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集群添柴助力
2005-04-29王亚东
王亚东
前不久,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发表一篇《探究中国价格》的文章,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产业集群的关注。
文章指出,中国产品拥有巨大竞争力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规模投资庞大,在供应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能够使你非常方便地从数百家厂商那里买到你所需的零部件。这是该刊派遣其亚洲问题专家和驻北京首席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得出的结论。美国人的这一观点,恰恰解释了“中国制造”为何物美价廉,而绝不是靠政府补贴、压榨廉价劳动力和操纵汇率向世界倾销商品。
我国的纺织品之所以能遍布欧美市场,这一成就的创造者便是产业集群。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上百家关联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共同目标下,聚居于一定区域,以一家或数家创业为龙头,相互依托,从设计、原料、生产、包装到销售、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其规模较大,可带动一系列附属产业和周边地区发展,形成溢出效应。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38个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纺织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江、浙、粤等地,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围绕某一主打产品,在区域内进行专业分工和群体协作,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领带之乡”浙江嵊州年产领带2.8亿条,占全球市场的1/3,诸暨市大唐镇,年产袜子90亿双,其成本只有几毛钱一双,是全球最大的袜业基地。很多纺织名城名镇的产值在当地经济中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
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当年产生了很多“电器镇”“服装城”“丝绸乡”“家具村”,它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对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我们一直未能清晰地认识,只是近几年,学术界对此现象开始研究时,通过比较才发现这就是国际盛行多年的产业集群。因此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者对产业集群诸多特性尚未清晰地认识,对于产业集群如何培育和发展仍在探索中,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而有关政府也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目前,许多地方官员热衷于招商,上项目,而忽视了项目带动的意义。招商应当依据地方资源,从产业链的需求出发来引进项目,实现遵循市场法则的产业链招商,然后带动整个产业聚集。
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产业集群不能消极地等待它自发形成,而是有意识、有目标“自上而下”地培育出来。产业集群不仅可用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而且能够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战略方式,同时可以解决“大企业病”的有效途径。
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可以扬长避短。由于地域相近、专业配套、互相依存、抱团打天下,使集群内信息对称性增强,交易成本降低,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不足、技术创新力量不强,难以聘用高素质研发人员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单枪匹马闯市场显得势单力薄,而产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内外的竞争。
本刊推出一组“产业集群”的报道,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望读者从中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