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螯合剂对镉致小鼠肝脏毒性解毒作用比较
2005-04-29陈敏谢吉民宋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期
陈 敏 谢吉民 宋 霞
摘要: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镉解毒剂,研究了镉染毒组小鼠和N—对羟甲苯甲基—D—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HBGD)、N—苯甲基·D·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BCD)、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二巯基丙醇(BAL)、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5种螯合剂治疗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小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染Cd(2.5 mg/kg,腹腔注射)后小鼠血清LDH、AST及ALT活性和肝脏LP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染镉30 min和24 h后注射各螯合剂(400 1.Lmol/kg,腹腔注射),治疗24 h后HBGD和BCD对镉引起的肝脏LPO值及血清LDH、AST、ALT活性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表明HBGD和BCD对镉致小鼠肝脏毒性有较好的解毒作用,且自身毒性小,有望成为理想的镉解毒剂.
关键词:镉;螯合剂;小鼠;肝脏毒性;解毒作用
中图分类号:R5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75(2005)02—01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