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金是一面镜子

2005-04-29从维熙李敬泽等

广州文艺 2005年12期
关键词:萧乾真话巴金

从维熙 李敬泽等

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的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宦之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尧棠最终成为一名令中国文学界为之动容的作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一个世纪的笔迹将被一代代传承下去。文学界的后辈们面对这个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想说些什么?

★邹静之:诗人、散文家、编剧

巴老文字不带表演

巴金先生的作品我不是每一部都读过,但是通过他的作品,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家庭,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通过他的文学,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风貌,以及在封建社会结束的时候,那种新型的家庭关系以及年轻人对新生活的矛盾和渴望。

令我敬佩的是,在解放后,尤其是“文革”后,巴金先生又写出了让我们感觉到自由自在的文字,甚至觉得“文革”后的巴金先生的文字对我的直接影响更大,我认为他的生命、他的文学是伟大的。巴金先生在“文革”后写的一些文字是由衷的,不带表演的,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应从网络文学的表皮走向内心深处,那里肯定有让我们感到新鲜、惊讶的东西。

★石 康:新生代作家

他在所处的时代是最优秀的作家

巴金没有什么最大的成就吧!就是一个作家嘛,一个最早拿稿费的作家。在追求真理上,巴金不是最突出的。在文学上,他的那种老范儿的书跟现代生活没什么联系,没有生命力。对他的作品不太了解,总共没看过几本,只是翻阅,所以说不出什么,但他在他们那拨作家里是好的,就是和他年龄相当,或上下四五岁的作家中是最优秀的。

★从维熙:当代著名作家

建“文革”博物馆是给巴老最好的礼物

巴老在晚年最辉煌壮丽的一笔,就是在《随想录》中把“讲真话”的问题提出来。讲真话按说不是问题,但是在10年残酷的“文革”时期,这是无法实现的。《随想录》中最核心的一笔就是讲真话,而其中谈到的建立“文革”博物馆,则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巴老写出了自己“文革”中被残酷批斗时,不得不说假话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建立“文革”博物馆是激励中华民族自视残缺,同时自立的最好途径。现在在中国,各种博物馆拔地而起,惟独“文革”博物馆迟迟不见踪影。我们应完成巴老的愿望,而不只是鲜花和蛋糕,真实的应做的就是建立博物馆。

有成绩唱颂歌,有不足回头一看就应改正。不提是不应该的,我们不能遗忘。

★王 干:《中华文学选刊》总编

巴老是一面镜子

巴老30年代的《家》、《春》、《秋》,很好地把中西方文化传统细致结合。坚持中国传统文学比较好。是100年来新文学的大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有目共睹。巴老后期作品语言简单,有返老还童之特点,讲的道理并不高深,文字也不复杂。

巴老在真理追求方面也有一些挫折,不过一直向着光明,也达到了高深的境地。

巴老的文学精神、艺术精神对青年人有传承性的影响,教青年人要真诚面对现实,不要矫情,要讲真话。

巴老跨越了两个世纪,巴老的文学创作和做人精神给文学工作者、给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一面镜子,讲真话,不虚假等等都是现在一些作家要汲取的。巴老的精神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巴老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

★李敬泽:《人民文学》副主编

巴老是那个时代人道主义思想的启蒙者

巴老在新文学传统中有重要意义。要学习巴老的精神。

巴老确立一种人道主义的思想传统,是一种启蒙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人物。由于巴金自己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对个性自由追求、对封建枷锁的反抗,以及个人与社会、历史复杂的关系,确定了那些重要的主题。实际上他确定的那些主题不是他的,是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一直延续和应对着正是巴金当年所关注、所激动的问题。这就是巴金启蒙地位的所在。

晚年的巴金表现的对个人的、真诚的、自我批判精神,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两个方面构成巴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

★李 冰 胡劲华 赵海旭:《信报》记者

巴金不仅仅是文学家

上海市华东医院的病房里,住着一位老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排名第四。可惜,排在首位的鲁迅,早在1936年就去世了。8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风风雨雨,他都没赶上。第二、三位的郭沫若、茅盾,分别活到1978年,享年86岁、1981年,享年85岁。然而迎来新时代之际,双双已年迈力衰,未能再写出扛鼎之作。

惟独这位文坛老四,1976年他已72岁,在改革开放后写了《随想录》,那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痛苦的思考的结晶”(丹晨:《对张放对巴金的批评的批评》)。

这位老人就是文坛巨星巴金。

当尘埃落定,后世重新审视他时,会发现,巴金不仅仅是文学家,也不仅仅是艺术家、作家、文艺家。

巴金首先是伟大的道德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他在20世纪的中国,犹如卢梭在18世纪的法国,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的俄国。

他提倡说真话,然而,由于客观原因,他未必能“竹筒倒豆子”,把心里话统统说出来,所以萧乾晚年用“尽量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来勉励自己。

1982年4月,意大利政府在佛罗伦萨授予巴金“但丁国际奖”。正面是但丁浮雕像,背面刻有巴金的名字。

1983年5月,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这种荣誉勋章是法国国家最高勋章。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到上海来,向巴金颁发这枚勋章,并致词说:

“大师,我很荣幸地以法国政府的名义授予您荣誉军团勋章。我的国家在此推崇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家》、《寒夜》、《憩园》的不朽作者,艺术不倦的创作者。您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其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您就是中国形象本身,一个经过若干世纪的考验所锤炼的,并且不断从自身产生复兴动力的、兄弟般的中国的形象本身。”

★文洁若:翻译家、萧乾夫人

巴金的人品和文品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或不止一个女人付出代价。从这一点来说,巴金是一切有成就的男子的楷模。

萧乾曾经说:“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

是啊,巴金热衷于写作,根本顾不得谈恋爱。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是她主动给巴金写信,约他跟自己见面的。两人一道逃难,相爱8年后才成家,因为巴金生怕养家糊口会耽误自己的写作。她一辈子称巴金为“巴先生”。“文革”期间,萧珊处处保护丈夫,受尽皮肉之苦,过早地离开人世。

萧珊没能看到巴金今天的辉煌,然而她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伟大的巴金自始至终只爱她一个人。她去世时,巴金不过68岁,30多年来,他对妻子坚贞不渝,他笔下的《怀念萧珊》一文,使这位善良的东方女子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读者心里。

感谢现代的医学,一次次地使巴老转危为安,创造着奇迹。中国读者,世界读者,不能没有巴金,他是不可代替的。时代造就了他,民族的危难锤炼了他。1989年春,我曾到华东医院病房去探望巴老,目睹医务人员对他进行康复治疗。1990年6月的一天,又陪萧乾赴沪,到武康路巴金的住处去看望了他。巴老兴致勃勃地跟萧乾谈了不少话,还坚持送我们到大门口。1995年6月,萧乾最后一次到华东医院去探视,巴金是躺在病床上接见老友的,从此成为永诀。巴金的生命力着实顽强。

我坚信,巴金老人在长寿方面会继续创造奇迹。

猜你喜欢

萧乾真话巴金
海上日出
“直肠子”萧乾
萧乾初见林徽因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自知
自知
真话能走多远(节选)
真话都可以写吗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