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市十五年

2005-04-29李经谋

中国市场 2005年12期
关键词:粮食市场批发市场郑州

李经谋

编者按:2005年月10月12日,是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15周年纪念日。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规范化的粮食批发场,市场15年来跨越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贷到期贷、从传统到网络三个阶段,客观上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准备。在当前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如何深化粮食批发市场改革?如何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如何构建粮食价格保护体系?又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三步走出现代市场新格局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自1990年成立、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1995年推出粮食集成信息网也就是现在的中华粮网、2001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分设、2004年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并向股份制过渡,15年间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由理论到实践的探索

1990年月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粮食批发市场由理论研究转入实践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市场调节的逐步扩大,粮食患多患少、价格时高时低的矛盾日益突出,给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了很大风险。国务院领导同志高瞻远瞩,从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的高度出发,决定建立国家储备制度和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同时,试办粮食期贷市场。1980初,国务院期贷课题组成立,经过两年多的调

查研究,确立了“由现货起步,向期货发展”的主导思想。1990年7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转国家八部委《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报告》,1990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个引进期货机制、规范化的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从而拉开了我国现代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的序幕。

作为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促进粮食流通规范有序为己任,严格按照政府批准的交易规则,组织交易活动,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辐射面不断扩大。在规范交易行为、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克服不正之风、有效回避交易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形成的粮食市场价格,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调节供求、促进经营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业界习惯称之为“郑州价格”。“郑州价格”逐步成为全国粮食市场的指导价格和粮食供求关系的“晴雨表”。

期现结合新阶段

1993年5月2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开业并推出规范化的期货交易,标志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转入期现结合的新阶段。实现国家确定的“由现货起步,向期货发展”的目标,不仅是郑州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1991年3月,我国第一份规范化粮食远期合同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签订;1992年10月,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交易规则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诞生;1993年5月28日,在全国首次推出农产品期货交易,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从现货起步,向期货发展”的战略目标。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以其规范、自律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从1997-1999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为交易份额占全国的50%以上、交易量居全国第一的期货交易所。作为我国第一个期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小麦和棉花期货交易中心之一,其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经济功能初步得到发挥。在1993-2000年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现货、期货两种交易机制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运作模式被称为“郑州模式”。“郑州模式”大大缩短了由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过渡的进程,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反哺”,又进一步促进了现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因此,这种模式在国际期货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期货市场的良好模式,并被东欧、中亚一些国家所借鉴。

然而,“郑州模式”因期货现货的分设而终结。面对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期货交易所仍保留着全美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仍保留现货交易,给人们留下许多遗憾和思考。现在郑州市场正探索着更高形式的期现结合模式。

步入信息化时代

2000年12月中华粮网揭牌标志着我国的粮食批发市场真正步入信息化时代。粮食行业是为数不多较早进入电子商务的行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0年11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就发起全国20个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省(市)级粮食贸易公司共同组建了全国粮食信息联合体。1992年4月在郑州成立的全国粮食批发市场联席会上,通过了“建立粮食批发市场间交易网络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意见。1995年12月12日,由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发起组建的集诚信息网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1998年9月28日,集诚信息网进入互联网,同年10月22日推出网上交易;2000年12月,正式更名为中华粮网。2001年12月,中华粮网股份制改造成功,确立了全国最大的粮食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地位。至此,中国粮食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构建完成。2004年12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控股中华粮网,标志着我国粮食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华粮网的成功运行,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业务在新的领域有了拓展,网上交易在探索中不断前行。2003年“非典”期间,成功举办了网上交易会,凸显电子商务优势;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展的网上交易试验也收到了明显效果,为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走出了一条新路;以中华粮网为平台推出的栈单交易,为粮食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交易规模、规避经营风险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十五年烁烁成果

郑州市场(郑州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并称,下同)成立运行15年来,累计成交各种现货粮油4015万吨,成交金额558亿元,位居全国粮食批发市场首位;成交标准化期货合约42711万手,成交金额132380亿元。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等领导同志亲临视察,对其成功运行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定历史时期改革开放良好形象的树立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改革开放倍受世界瞩目的关键阶段成立的。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后,她像一声春雷,向全世界传播着一个重要信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会倒退,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动摇。国内外主要新闻媒体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立给予了集中突出的报道,盛赞郑州市场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郑州市场的成功运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5年来,先后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使节、专家、学者到

郑州市场参观、考察。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数十家世界著名新闻媒体对郑州市场做过专题报道。日本东京电视台负责人在采访后说,“通过郑州市场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杰弗利·威廉斯教授等曾对郑州市场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在1998年发表的《一个期货市场的崛起》的专题研究报告中,称郑州市场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建立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农产品交易所”;日本关西农产品交易所、加拿大温尼伯期货交易所先后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结为友好交易所;1996年加入了“世界期权协会”,1997年参与创建了“世界期货协会”,从而同世界50多家交易所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推进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创建了我国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粮食电子商务的基本运行模式,推进了我国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设。郑州市场是我国引进当代国际商品交换原则,有组织、规范化的新型粮食交易市场,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统一性、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服务性的市场运行原则。郑州市场制订了中国第一部规范化的粮食现货交易规则,形成了新型市场规范运作的框架;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商品期货交易规则,构筑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配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期货法规《河南省期货市场管理条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粮食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中华粮网;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粮食现货网络交易规则;在中华粮网首次推出现货交易创新机制——栈单交易;为切实保障电子商务的数据安全,在全国粮食网络交易中首次引入数字证书,并成立了河南省数字认证中心。

郑州市场作为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希望之光”和市场经济的一面旗帜,其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国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培育,一个由现货,期货、电子商务,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多种元素构成的多层次粮食流通新格局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为我国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郑州价格”

郑州价格是一个包括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粮油批发价格,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价格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格体系。“郑州价格”的产生结束了中国没有粮油批发价格的历史,填补了国内价格指数应用的空白。15年来,“郑州价格”以其准确及时的预测、公开透明的特色、健全完善的手段,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2000年上半年成功预测我国粮食市场将走出连续四年价格下跌的低谷;2002—2003年秋冬之交,多次提出国内粮食供求将出现转折点,引起高层领导的关注,引发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大讨论;在粮食价格变幻莫测的2003年年末和2004年年末,分别准确预测出次年小麦接新前市场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2003年10月,第一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的价格信号使低迷多年的全国粮食价格较大幅度的合理回升。特别是2002年12月,路透社首次将“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列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报价系统,“郑州价格”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赢得了中国粮食市场价格“风向标”、“晴雨表”的美誉。

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

探索我国粮食市场发展之路,是作为国家试点单位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光荣使命。15年来,我们在实践创新的同时,一直未停止粮食市场理论的思考,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更为满意的答案。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在市场成立之初就被确立为最基本的原则,并为现今期、现货市场通用;中国第一部期货交易规则的成功实施说明,在把国际期货一般原则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上是成功的;在“以法为本”、“以人为本”基础上,提出“规范、自律”的风险管理思想,即“在规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规范”,使郑州市场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期货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的典范;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已成为业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全球期货界首次实施的商品“差价交割”和“仓单无纸化”,得到国际期货专家的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对“国际期货市场做出的新贡献”;郑州期货市场的迅速崛起向国际期货界的公认理论,即“从现货市场规范化,到活跃的远期市场,最终到期货市场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发起了挑战,美国著名期货专家杰弗利·威廉斯和安妮·派克认为,郑州期货市场的发展“与上述所谓的公论相悖,暗示着对所谓公论的重大修正”;同原国家储备局共同研究的“中央储备粮通过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吞吐轮换”的成果,不仅为国家储备粮的高效率低成本轮换找到一条新路,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找到一个重要“支点”;根据郑州市场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以零售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以期货市场为先导、以电子商务为方向,期货与现货结合、商流与物流结合、传统与网络结合、生产与流通结合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观点,受到业内的关注;“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长效机制,重构粮食价格形成体系”的观点,引起了业内的共鸣;为促进我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还与国家粮食局合作开展了“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被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祁教授称之为“有益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盛举”和“将会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的《CZCE期货研究丛书》(现易名ZCE)迄今已出版个余部,受到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欢迎和支持。15年来,郑州市场的管理者们已有数百篇论文和数十部创新著作问世,在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促进了我国粮食信息化进程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为促进我国粮食市场的信息交流,15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初步搭建了多介质、多渠道、立体化的信息平台:中华粮网已成为业内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平台;主管主办的《粮油市场报》和创办的《期货日报》已成为全国粮食行业和期货行业传递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平面媒体;发起主办的一年两届的“中国粮食市场论坛”已经成为业内的精品论坛和思想前沿;每年出版一卷的《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以专家学者的创新思维、企业精英的真知灼见、历史数据的权威翔实而受到业内的欢迎和好评,填补了我国粮食行业的一项空白。

探索联结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新途径

自2003年起,经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联合、协作、创新,升华中华麦业”为基本宗旨、一年一度的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由郑州市场承办,小麦“广交会”效应初步显现。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管理部门以市场为纽带,为探索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新途径、推进小麦优质化进

程、提升订单农业档次、加快品种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之思考

当前,我国的粮食市场化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同在,前进和徘徊并存。如何加快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理顺和规范粮食流通?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价格保护机制来破解既要保持粮食增产、又要保证农民增收的世界性难题?如何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宏观调控找到一个重要的“支点”?这是发展中国粮食市场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深化粮食批发市场改革

根据国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这对作为粮食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粮食批发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因此,粮食资源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规范有序地配置,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5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在粮食市场化进程中,粮食批发市场大有可为。国家粮食局关于《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的课题对粮食批发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是促进了粮食的有序流通,降低了流通成本;二是成为粮食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有效地引导了粮食生产和供求;三是规范粮食交易行为,促进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的稳定;四是作为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提高了调控的效率和效益。

但是,从粮食批发市场的实践来看,其功能和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所倡导的“规范交易、进场交易”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实施。不仅商品粮的大宗交易基本没有进入全国性和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即便是政策规定的“原则上”应进场交易的粮食,也大部分未能进场,我国的粮食流通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序状态。究其原因: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对粮食批发市场的认知不一,重视程度不够,功能定位不清,法律规范滞后,缺乏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二是一些批发市场在建设过程中定位不明确、配套不到位,存在重复建设、盲目效仿的问题,导致“有场无市”,困难重重。因此,粮食批发市场应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管理体制、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等方面全方位深化粮食批发市场改革,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自身优势,为批发市场的生存、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是现代粮食市场体系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因此还必须稳步发展与粮食现货市场密切相关的现代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其发现未来价格、“熨平”现货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作用。只有现货、期货两个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把粮价波动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以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循环,实现增产、增收并重的双重目标。

同时也应看到,粮食电子商务是现代粮食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各个方面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让粮食在网上流通”的梦想变为现实。

制定粮食目标价格

在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尚未建立。实施多年的“最低保护价”刚刚取消不到一年,又出台了“最低收购价”。这种做法虽然体现了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但实践证明弊大于利。其实,如果进行换位思考,变流通补贴为生产补贴,变最低收购价格为政府目标价格,即改“暗补”为“明补”,仅仅一字之差,却走进了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

目标价格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粮食总量平衡、粮食生产成本和国家财力等因素制定的对粮农进行补贴的政策性价格。如果市场平均价达不到目标价格水平,国家则对粮农直接进行差价补贴;反之则自行销售。目标价格有利于保护粮农的利益,不会因粮价较大幅度下跌而影响其收益和生产积极性。而且目标价格对一定时期内的粮价总水平有重要支撑作用,但又构不成对市场价格的直接干预,也不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因此为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除目标价格外,还可以考虑借鉴国际上无追索贷款等多种形式的价格支持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家粮食价格保护机制。除国家粮食保护价格外,批发市场形成的即期现货价格,期货市场形成的预期价格等,共同构筑了我国新型的粮食价格体系。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收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来之不易的市场化改革“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也会失灵。特别是在粮食市场化初期,由于政策变化、信息失真及多种因素导致的心理扭曲,都容易造成市场价格的非理性波动,甚至在粮食供求关系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也会引发局部地区和某些品种的粮食安全问题。在这个时候,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宏观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段丰富,方式多样,但归根结底是价格调控而非直接干预。通过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国家储备粮的吞吐调节来调控粮食价格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15年前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和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的初衷之一。事实上,在探索中央储备粮在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吞吐轮换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并达成共识。正如《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国家重点扶植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在全国粮食批发市场中的龙头作用和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作用。”这样,既可避免国家储备粮在多个市场吞吐轮换而出现的权力寻租、价格失真等同国家宏观调控背道而驰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逐步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企业的粮食流通新格局。

另外,从长远利益考虑,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消费国,应该拥有粮食定价的话语权,要“先声夺人”而不是受制于人,否则不利于粮食生产和价格稳定。“郑州价格”在业内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宝贵财富,如果国家能够重点扶植,其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形成中国乃至世界粮食的话语权。这是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确保粮食流通安全所必需的。(作者为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粮食批发市场分会理事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党委书记)

(编辑/陈亚南)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批发市场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梦启郑州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