圈,果然人去屋空!他用手拧了一下大腿,看是不是在发梦魇。屋后新搭的那几间屋,已经拆了。廉科长又一次蒙了:那是有效覆盖面积呵,雷雨生难道也不要了?

他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里面确实空荡荡的,一物不存。

雷雨生一家真的搬走了。

廉科长走出屋子,站在阶基上,像个木菩萨,发了半天呆……

猜你喜欢

老太爷拆迁户科长
老科长的“刻薄话”
《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之我见
三老太爷
胡耀邦与拆迁户二三事
左耳
拆迁户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老太爷
征地拆迁户返贫现象的调查与反思
拆迁政策与行为失范关系的统计分析
科长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