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几多疑惑?
2005-04-29
场景一
某地方利税龙头企业在当地规格最高的酒店召开“企业ERP项目一期上线发布会”。金碧辉煌的会场里气氛热烈。伴着刺眼的闪光灯和不停的“咔咔”声,企业一把手走向主席台中央的演讲席。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企业ERP项目一期已经成功上线。我们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ERP项目二期和三期的建设。”
3个月后,该一把手退休,ERP项目的二期和三期,从此再无音讯……
场景二
信息中心主任正在向集团董事长汇报工作。
“董事长,根据上次会议精神,我和市场上最著名的管理软件公司进行了沟通。他们关于集团财务系统软件产品的报价是500万元,咨询、实施和服务的费用是300万。”
“服务!服务怎么还另收费呀?我们只买软件就行了。”信息中心主任听后一脸愕然……
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许多用户并不明白,因此,软件的价值也就难以得到广泛的认知。
重结果还是重过程
对于用户来讲,实施信息化是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服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此。目前,企业对信息化的错误认识主要分成“冷淡派”和“过激派”两种类型。
所谓冷淡派,或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时机未到,或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而图有虚名。国内中小企业数量巨大,他们大多创立不久,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非常不规范,挣钱活下去是现阶段首要任务,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投资信息化建设。
至于过激派,数量不占少数,他们的共性就是急于求成。企业并没有对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应用系统能解决企业什么实际问题以及信息化与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理解到位,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不可能实现的要求,要求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应该先分析企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规划;选定软件之后,企业应该与软件提供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密切配合,以使所购的软件在企业能充分用起来,用得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用户最关心的是软件系统应用后的效果,但信息化过程决定了结果。
重需求还是重面子
“今年你信息化了没有?”、“今天你ERP了吗?”这样的发问颇有打趣意味。但是,在前两年企业信息化风潮刚刚在国内冒头的时候,很多企业领导的确都以“已经建设信息化”为荣,为“没有实施ERP”为耻。面子工程,自然难以避免。
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政府和企业对信息化足够重视。但是,社会信息化的成效却不是很理想,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究其原因,“信息化门面”现象表现尤为突出。
企业绝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引导企业信息化正确方向的应该是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只有能够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切实地捆绑在一起,软件才能够真正体现其全部效能。企业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准确把握信息化需求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个企业的战略层、运作层,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往往对信息化有不同的认识和需求。每个部门每个等级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分析信息化需求时,必然要理清需求间的逻辑关系,对所获取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以指导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另外,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企业来讲智能化的动态需求管理也就必不可少。正是出于这种认识,软件在企业内部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但是软件功能会切实随需而变,并与企业业务流程更好地融合起来。
重软件还是重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成文的规矩。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的变革。“企业信息化要从管理入手,优化企业运营模式。”新疆财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总经理王少辉这样总结自己在管理咨询顾问工作中的心得,他认为虽然单个软件在企业内部的适用群体是固定的,但是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长短期战略而制订,软件的价值体现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信息化是企业的大事,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对于独立软件开发商或者系统集成商的销售来讲,完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重要部分就是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战略构想,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融合企业流程和软件产品所蕴含的理念。国内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业务重组,甚至要撤消一些部门,因此会遭遇很大阻力。换句话说,只有企业的一把手才能够在信息化承担着统领全局,充分协调资源的重任。如果他的思路比较开放、变革意识较强、对自身素质和知识的提升又比较重视,对信息化成功实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有层次之分,不同的层次对企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信息化推进层次来看,信息化第一层次是实现业务自动化;第二层次则是分析层次即分析原因,如今许多企业已经触及到这个层次;而信息化的最高层次正是商业智能。企业在做决策时,通过软件系统的应用获取自包括竞争对手、政府、行业、合作伙伴、客户等在内的周边环境的变化数据,在对数据的分析上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决策。信息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智能决策,因此可以说,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还是对企业管理更高层次的支撑。
重服务还是重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迈入新概念频出的阶段。现在,市场上软件的功能种类愈来愈多,企业经常听到各种式样的新名词。企业如何完成信息化选型,既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软件系统,又不至于掉入“概念陷阱”,成了用户不得不潜心研究的学问。
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给企业提出了快速应变的挑战,过去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可以支撑企业运转好几年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发现原有软件不能满足的需求,这就需要软件供应商提供服务。软件产品应尽可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功能欠缺只有依靠售后维护和服务来弥补。正如陈冲所说,“无论多么完美的软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这是难以避免的。毕竟没有一个软件的设计是完全符合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只有服务可以帮助拉近软件与企业业务流程的距离。”对于企业管理并不规范的绝大多数国内企业,服务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