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掘一桶绿“金”

2005-04-29陈姿羽

海外星云 2005年25期
关键词:竹炭胚芽

从数据上看,绿色产业的成长速度惊人,已经成为21世纪的明星产业,全球环保产值在2010年将高达7000亿美元。

绿色奇迹在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不断蔓延,有机饮食、环保车、绿色建筑蔚为风潮。以下是先一步抢得绿色商机的台湾商家,他们的成功印证了绿色产业的似锦前程。

食之绿“金”“银川好米”——手无寸铁点米成金

“银川好米”的创办人赖兆炫是农业硕士,他抛弃稳定的工作,选择回家种田,连年迈的父亲都不能理解。其实赖兆炫是看中了有机农业不使用农药、不伤害土地,还能比化学农业赚更多钱的市场前景。

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赖兆炫种有机米的方法很简单:施有机肥与手工锄草,其余就是放任。田里有了病虫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结果第一期实验田的成果还可以,第二期却因为施有机肥太多,一次就赔光了1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就这样,赖兆炫在失败中积累着栽种与克服病虫害的技术。

除了栽种,还要克服行销问题。七八年前,有机米售价比一般米贵40%左右,而且卖的地方很少,赖兆炫通过关系拿到台北超市卖,第一个月只卖出10包米。

后来修改包装、拉低价格后,“银川好米”终于打出了知名度。现在,“银川好米”已经在台湾各大超市销售,甚至连香港和加拿大的超市,也向它进货,一年可以卖出五六千万元的米。

胚芽饼——灵丹妙药起死回生

福义轩3年前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企业,现在却因抓住了开发不含化学添加剂的健康胚芽饼的机遇,不仅起死回生,更得到了蓬勃发展。

当初,福义轩陷入财务危机时,有机连锁食品公司“里仁”正好上门探询合作生产健康胚芽饼。福义轩列出胚芽饼的生产配方,“里仁”却把一项项的化学添加剂删掉,负责人曾华盈的第一个反应是“不可思议”,在他的观念中,化学添加剂的使用符合标准即可,如果完全排除,根本不可能做出好吃的饼干。

在“里仁”追求健康的坚持下,曾华盈勉为其难地将删减后的胚芽饼配方交给饼干师傅,有30多年经验的饼干师傅也大呼做不出来!

没想到在一片嘀咕声中“出世”的胚芽饼却卖到缺货,见到这样的盛况,曾华盈才相信绿色健康食品给福义轩带来的生机,他将唯一的生产线投入制作胚芽饼,而员工1周7天,1天24小时加班工作制出的胚芽饼,送到“里仁”店里,短短1天全部卖光。

更令曾华盈惊讶的是,胚芽饼销售额每月以倍数上升,从第一个月的30多万元、第二个月的将近百万,一路攀升到第三个月的200万元。

市场对胚芽饼的需求,完全颠覆了制造饼干的传统观念与技术,原来不用化学添加剂,一样能做出香浓味美的健康饼干。

台湾花莲——无毒土地生机一片

坐拥好山好水的台湾花莲县从去年7月正式推出“无毒农业”之后,到今年4月相关农、渔、畜产品的营业额就高达1.3亿,每个月的业绩几乎以50%的速度在成长,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

“满地的蚯蚓屎证明这片土地不用农药,”花莲农民李家丰深以自家有机菜园里的土壤为傲。他的有机菜园里网架相连,枝繁叶茂得连蚊虫都难以进入,顺手摘一条小黄瓜,在身上擦擦就能吃,这样的小黄瓜,既没有农药,又能保持原本黄瓜鲜美的味道。

鸡农张孝男则忙着收割牧草喂鸡,他饲养的食用斗鸡,不喜欢打架,却喜欢在开阔的草地上奔跑,累了,就啄食牧草补充精力,这样的鸡结实又健康,对疾病的抵抗力强,饲料中没有抗生素,完全没有药物残留。以前张家夫妇一年想卖掉3000只牧草鸡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他们的月出货量就超过1500只,每天杀鸡杀到手软还不够卖。

傍晚,天色未暗,花莲“三国一”餐厅外的停车场已经被游览车挤得水泄不通,许多观光客在慕名探访“无毒养生大餐”。

餐桌上金黄油亮的白切鸡,吃起来肉质结实而有弹性;清凉爽口的青菜沙拉,细细咀嚼时散发着青草气息,让人犹如置身田园;香嫩滑脆的生鱼片,搭配芥末绽放出清凉,就像乘风驰骋在海上。这里使用的食材,全部产自花莲的无毒农家,完全不用担心化学农药抗生素残留。

原本“三国一”餐厅也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三国一”认识到养生与健康的餐饮新诉求,成功地以花莲的有机蔬菜与无毒畜、禽和水产品为食材,开发出100道以上的无毒养生餐,将餐饮事业从谷底推向高峰。

油腻厨余变身黑色黄金

一个寻常的午后,原本是办公大楼的台北台塑大楼,竟然开来了一部卖菜车。不久,一批批台塑集团的员工,趁着上班的空档,鱼贯而入,对着小白菜、竹笋、葱等各种蔬菜讨论菜色,挑选购买。原来这些都是有机蔬菜,是台塑特聘农民栽种的,因为产量有限,只供应台塑集团员工,一周只有两次。

栽种这些有机蔬菜的有机肥料全都来自台塑的厨余堆肥处理厂。

家庭厨余既油腻又饱含水分,占家庭垃圾总量的25%,一直缺乏处理,倒到掩埋场,恶臭难闻,送进焚化炉焚烧,则会释放有毒气体。如果将厨余发酵处理,却能变废为宝,改造成黑色黄金——有机堆肥,供有机农业土质改良和施肥之用。

台塑集团正在建造全世界最大的厨余堆肥处理厂,一旦完工,1天就可处理180吨厨余,相当于台北市一天厨余量的1.5倍。未来,台塑还计划兴建8个厨余厂,要把全台湾1年145万吨的厨余统统处理掉,每年的经济效益估计可达七八十亿元。

住之绿“金”台宝玻璃变废为宝

原本做收废玻璃生意的吴春池在2000年建房时,发现墙壁上的软石装饰1公斤要卖200元,让他兴起了用废玻璃做装饰材料的念头,当时台湾经济不景气,他回收的废玻璃卖不出去,更激发了他将废玻璃变成建筑装饰材料的兴趣。

吴春池克服了两大问题:

首先是颜色。废玻璃大都是瓶瓶罐罐,呈灰色、茶色、白色,不够美丽。吴春池为了制造效果,将它们加工染色,目前台宝玻璃已经有了14种颜色。其次是把原本会割伤人的玻璃磨掉尖角。现在一颗颗加工过的废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五彩缤纷,酷似亮彩琉璃。建筑公司用它来拼凑图案,装饰墙壁,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

台宝玻璃的畅销也给吴春池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台宝第一年业绩不到1000万,第二年1200万,第三年2000万,第四年达到4000万。连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建筑商,都慕名而来下订单。

对绿色产业的信心,让吴春池又准备开发下一个绿建材产品生产线,要将废玻璃材料融入油漆中使用。

竹薄片艳惊世界

以竹薄片结合夹板与纳米技术制成的防潮、防虫、不变形复合地板,一改木地板浑厚沉重之感,每张都有着独一无二清新脱俗的竹片纹理,散发出柔和淡雅的光泽,既符合现代人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又纾缓了人们紧绷的精神,让人陶醉在以竹林编织的自然世界中,而死气沉沉的水泥地与木质橱柜桌椅,贴上了竹薄片之后,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种提升了竹材艺术价值的竹薄片,是由台湾一个普通建材工厂“互若亚”自行开发制作的。“互若亚”负责人周应松与王菁夫妇,有着20多年木材加工的经验,在寻求新型环保、时尚的建材时突发奇想,用削铅笔的方式将平常的竹子做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他们尝试以卷切的方式,将竹子削成厚度只有0.5厘米的竹薄片。结果,竹子纤密的纤维与竹节纹理,像是古典的泼墨山水画卷,在竹薄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互若亚”的复合竹材地板与家具装潢材料不仅获得了专利认证,更受到各地知名设计师的追捧,成为抢手货。日本鹿岛建设最近就花了3亿日元购入竹薄片,用作办公大楼内部的装潢材料。

现在,“互若亚”每个月的产量已经供不应求。王菁估计,未来5年,竹薄片与复合竹材地板,将会为“互若亚”创造将近10亿元的产值,是原本木材生意的20倍。

绿建筑节能环保

今年4月底,台湾第一栋民间兴建的绿色办公大楼——富邦福安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它在绿色设计方面的成果:

为了回收雨水,大楼天花板从上往下倾斜,水流下后由管道回收,供大楼内的花园与厕所冲水使用;大楼后侧安装了一面偌大的太阳能光电墙发电,尽管全年发电量只占大楼用电的4%,但却是洁净能源,在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未来还是很划算;大楼内的省电变频与储冰空调系统,也使整栋大楼的用电耗能减少24%;全部灯具采用感应灯光,外面光线强烈时,里面灯光自动变弱,光线弱时,则自动补足;Low E网点环保玻璃阻挡紫外线,减少了室内空调的用电需求。

绿建筑,除了靠设备,更可以用设计达成。过去的建筑楼梯都在阴暗的角落,为了鼓励用户多走路,少用电梯,大楼中间设计了光线充足的楼梯,员工上下楼多走楼梯,而非搭电梯,既省电、环保,又让员工上班时也能多活动筋骨。整栋大楼的绿化面积也达到38%。

这样的绿建筑,设计与工程经费比一般建筑约贵20%,但因为省电、省水,以一栋建筑至少有50年寿命计算,长远下来,还是比较省。

如果说富邦福安纪念馆是台湾第一栋绿色商用建筑,那么预计年底将完工的台达电新厂房就是第一栋追求绿色的工业厂房。它的营建节能效果达30%,采用的各种省水措施,也将达到40%的节水效果。另外,厂区内将种植350棵以上的原生乔木,平均每天提供3500只鸟类与35万只昆虫的食物来源,以实现生态的多样化。

相对而言,绿建筑的兴建成本可能高一些,但住户生活得更健康,而且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的趋势下,节能就直接意味着省钱,自然是商机无限。近3年内取得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Leadership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的绿建筑,就从零成长到了2000栋。

用之绿“金”小小竹炭创造百亿产值

一小片黑亮的竹炭却功能万千:防潮、除臭、保鲜、净化水质、释放远红外线、导电、遮蔽电磁波,如此多元的用途打造出竹炭“新贵”的身价。据估计,将台湾竹炭应用于不同产业,5年后可望创造500亿元的产值。

日常生活中,竹炭可以用于烧水、煮饭、除臭,甚至制成洗发精、沐浴乳、保险膜、饮水机滤芯与电容器。台湾企业还与研究所合作,将竹炭磨成纳米粉末,抽纱制成纺织品,将竹炭养生保健的功能穿在身上。测试显示,竹炭纱吸附臭味的功能优异,增温效果比一般布料多2~3倍,放射的远红外线更有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皇家竹炭”的宋永健则打破日本人烧水、煮饭、冰箱除臭全部一片竹炭用到底的思维定势,根据顾客需求自行开发竹炭的多功能用途:客人反映腰酸,就开发竹炭腰带;眼睛不舒服,就研制竹炭眼罩;有失眠的困扰,就制作竹炭枕头与床垫……现在,“皇家竹炭”已经开发出40多种产品,销售业绩每月呈倍数增长,月营业额将近500万元。

台湾鱼池涩水竹炭工作室更突破了日本人20多年的技术瓶颈,完整地烧出乌黑光亮、浑然天成的“竹炭杯”,将竹炭的日常应用带入艺术境界。

在高科技领域也出现了竹炭的身影,研究员们正研究将竹炭应用于电子、半导体、生物医学等领域。如开发以竹炭为材料的海水淡化器,让闲置的渔船载着海水淡化器到近海抽取海洋深层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明日之光——LED

在专家眼中,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自爱迪生发明灯泡后,照明史上第二个重大的发明。9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公司发明出LED,颠覆了超过100年的照明史,如今在环保大潮中,LED更显出无限商机。

LED有传统灯泡、日光灯没有的优点,是目前最符合环保潮流的灯源。它无毒,不含有毒物质汞,而荧光灯含汞;它节能,耗电量只有灯泡的1/8到1/10,日光灯的1/2;它寿命长,比白热灯泡多10倍。据估计,若用LED取代台湾所有灯泡与日光灯,将可减少一座核能电厂的发电量。

一颗颗沙粒大小的LED,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灯光,在过去几年间,它已经渐渐走入人类生活,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目前台湾各地的红绿灯都在陆续改成LED;几乎每只彩屏手机的背光源都是LED发光;越来越多的汽车头灯、后灯在改用LED;电脑屏幕的背光源也在逐渐改换成LED。

从全球市场看,LED的成长也是惊人的。2001年是20多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会超过50亿美元,成长1倍以上。

但在技术上,LED组成的光源目前仍无法供应室内主要照明,LED全面取代日光灯尚需时日。

行之绿“金”环保汽车——美梦成真

有一辆汽车不稀奇,有一辆油电混合车(Hybird)就占潮流之先了。

油电混合车是目前唯一能批量生产、真正称得上“环保”的汽车。1997年,丰田推出全球第一辆批量生产的油电混合动力车“Prius”,据测试Prius每升油可行驶35.5公里,是传统同等级车的2倍,而它的废气排放量只有传统车的1/10。去年福特向丰田购买混合动力引擎的专利,推出全球第一辆混合动力运动休旅车“Escape Hybird”,它比传统汽车的V6引擎同型车提高了75%的燃油经济性。

在美国,丰田汽车毫不费力地让好莱坞大牌明星为它做了免费广告。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佩洛普·克鲁兹、蒂姆·罗宾斯等巨星,今年就是坐着不奢华、外型不起眼的Prius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

过去买车,人们重视的是速度与马力,而现在却是“有多省油?”据汽车调查公司预测,全世界环保汽车在近1年来快速成长,仅在北美地区的销售,就从2001年不到2万辆,成长到今年突破20万辆,预计将在2008年达到50万辆,2013年超过87万辆,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

但油电混合车也只是过渡,汽车最终极的发展,是“零排放”汽车,它主要靠燃料电池及电动马达启动,燃料电池通过氢气与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力,发动车辆,排放的是洁净的水。

当然,在相关技术尚未突破前,20年内油电混合动力车仍是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汽车领域,油电混合的环保车,无疑已经成为汽车的主流。(陈姿羽)

猜你喜欢

竹炭胚芽
胚芽
基于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玉米胚芽 营养精华
竹炭绿植除甲醛 靠不靠谱?
小麦胚芽,天然的营养食品
让竹炭帮我们去除甲醛
小麦胚芽糊加工工艺探讨
竹炭包要常晒
胚芽香脆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