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津桥畔话千秋

2005-04-29

当代人 2005年3期
关键词:浮桥铁牛铁人

王 眉

河东——山西省的晋南地区。它依在黄河的臂弯处,史书上说的“尧都平阳”、“舜都蒲 州”、“禹都安邑”,都在晋南这片土地上。

初秋时节,我到运城参加会,闲时从运城南下到黄河岸之的永济去看蒲津铁牛。说起黄河 铁牛,让我想起《怀丙捞铁牛》的故事。那故事讲:宋朝时,一次黄河发大水,冲坏了河中 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被水洇没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去要修浮 桥,可怎么把铁牛从河里捞上来呢?有个叫怀丙的和尚说,我来试试看。怀丙和尚先请熟悉 水性的人,潜在河底弄清铁牛沉陷的方位,然后让人找来两条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慢慢 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在一起,上搭木架,用粗绳子一 头拴住架子,一头拴住铁牛。然后怀丙和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往河里卸。随着 船里的泥沙减少,船身慢慢上浮。靠水托船上飘的浮力,铁牛终于在淤泥里一点一点地往上 拔。泥沙卸空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两条木船就这样把大铁牛拖上来。怀丙和水手们用同 样的办法,又将一只只大铁牛就位拖回。

这是教课书里的内容,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一个民间传说。可是这民间传说的铁牛 与我要看的铁牛有什么关联我不知道,但讲的都是黄河铁牛,是与黄河桥有关的铁牛。

永济古称“蒲州”,离唐朝时的京都长安不过二百多里,是京畿上辅,曾是人文荟萃,市 井繁华之地。这里古迹很多:有柳宗元的故里,有司空图隐居的王官谷,有唐朝万古寺、栖 岩寺……

然而时过境迁,古蒲州早已被历史埋没在厚厚的黄河泥沙中,就像车窗外那无边干枯的黄 河滩让人感觉到秋天的萧索,在满目清寂和荒凉显得失落和原始。

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这里曾有一座浮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蒲津桥。这蒲津桥有名,是历 史上是跨越黄河的第一座舟浮桥。现在从蒲津桥遗址向西眺望,满眼尽是无边的黄河滩涂。 黄河向西倒岸已经倒得很远很远了,不能不让人生出岁月悠悠之感。1989年时,当地人在这 黄河滩挖沙,挖到六米多的地下时,挖出四只大钉牛和四个铁人。这下震动了考古学家,也 震动了桥梁专家。这铁牛铁人出土的地方,曾是当年蒲津桥的堤岸。

当我走近堤岸地,眼前的景物立刻使我惊呆了,四尊雄壮的大铁牛,昂奋地凝视着岸边, 那雄放的气势逼人,那通体古铜以的光艳,带着历史的锈渍同这四面葱绿的蒿草组成一幅非 常壮观的画面。

四尊铁牛各个铸得膘肥体壮,古拙大气地排列两行,面向西方,各铸在长方形的铁板上; 那圆目怒视,竖耳聆听的样子,都是伏卧状,像是刚刚从黄河里走来,时刻准备负重一样。 这四铁牛粗观都差不多,仔细一看形态各不同,角不一样长,耳也不一样长,前两个铁牛的 尾巴向往左摆,后两个铁牛的尾向右甩,各个都摆一种姿态。这四铁牛共重一百四十多吨, 每只铁牛都近二米高三米长。清人周景柱的《开元铁牛铭》中对这四铁牛有记载:说这一号 牛是牡牛,二号牛是黑唇黄毛牛,三号牛是犍牛,这四号年中是一只三岁小牛。经当地人考 核这铁牛是根据秦牛为模本铸造的。古人还在这四尊铁牛旁铸造了牵牛的四个铁人。每个铁 人都有二米来高。从服饰上看,分别是维吾尔人、蒙古人、藏人和汉人,这创意是艺术也是 当时的我国是多民族的和睦的象征。通过专家考证这铁牛、铁人都上唐开元年间打铸的,是 做当时的蒲津桥的地锚铁牛,造型和气势确实非常壮观。不用形容就想象得出当年黄河上这 桥和这铁牛是多么气派。既是桥梁的锚,那么对岸也应有四只铁牛,这八个铁牛铁人矗立在 涛涛黄河水中,那是怎样的气势呀!古人留给我们的壮观的场面只能靠想象去体会了。这既 是桥地锚了是艺术图卷,在被泥沙理没后又奇迹般现出地面。据说,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19 92年曾专程赶来看这铁牛桥墩,当时还未能出土,留下终生遗憾。然而,他在《中国古桥》 中说:“浮桥地锚中,以蒲津桥的铁牛最为有名”。这铁牛锚经过桥梁专家的考证实属不一 般呢!在英国剑桥大学《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的特约作者唐寰澄眼城:“这不同于扬军阵 ,耀帝威的秦兵马俑。亦不同于宣佛法、炫珍宝的释加舍利,也不同于讲五行为厌胜的镇水 石犀。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 世界桥梁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这段话说出了铁牛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看到这铁 牛铁人都人为我国有这样的桥地锚的构造而骄傲而自豪。

古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是源出中国历史文化根脉。用铁牛做地锚是有讲的,《易经》上说: “牛像神,坤为土,土胜水。”古人讲风水,用相生相克之说,选四尊铁牛做桥墩锚,还铸 了七星柱,入地丈深,坚固不拔,还仿天上的北斗星布局代表天,这样天地全有(铁牛为土 ,代表地),七星柱是拴船的桩,再与铁牛、铁人铁山融为一体作浮桥的地锚。这正合了那 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古人是为治黄河泛滥,铸八只铁牛卧在两岸以镇河。黄河能不能 镇住不说,单看这铁牛就想象出当年的蒲津桥的规模是多么大啊!

像铸铁牛、铁人这样的桥梁地锚,在世界桥梁史上都罕见,为桥梁专家所惊叹,能不让人 追述历史吗?有人考证《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有蒲津桥的记载 。它始建于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公子在秦国无法安身逃往晋国,随从资财甚多, 于是在这里用舟船搭起浮桥,使装运财物的车辆辚辚而过。从此打开了秦晋交往的大门。这 段历史出于《左传》:“秦公子出奔晋……造舟干河。”后来秦国造桥东进攻打韩、赵、 魏诸国。《史记·正义》载:“初作河桥”,这个“初”是指第一次在黄河上修筑起固定式 的浮桥;再后来是汉高祖刘邦定汉中,魏太祖曹操西征马超和韩遂。齐献武王高欢进攻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大统四年定秦州,隋文帝下河东,都不断维修竹缆搭浮桥。历史上的浩大 改建蒲津桥工程,是唐开元12年进行的。起兵山西的李唐王朝,对他们的“飞龙之地”格外 看重。于是连通山陕的蒲津桥便成了当时的重点工程。李隆基降旨兵部尚书张说主持建桥工 程。这个张说是主持改建岳阳楼的,不但富有经验,而且是一位非常有见地的人。他用五色 彩绘,船首镂、雕饰,用极其宏丽的七八十条大船将一里多长的河道连接起来,然后把原来 的“竹缆连舟”改成“铁缆连舟”,这时的蒲津桥可就大不同了。皮日休说:“其形也若剑 倚天外,其状也若龙横水心。”蒲津桥到了宋朝仍以它的壮丽和宏观,引来人们的赞许,苏 轼有诗:“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

蒲津桥自春秋以来不但是军事要冲还是沟通黄河两岸的主要通道。可以说,它当时是难系 京畿和河东地区及北方边关重镇的交通大动脉。从皮日休在《河桥赋》中可以感受到蒲津桥 的盛衰:“曙色霍开,济者相排;如川失水,一物时来,蹄响如雨,车音如雷,有贤有俊, 有隶有台,有贫有窭,有货有财。”从中可看出当时蒲津桥的兴衰,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唐朝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从唐到宋、元、明朝,两岸八只大铁牛牵着舟桥铁索屹立在这黄河之上。直到明末舟桥被 冲毁;到了清朝灭亡。祖先们创造的这四尊铁牛据说是在1911年被黄河沙沉埋在地下,从此 不见天日。如今,时间又让蒲津桥的遗物——铁牛、铁人奇迹般地重现辉煌,成为黄河上第 一座舟桥的历史见证。我见专家、学者的对蒲津桥遗址考察时留言: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 和力量在黄河上的结晶;她,作为黄河一方土,有取之不尽的文化艺术,足以教育今人,启 迪后人……蒲津桥的确是我国古代工匠们的千秋伟业,无论是建筑、冶炼、雕塑都足以启发 我们看到过去,展望未来。

猜你喜欢

浮桥铁牛铁人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家乡的那座浮桥
海上铁人郝振山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开路先锋舟桥部队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
“铁牛”缘何落水沟 疲劳驾驶超速行
操作失控,铁牛“饮”水!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