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学之路缘何“走窄”

2005-04-29

中国经济信息 2005年18期
关键词:政策性助学贷款

2003年各大承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大面积暂停了助学贷款发放。之后,政府对症下药,2004出台新政。经历几年的风风雨雨,2005年开学之际,在新政的催促下,助学贷款再次顺利上路。但欣喜的背后,一些深层次问题若隐若现。助学贷款,风雨过后能见彩虹吗?

面对刚刚跨入学校的贫困大学生,部分省市助学贷款却执行不利。国家发布新通告,贷款将被迫入强制阶段。

话题背景:

新政出台,效果却不理想。

去年由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6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建立以风险补偿制度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此外,《意见》在很多方面加大了高校的管理责任,解决了多年实际操作中的难题。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商业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有助于解决当前国家助学贷款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今年新学期是考验该政策执行情况的时候,结果却让人失望。

讨论区: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从去年6月颁布的《意见》来看,按新机制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地方出现问题,进展缓慢的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等8个省、市。10月上旬我们将派出督察组对上述省市重点督察,如仍不落实,将进一步采取措施。

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按照新政,如果贫困生毕业后选择到艰苦的地区或艰苦行业工作,那么2万元以及利息将由国家全部承担。但是,新政《意见》出台后,在天津、内蒙、黑龙江等8省市没有严格执行,一直在执行旧政策。

网友:其实,去年的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助学贷款的本质矛盾,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却又定性为商业贷款的国家助学贷款依旧处于两难的境地之中。所以,以上几省市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近日的通告,预示助学贷款进入了强制期!

地方政府不重视,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对政策执行有滞后行为,多种原因让助学贷款陷入僵局!

1.话题背景:

助学美事,竟引指责!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是,目前银行为什么不愿意提供贷款,地方为什么落实不到位贷款陷入僵局原因众多!

讨论区: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地方上一个大项目可能花几十亿、上百亿,但是,遇到困难学生都这个、那个理由就出来了,我们整天在喊,就是不动。根本原因不是这些省份财政困难,一些政府不落实,脑子里根本没有贫困学生的概念,不大关心贫困学生。

像天津,是没有理由做不到的。另外,在中央政策转移支付时,也给了西部省份很多钱来考虑国家助学贷款,但有些省份仍不落实,这样就说不过去了。

某高校有关负责人:以前停贷现象表面看来是一些进入还款期的学生信用意识薄弱,违约率较高,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凸现,主管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但实际上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政策性要求与承办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运行机制以及运行规模上不相符合。

作为一种政策性很强的商业性贷款业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运营成本和信贷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商业贷款,这与商业银行经营所遵循的风险和收益匹配、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相冲突。停贷,实际上是助学贷款作为社会的爱心在无情的市场中遇到的尴尬。

网友:有钱不还的可恶!有心无能力还钱的理解。可能有的地方助学贷款很容易,可是我们广西就没那么简单,即使你证明手续齐全,也有人给你担保,还是一样贷不了。

为什么人家说了,要一年一年贷,还完了今年的才能去贷明年的,这不是等于没贷吗明明没钱才要贷的款,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

某在校大学生:我是重庆某高校一大二本科学生,我们是2004年12月开始办理助学贷款的,现在是2005年9月还没有批下来。已经开学了,我们不能选课,问老师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你去问其他的人。”问了很多的人还是没有谁愿意为你真心办事。

2、话题背景:

有借无还,情非所愿!

“贷款容易,还款难。”一些进入还款期的学生信用意识薄弱,违约率较高,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凸现。我们不禁要问:会不会导致恶性循环,“还款难,贷款将更难”

讨论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由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在学生就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款的意识就不够强,他们不能够主动的跟银行联系,调整他们的还款计划,因而造成了在办理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银行操作成本比较高和风险比较大的问题。

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事实上,从银行角度来看,国家助学贷款一开始就有些先天不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一项多少带有一些“计划模式”的政策性金融措施,在制定实施时过多地重视了学生如何获得贷款,而忽略了学生还贷能力和还贷诚信度、银行利益的保障等重要问题。

中国林业大学助学贷款办公室老师:许多同学在贷款时都以为自己能还上贷款,但2002年后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许多贷了款的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无力还贷;另外还有个别学生诚信度不佳逃避还贷义务,这直接导致了助学贷款矛盾的激化。

某高校教师:其实,家里越贫困,自尊心越强,他们不是不还款,违约的毕竟是极少数。而造成违约的原因却很多,不尽合理的贷款协议就是一类。有的贷款协议要求一毕业就要按月或按季还款,并且必须定额定期缴纳,期限短,偿还方式单一,对学生毕业后的困难估计不足。希望大家不要再拿贷款违约当话题,贫困生需要支助。

从助学贷款诞生之日起,贷款的性质、比例分配、风险的分担都存在着体制性争议。解决矛盾尚待时日!

1、话题背景:

性质之争,政府倍感压力。

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还是商业性贷款,如果把其界定为政策性贷款,多数人会政府的钱不花白不花;如果是商业性,是要追求商业利益的,这样的味道可就不对了。

讨论区:

教育部全国贷款管理中心任张光明:我国的助学贷款,属于一种政策性很强的商业性贷款,它的特点在政府推动,贴息资助。如果把其界定为政策性贷款,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认为是财政拿的钱。而商业性贷款是需要偿还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责任意识,珍惜学习机会。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王善迈教授:国家助学贷款应该属于一种政策性贷款。如果是商业性贷款,银行只能按商业化的方式操作,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它的本质追求。而学生助学贷款,小额分散,成本又高,因为没有信用制度保证,还款的风险也大,银行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网友:不是说教育不能“商业化”吗父母是孩子的家长,承担了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国家和政府是最大的家长,对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国家该承担的更多,尽到家长的义务。助学贷款就该是政策性的,国家政策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不能搞商业化!

2、话题背景:

比例之争,碗水端平不易。

部分银行在承办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时存在严重的“嫌贫爱富”现象,致使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难以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招标问题。

讨论区: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教育部就把部属高校抽出来全部面向一家银行招标。因为部属高校都是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好,因此银行愿意干。但是部分高校,特别是高职,有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省属的,有些是地市办的,招标就困难了。

网友:现在高校的办学成本普遍有递增过快的趋势,必然导致学费上涨。但是,每个学校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本是很不一样的,普通地方院校和进入“211”、“985”工程的学校获得的投入就差异很大,这种过分倾斜的政策是有问题的。

3、话题背景:

风险之争,责任谁能担

贷款现在采用的是风险分担的原则,就是高校、银行和政府分担。国家有贴息政策,就是由国家付给银行利息;还有风险补偿金,这个补偿金是由政府提出一个标准,然后由各个银行来竞投,凡是中标的银行一定要考虑到这笔贷款的风险,但是它同时也考虑到这笔贷款将来盈利的空间。就是这样的政策,也使助学贷款的风险性主体推脱责任!银行不愿担,学校担不起,政府担着显得重!政府、银行、学校怎么看待自身的风险问题呢

讨论区:

政府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实际上高校的资金和政府的资金大概是一样的,因为高校是政府主办的,它的资金是财政性的,风险应该说有一大部分是由政府来承担的。其次是银行,银行通过招投标,确定它能负担的比例。

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事实上,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都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促成的。高校、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主体,获得最大利益、规避市场风险,是正常的反应。但国家助学贷款毕竟是作为中国教育领域内扶贫济困的政策性措施,本身就是为了广大贫困学生的福利,是不可能让学生来承担风险的。必须在政策和市场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供学资金链问题,最终获得银行、学校、学生“三赢”。

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一负责人:助学贷款的追讨特别麻烦。大学生毕业后分散到五湖四海,何况有时候还不知道人的去向。追讨几千元的贷款,花的机票、路费都不止这个数!

助学贷款是一项信用政策贷款,带有扶贫和支教性质,风险较大。而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然不愿承担这种风险。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国家应该事先考虑到。政府今天说要出台助学贷款政策,银行明天就得去落实。几年下来,当银行承担不了由此带来的风险时,这项业务就只能停下来了。

学校黑龙江教育厅一负责人:银行该让步,还是学校该让步谁来承担贷款风险呢如果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银行还是很乐意贷款的,这正是国家助学贷款执行不利的瓶颈所在。

某高校负责人:贷款是学生与银行之间的经济行为,债务方、债权方都应明确各自责任。不能学生欠债学校还,把学校变成“无限责任公司”。

编后: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分析出贷款难以推行的原因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放贷期间原因,学校、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存在态度不积极的情况,协作效率不高,延迟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还贷期间主要是风险的承担原因,在贷款的追缴方面,银行、学校和地方在还贷机制和程序上流通不畅,导致助学贷款风险加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下一年的助学贷款发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财政要更多的支持教育,同时,要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的力度。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素质提高,个人的信誉度才能提高;信誉度提高,个人还款的信用度才能更高!助学贷款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蔡志元)

背景链接

美国的助学贷款制度之所以比较成功,重要的原因就是承担贷款风险的是政府。美国最重要的助学贷款有两种:一种叫做“帕金斯贷学金”。这种贷学金直接来自于政府。另一种叫做“斯坦福贷学金”,这是美国目前最盛行的国家助学贷款。

“斯坦福贷学金”分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资金直接来自于政府,政府承担风险;另一种形式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由州政府进行担保,联邦政府进行再担保。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或者由于死亡、疾病等原因无法还贷,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95%的拖欠贷款。这就解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

学生毕业后,可以每月还固定的数额;可以开始还得比较少,然后逐渐增加;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收入增减,采取灵活的浮动还款方式等。凡是拖欠贷款的人,银行则会把拖欠者的账户转给专门的追款机构。在美国的个人资信系统中,有两个记录——逃税记录和助学贷款违约记录,会终身相伴,一辈子带着这种污点,将很难翻身。

猜你喜欢

政策性助学贷款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旨在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