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示范户到“全体”总动员
2005-04-29西南
西 南
化忠义老人当初第一个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里种花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举动在斗南花卉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的启动性作用。昆明呈贡县斗南村从只有一户花农到有几户花农,从几家专业大户成片种植到全县“总动员”,再从窄窄的花卉一条街到占地100亩的交易中心建成、日拍卖鲜切花200万枝的国际花卉拍卖市场在建———今天的呈贡县已是“中国花卉第一县”。目前,全县专业从事花卉种植的农户1万余户,我国花卉交易市场上的每两朵鲜切花就有一朵来自斗南。这就是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战略管理学家波特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特定经济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的集合,它超越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如今,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早在欧洲工业革命前后的荷兰、意大利、瑞士就已出现。仅以瑞士为例,其钟表产业集群和聚集天下闻名的纺织机械产出能力世界领先,医药、食品、银行、保险、旅游等产业也呈现出高度集群的规律。可以说,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正是由于产业集群,才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的诞生。在我国集群经济虽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但目前已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蔚然成风,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化专业细分,促使每个企业把产品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集群现象日趋凸显。而产业向城市集聚,能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必要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分析,通过产业集聚后,可以节约土地30%,提高能源利用率40%,节约行政管理费用20%以上。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城市是产业的聚集,现代城市的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城市产业综合竞争力即是城市竞争力。一个国家或城市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城市是由一个个分工明确、互补性强的“块状经济”组成的集群网络。因此,培育产业集群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从这一观点出发,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流动性的问题。产业集群必须依托相当程度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组合和空间上的相对集聚。而在我国城市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受体制、利益分配及各种其他复杂因素的制约,生产要素和人口的跨行政区域流动性仍太低,上至省域之间,下到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竞争,对城市未来的总体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建设构成制约因素。必须明确的是,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企业自发完成,基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按照产业集群理论,由市场自己形成的产业集群才是最具生命力、最具竞争力的。当然,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吸引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和丰富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协调企业之间的共同行动、催生和维护企业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的格局、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园区和交通网络等。因此,在城市“十一五”规划中应强调产业集群概念,因势利导地寻求在区域产业集群中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