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电联动的困境与出路

2005-04-29

新财经 2005年10期
关键词:煤价煤炭企业煤炭

郭 哲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各种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煤炭的价格节节走高,煤炭企业的日子也一天好过一天。但是,随着煤炭价格的提升,很多对煤炭依赖较高的行业却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最难以承受的就是电力行业。

作为我国能源产业内部最重要的两大行业,煤电本来是唇齿相依的上下游关系。从电力对煤炭的依存度看,我国目前电力结构中,用煤发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煤就没有电。而从煤对电的依存度看,电力生产对煤炭的需求是煤炭行业的最大用户,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销售量的60%左右,如果发电不用煤,一半以上的煤矿就要关门,说明煤炭对电力的依赖也相当大。两者之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价格上涨激化煤电矛盾

2004年,尽管我国煤炭年产量已经突破16亿吨(有观点认为是20亿吨)的大关,巨大的需求推动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年涨幅突破100元/吨。资料显示,2004年7月中旬,秦皇岛的离岸价每吨达到450元左右,比年初增长了155元。用煤企业把煤炭运到华东地区加上运费每吨已经达到500多元。煤炭价格的增幅和单价的增量都创历年最高纪录。

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增加,资料显示,1~5月全国3354户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2.99亿元(含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收入),同比增加60.49亿元,增长142.35%,增幅再创新高。企业盈利面达86%,亏损面同比下降3.19个百分点。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07.69亿元,同比增长121.58%。亏损企业亏损4.71亿元,同比降低22.93%。

而与此相反的是,随着煤价的不断上涨,电力行业利润增幅从2004年年初开始逐季回落,1~11月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665.9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了0.83个百分点,其中,火电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1~11月份火电行业实现利润397.6亿元,同比下降1.18%。

对于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电力企业认为自己已经难以承受,有的甚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发电越多亏的越多,因此干脆停止发电。去年很多地方缺电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些火电厂因煤价过高而停止发电。但是,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认为,煤炭价格上涨不过是偿还历史欠账。一些煤炭企业则直接指责电力企业和电网长期暴利。他们认为,在当前煤价这么高的情况下,一个煤矿工人的年收入平均也不到2万元,而电厂职工是4万元,电网职工的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都远高于煤炭企业的职工。

对此,中国热电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王振铭老先生则向《新财经》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王振铭认为,现在煤炭职工待遇是比较低的,但若干年以前,还是以前能源部的时代,煤炭职工的福利待遇是比较高的。王先生表示,他自己当时在能源部工作过一段时期,对一些情况比较了解。当初进行普查的时候,发现电力系统的干部职工宿舍最差,而煤炭行业干部职工的宿舍最好,而在当时,煤炭企业还大多数亏损,但他们职工的工资奖金并不低,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奥妙的。现在煤炭职工待遇比较低,这是由于煤炭的正式职工都不下井了,下井的都是农民工,尽管也叫煤矿工人,但他们没有经过什么培训,自身素质比较差,这是其中因素之一。而电力系统的职工和煤炭行业的职工从素质上就不能画等号,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金量是比较高的,电力系统的很多工人都是中专生甚至是大学生。所以,不能单纯拿收入的多少来对比。

王振铭进一步表示,很多东西主要还是领导的问题,有的煤矿从来就不出事故,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得很严格,技术水平高,工人素质高,收入也高。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总说煤矿工人的收入水平低,但我们每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当中,工资的含量比美国煤的成本中工资的含量还要高,因为我们一个工人一天生产几吨煤,而美国一个工人一天生产几百吨煤,他们机械化程度很高,劳动生产率很高。所以,摊到每吨煤中的工资并不高,我们尽管工资很低,但一天出不了几吨煤,完全靠体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一方面也要提高职工收入。现在煤矿工人大多是农民工,他在煤矿工作,比在家里做要挣得多得多,所以他愿意干。尽管相对于别的行业他的收入比较低。

对于煤炭企业的问题,或许煤炭业内人士的话更有说服力。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认为,煤炭企业职工收入低,福利待遇差是事实。但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领导问题,一个是中间环节利润太高,管理混乱。一开煤炭供货会议的时候,什么好车都有,开宝马、奔驰的大有人在,开宝时捷、法拉利的也不少。可见,煤炭企业并不缺钱,问题是钱到哪去了?

煤电两家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有道理归有道理,矛盾还是解决不了,而之所以出现矛盾,很多专家都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煤、电的定价机制不同。其中煤炭出厂价,开始国家有意实行低价政策,后来则对煤炭实行计划内外供应体制,对计划内执行指导价,计划外执行市场调节价,形成了有弹性的指导价和高于指导价的市价的双轨价格制;电力体制虽然目前已实行厂网分开,但上网电价和终端售电价,仍然实行政府定价。正是这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导致了煤、电的长期矛盾。

联动政策被迫出炉

为了缓解煤电双方越来越紧张的关系,2004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决定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其核心内容为:从长远看,国家将在坚持放开煤价的基础上,对电力价格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过渡期间,将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并按照“市场导向、机制协调、价格联动、综合调控”的思路,建立灵活的、能够及时反映煤价变化的电价调整机制,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方案规定:“原则上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相应调整电价;如变化幅度不到5%,则下一周期累计计算,直到累计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进行电价调整。”据了解,本次煤电联动方案价格调整幅度是以去年5月煤价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燃煤电厂上网电价的上涨幅度为全国平均0.0213元/千瓦时。发电企业将煤价上涨的70%部分通过上网电价转移出去,另30%由企业自己消化。

但是,这一缓解矛盾的方案却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甚至还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湖南省物价局一位专家认为,按照现在设想的这种煤电方式联动,最终将形成市场都不愿看到的价格螺旋式上升局面。煤炭目前是卖方市场,是稀缺资源。电价一旦有异动,会刺激紧盯着电价的煤炭企业联手抬价,同时其他行业如冶金、钢铁、化肥等也会及时跟进、加价,加上一些发达地区如广东等参与,就会形成全社会围绕煤炭竞价的局面发生,“计划电”被“市场煤”牵着鼻子走,煤炭价格将会越抬越高。不过,这位专家的担忧现在看来有点多余了,因为经济规律决定了煤价不可能一直向上走,从现在的市场状况来看,煤价已经开始回落。当然,现在的煤价回落也可能只是一个小的波动而已。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武承重先生对《新财经》表示,当前的煤价回落只是一个波动,不是一个长期趋势,国家对煤炭的需求肯定是每年递增的,不可能是下滑的。不过,不管是波动还是长期趋势,煤价终究不可能无限制上涨。

尽管这一方案主要是为了化解电力行业的压力而出台的,但电力行业对此同样不满意。一电力系统的高层认为,上网电价是固定的,电煤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几乎是一星期变化一次。而要调高销售电价得需要一定的条件,煤电联动方案中规定的是以6个月为调价周期,这意味着电力企业要承受6个月的调价周期的成本压力。该人士认为,电力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经营利润,又得承担社会责任,在这种大压力下几乎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我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大唐更是忧心忡忡,他们认为通过增加发电量、加强内部管理等手段,最多也只能消化增加成本的2%~3%,而要完全消化高达30%多的新增成本,不吃不喝也办不到,不到半年这个企业可能就垮了。按2005年大唐需要1300万吨煤,每吨煤涨价100元计算,总成本将增加13亿元,其中自己承担30%,就是3.9亿元,而大唐一年的利润只有2亿元,这样看来亏损是必然的。

联动政策问题多多

一个政策出台后,涉及的各方都不是很满意,那就说明这个政策是有问题的。而且,现在煤电联动只是价格的联动,这和当初很多专家提倡的联动有很大区别。韩小平对《新财经》说,当初设想的煤电一体化,主要是希望电力公司去兼并煤矿,让他们能够相互捆绑到一起,这样他们的利益能够联动起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会自然化解了。特别是电力企业各方面的标准都是比较高的,安全也好,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好,技术也好,电力企业投资的煤炭企业要远远优于传统的煤炭企业。王振铭也表示,煤矿搞电厂,电厂投资煤矿,把双方的利益捆到一起,这是合适的。不过,在王振铭看来,价格的联动也是合适的,因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产品,价格都要和价值相符,要和它的原材料挂钩,这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在王振铭看来,当前的煤电联动政策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煤电联动只适宜省级电网以上统调的电厂,对于热电厂,容量比较小,还没有实行煤电联动,这点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是按厂子容量的大和小来决定。同时,煤电联动了,但煤热却没有联动。热电有两种产品,热和电,热也是烧煤,煤电联动和煤热联动这实质上是一个问题。两三个月之前,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司和建设部的城建司,出台了一个煤热联动的征求意见稿,但仅针对居民采暖用热,针对东北地区。而我们国家热电厂有三种类型,一种就是专供居民采暖的热电厂,一种是既供生产用气,又供居民采暖的热电厂,第三种是长江以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专供生产用气的热电厂,“你光考虑第一种,显然是不全面的。”王振铭认为,煤热联动应该适用所有的热电厂。

在这个问题上,韩小平也认为政策有问题。韩小平认为,现在说要建立和谐社会,要发展循环经济。而热电的利用效率高,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一个项目上马后可以代替几百个小锅炉房,节约煤炭,保护环境。但它的电价要高,因为它的造价要高,在城市里面污染排放的标准要高,煤炭运输成本也高,但这些热电厂不属于国家大企业,它属于地方的或者是外资的,所以被边缘化。现在又要热电厂竞价上网,它怎么竞价?今天敢让热电竞价上网,明天就敢让风电、核电竞价上网。“这到底想干什么?一边是中央在说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立节约型社会。但一边又这么干,为什么呢,还是利益因素。” 韩小平说。

而且,煤电联动政策显然还忽视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这就是电力行业所说的煤价和煤炭行业所说的煤价完全不是一码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电厂对外供电的度电耗煤量是标煤而非原煤;到厂标煤价应为原煤出厂价加运费后,再折算成标煤价。也就是说,煤炭行业说合理的煤价是坑口价,电力行业说过高的煤价是到厂煤价。

而据媒体报道,从山西大同到上海港,今年4月份计划内煤炭出矿含税价为164.42元/吨,比1997年的163.84元/吨煤仅上涨了0.58元,涨幅0.35%;可是煤炭实际到港价高达334元/吨,其中流通费用占煤炭到港价的52%,比1997年高出104元,涨幅高达45%。最终运到用煤企业的价格竟达到500元/吨。这中间包括了铁路运费、海运运费、码头装卸费,等等;其中,仅海运费就上涨了一倍还多,计划外煤炭价格则更高。如果以煤炭的坑口价格计算,各项非煤费用的总和,更是占到了终端用户煤炭价格总成本的75%左右。

可见,尽管煤炭价格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但是当前煤炭出矿价并不高,而是煤炭流通中间环节抬高了终端用户煤炭价格水平,造成对煤炭价格的误解。

而且,据内部人士透露,在电力厂网分家前,电厂的电煤供应主要是电力公司下属的燃料供应部来运作;厂网分家后,燃料供应部分也进行了改制,即现在大多数的省区都成立的“电力燃料供应集团”。目前包括部分划归五大发电集团的电厂和几乎所有地方投资电厂,以及为保持调峰保留给电网公司下属电厂的电煤供应,都仍然由电力燃料集团来供应。电力燃料集团给电厂的煤加价一般在50元。由于煤到电厂的过程中,各个省的电力燃料集团必然要加价,这也助长了煤价的攀升。

可见,煤电之间的价格矛盾,显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且也并不仅仅只是煤炭和电力两家之间的问题。而现在的电力价格联动政策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么多。

期货交易浮出水面

包括韩小平、王振铭在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实行煤电一体化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是,这一策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化解双方的矛盾,使煤电都能够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却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因为这个两个行业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大规模的资产重组,难度巨大。现在虽然已经有一些大企业如华能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要大面积推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是很难达到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电力行业是一个垄断性行业,煤炭行业是一个弱垄断性行业;在它们实行联合后,会不会出现强化垄断的趋势,相关企业会不会推动煤价、电价循环上涨?这样或许更可能出现湖南物价局那位专家所担忧的状况。

那么,如何才能够合理地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呢?韩小平认为,就是要市场化。大的工厂需要多少电,如何使用,预先向电力公司订购,电力公司则根据大致需要的发电量向煤炭企业订购煤炭,煤炭企业拿到协议后就可以到市场融资,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这种想法从目前看,并不是很现实,或许一些大的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如神华集团就已经这样做了,而且效果良好,但对于共有2.8万多家煤炭企业、仅规模以上的企业就有3300多家的我国煤炭行业来说,要想它们都这样运作,显然不太可能。而设置煤炭期货交易或许是一个较好的长期解决之道。

期货市场对经济的反应非常灵敏,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形成的。期货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交易者带来了大量供求信息,标准化合约的转让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一般来说,期货市场中形成的价格是比较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状况的,同时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参考价格,起到了“发现价格”的功能。同时在期货市场上确定了远期价格,也就确定了未来的供需,生产和供应可以合理安排,以避免价格波动和利润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对煤炭价格出现大起大落也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如果建立了煤炭期货市场,推出了煤炭期货交易,政府和相关企业就能利用期市,预测煤炭的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对于煤电双方来说,煤炭期货交易能够使煤炭企业保持均衡生产,锁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预期利润;电力企业则能够获得稳定供应,有利于形成合理煤价,从而促进煤电双方的良性发展。

对于煤电市场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煤炭价格放开以后,我们希望通过用户和供给方,他们通过市场的协商来确定这样的供应关系。我们也希望这个订货会的方式能够通过现代的一些商务手段来到位,成立一个类似于粮食交易中心的煤炭交易中心。这个煤炭交易中心可以变成一个股份制的煤炭交易中心,通过网上的交易,来确定供需双方。”张国宝提出的这个煤炭交易中心,很可能就是煤炭期货交易中心。

不过,设置煤炭期货交易,当前可能还存在很大难度。其实,早在12年前,由当时的煤炭部、国内贸易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的上海煤炭交易所就曾开业。会员单位包括煤炭生产、物流、消费和金融服务的近100家企业;交易机制为集中交易、公开竞价、平等协商、统一结算,交易的方式是公开喊价和计算机自动撮合;品种为烟煤、无烟煤和洗精煤。合约品种为现货合约、隔月合约、中期合约和远期合约。但是,由于当时我们的管理手段极不完善,加之期货本来就是一种容易诱发投机的交易方式。因此,在开设煤炭期货后,投机异常活跃,煤价波动巨大,非法倒卖合同、转手抬价行为猖獗,多空逼仓联手操作更是频频发生,完全没有起到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作用。而煤炭的价格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巨大,所以,当时推出的煤炭期货交易在一年半后,就被当时的国务院证券委停止。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是,当前的情况和以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当前的监管手段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而且,在煤炭期货方面,别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推出我们的煤炭期货。

当前我国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3家期货交易所。我们可以在现有期交所中开设新的煤炭交易品种,也可以开设新的专门的煤炭期交所。两者互有优缺点。对于前者来说,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监管比较成熟,但这几个地方都不是煤炭主产区,煤炭的储存和运输会受到较大限制。而后一种方式的优点则是可以开设在山西这样的煤炭主产区,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监管也不成熟。当然,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更合适,还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煤炭期货“包治百病”。正如一些专家担心的那样,计划经济时代所残留的个别集团垄断市场的后遗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就算已经建立了煤炭期货市场,如果未能对其进行很好的市场化操作,少数垄断集团仍然可以依靠其强势地位,随心所欲地左右煤炭价格。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出现,我们应尽快将国内期货市场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即使国内垄断集团如何抬高或是压低价格,煤炭也可以直接在国际市场中交易。

转变观念迫在眉睫

不过,不管是煤电联动还是开设煤炭期货,都难以让我们减少对这种资源的依赖。而煤炭是一种污染性很高的资源,不管是开采还是使用,都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我们长期实行的煤炭低价政策,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在对煤炭的使用上大手大脚,这不仅使我们的煤炭资源消耗巨大,而且使得环境污染更为严重,这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当前国家提出创建节约型社会,又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从这个方面考虑,煤炭价格的上涨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将迫使国内相关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节约原材料,提高投入产出比率,进而提高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企业消耗煤炭的减少,也可以降低我国资源的消耗速度。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武承厚先生也对《新财经》表示,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所以,对于资源应是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对于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吃光喝尽。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也是一个好事,至少可以促进节约消费,因此,第一你要看涨得合不合理,第二你要看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其实,现在世界上大量使用煤炭资源的国家并不是很多,即便美国这个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煤炭也不过10亿吨,法国则主要都是使用的核电。所以,从今后的发展方向看,我们应该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大力发展新型替代型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等。除了煤炭等资源价格上涨可能会促使人们对这些新型能源的大力开发外,国家也应该对这些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政策倾斜,因为这些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刚开始是要付出很大成本的,如果政策不进行倾斜,开发者和消费者可能都难以承受。而从长远来说,这样的代价是完全必要的。

猜你喜欢

煤价煤炭企业煤炭
煤价明显上涨 后市能否延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高烧不退”的煤价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煤价虽已出现回落 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煤炭的“未来”
煤炭企业开发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