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软件:理性之下的调养生息

2005-04-29程艳铃

电子商务 2005年3期
关键词:创智用友价格战

程艳铃

合作、调整是2004年国产软件动作的重要关键词,国产软件在此中的应对,多少证明了,调养中的中国的软件产业不是在沉默中停滞而是在沉默中理智地前行

2004年,国产软件沉默了许多,虽然有期望与现实落差不少的难尽人意,但与之前概念炒作的喧哗,为出镜刻意制造的声音相比,这份沉默多少让人有理由继续期待。

合作、调整是2004年国产软件动作的重要关键词,这其中的举动带来的不仅仅是之前的轰动效应,还有后续的业绩、方向等等硬指标。政府采购和价格战的风波虽说在业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涟漪,但国产软件对此的应对,多少证明了,调养中的中国的软件产业不是在沉默中停滞而是在沉默中理智地前行。

整合——定位的理性回归

2004年,“终结ERP”、“ERP已成昨日黄花”等等吸引眼球的说词没有实质的延续,称ERP已经过时的厂商们,依然在重复着和别人一样的事情。这场闹剧的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转变的速度之快又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许是这些主角们已经意识到面临诸多压力的国产软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拿来折腾。调整的及时,让失望中的人们有了些许的惊喜。

何京华的离开,让业内媒体又忙活了一段时间,职业经理人于本土企业中的适应性、国产软件企业发展的方向等诸多话题由此延伸,用友“国际化”也再次成为翻炒的佐料。但媒体谈及的是是非非,并没有给事件本身带来是非的性质。与其它类似事件中的口舌截然不同,王文京友好地替代,何经华平静地离开,与来时的热闹张扬形成鲜明对比,两年后的用友冷静而平和。虽然在事件之后也曾在媒体前频频露面,但王文京谈到的只是用友之后的发展和方向,对这件事情再没有提及。

但这个给了人们无限期待的尝试以这种结局而终,失落在所难免,当年与何经华进入用友紧密相连的“用友国际化”再度成为话题。一位网友曾在BBS上留言,“前几年,国内管理软件公司已经请“外教”的或者有想请“外教”思想的业主,是普遍性的。为什么前几年就那么盛行?那是因为在那段时间大家过的都不错,都感觉不是那么你死我活的艰难。都是在登高远望,畅想未来。但实际上还早着呢!长征十万八千里,不好说是刚开头,也不会是在快结尾冲刺的槛呀! 所以呢。绝大多数是来了又走了,什么原因都不是,就是在不该来的时候来了,来的不合适,责任不在他们。 眼看着,自己的家一亩三分地还没耕耘好呢,怎么就总是惦记着隔壁家的百顷良田呢。你种得了吗?你怎么种?”当然,一个外教的离开不能证明用友种不了百顷良田,这场调整,应该是用友在“怎么种”上于尝试中有了重新的考虑。

因同类事件招致拷问的,还有国产软件的另外一个顶梁柱——金蝶。几位高层的相继变动一时间让业界一片哗然,金蝶唯亲是用的传言兴起。徐少春对此的应对也颇为坦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谁也没有办法要求所有的变化都如数学公理一样套用同一个标准,旁观者固然清,但鞋硌不硌脚,只有走路的人知道。

所以在微软曲线切入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事件中,用友、金蝶与创智、浪潮及神州数码截然不同的态度,也仅仅是企业定位和发展的理念不同使然。

2004年12月16日,在创智媒体答谢会上,“隐身”数月的丁亮在诸多媒体前袒露心扉。在“成熟”这个词使用频率颇高的演讲中,对于创智与微软合作之后的发展等媒体感兴趣的问题,丁亮给出了相对乐观的答案,除此之外,丁亮谈及更多的是一年来的感悟,这其中有创智自身经营的积累,也有寻求突破过程的沉淀。

2003年初,创智的大调整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曾一度有“创智50%以上员工待岗”的传言。提及往事,丁亮没有更多的澄清,而是援引2004年软件企业相继调整事例证明了创智早行一步的正确。在其看来,整合是国产软件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姑且不论丁亮的说词是事前的未雨绸缪,还是事后的摸索总结,创智的先行确实为其下一步的梳理赢得了时间。

2004年,意欲以收购寻求突破的丁亮出行印度,虽然数次都未能如愿,但也没有空手而归。印度软件企业的成熟让其深受启发。在丁亮的眼里,印度软件企业与中国软件企业最大的不同,是其能理智地定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缘于这种理性,印度的软件企业没有在核心技术等领域与人争风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员工也有着同样的价值取向,没有个性张扬只求踏实务实。相形之下,中国软件业一度的浮躁将诸多的机会拱手相送。出于对印度软件企业态度的认同,2004年,调整后的创智也在进行着一场由表及里的革命,力求让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价值取向走向成熟、踏实。

客户群的成熟是丁亮总结印度软件企业成熟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培养中国成熟的客户群对于国产软件企业来说依然任重道远,但最早与微软的结盟也为创智在下一步的探索中提供了机会。

新中大URP发布会后,石钟韶曾对媒体直言:“如果我一味地顺着别人的路子走,那我也许永远没有超越的机会”,西子集团的掌门人王永福也曾提过他的三个二十年,即闯、忍、闯,第二个二十年是与国外公司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王永福将自己定义为学习者。是进是退,都与企业自身的定位与方向息息相关,就如同浪潮和神码,未曾与微软进入实质性演练,就已经在股市上赚了一把,道无常式,只是各得其所。

战火——成熟的策略应对

2004年硝烟味最为浓烈的战场是价格战与政府采购的风波。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能让企业最有直接感受的价格成为厂商们决战的首选利器。曾有软件销售调侃“卖软件跟卖萝卜白菜没什么区别”。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的一些专家和厂商也深感忧虑,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头不在软件本身,而在于服务和顾问这些不能量化的指标上。价格的跳水势必会带来服务的缩水,这对于企业成功实施以及日后的应用极为不利。但这种顾虑之后依然是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火。正如普联总经理王虎谈到的,国产软件当务之急是先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会有发展的机会,相形之下,生计的现实要比理想的实现更为紧迫。

值得庆幸的是,在价格硝烟里没有伴随太多的唾沫战,国产软件企业的表现与一年前相比平和成熟了许多。

东软的数字圈地使其2004年在行业扩充上有了更大的收获,但在价格战中也付出了相对更多的代价。以国际外包业务平衡财务与现金流,使得东软在实现企业最初战略时可以一路所向披靡,成为价格战中收获颇丰的赢家。

对用户的信心是厂商得以在价格战中平静的一个主要原因,用友金融公司总经理李友在谈及价格战时一再肯定,中国的企业用户对于服务的价值已有了越来越成熟的认识,软件价格的走低,对于厂商来讲不是太大的损失,也必然是暂时的现象。

有了二十几年的经验积累,王虎对于价格战的应对不仅平和而且乐观,在他看来,价格战的最终受益者是企业用户。价格趋于合理与稳定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个过程也是考验软件企业承受力的过程,只有在这个现实的压力下,软件企业才能不断地突破创新,市场淘汰的最后必定是生命力强的企业胜出。

相形之下,金航数码总经理周国强的呼吁在缓解业内对于价格战的忧虑上更为直接,“诚信、负责,与客户共赢”成为越来越多厂商的共识。生计固然重要,但在大多数国产软件企业的眼里,以前途换生计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年末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的政府采购虽然以中和的方式而终,但国产软件在这个事件里也是深受挫折。在这个问题上,业界有诸多不同的看法,不过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倾向于政府采购国产软件。对于政府采购,没有办法用完全理性的量化指标衡量,一位网友在BBS上的留言颇为感性:“我们的孩子也许不是天资聪颖,不如别人的孩子有悟性,但我们的任务是拿自己的钱去培养我们的孩子,不是送给别人家那个出色的孩子,如果政府都可以将国产软件抛弃,这个产业还有什么发展可言”。还有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谈到:“政府采购相对于政策扶持来讲是对国产软件更理性的支持,它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施肥,而是剪枝”。

作为其中的主角之一,国产软件据理力争之后没有太多的沉湎是非,而是从挫折的启发里开始下一步的努力。微软宿敌无锡永中总经理曹参总结道,别人的弱点和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因此针对微软产品的弱点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在硬指标上赢得先机成为国产软件在下一轮政府采购中胜出的努力方向。另外,在市场选择上避开对手优势兵力,实施以信息化起步地区为主要市场的战略,也成为国产软件的突破口。

正如丁亮在演讲的主题,成熟是2005年国产软件的关键词。而2004年的预热,也让国产软件集体走向成熟做好了准备。

猜你喜欢

创智用友价格战
Cartoons
不打价格战也能赢得漂亮! 2020年虾苗企业要打的是价值战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沉着应对价格战 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设计×创新 创智生活
经山营海创智天地“台州杯”18th全国设计大师奖
用友NC——后地产时代的服务转型
用友王文京:为何与阿里巴巴走到了一起
从手机价格战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