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加财富会增加幸福吗?

2005-04-29文仕全

当代人 2005年4期
关键词:拜物教莱恩市场经济

文仕全

增加财富能不能增加幸福,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最近有两位华裔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发表了谈话(见2004年5月27日出版的《东方了望周刊》、5月16日的《南风窗》),其见解精 辟,颇有新意,很有冲击力。一位叫奚恺元,乃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 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幸福与幸福指数独创者之一。一位是黄有光,他澳大利亚社科院院士 ,生态与环保著名人士。奚教授不久前在中国的武汉上海北京成都等6大城市,对市民搞了 一次幸福感的测试,再次证明财富与幸福的关系比人们认为的要小得多,增加财富不一定能 增加幸福。他以美国为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但人们的幸福程 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大了。黄教授则从环保和消费的角度分析,认为只有财富 增长没有环保,其GDP只能是黑色的。消费也不是不重要,投资最终是为了消费,但以中国 当前的情形,消费已经过分,不需要去鼓励,特别是高消费。当今国内一些人暴食暴饮,破 坏环境,鼓励消费虽然可能人有助于维持经济增长,但却会减低福祉,降低国力。比如汽车 上去了,人们并非都感到幸福,中国不断出现的“堵城”所造成的心堵,正在败坏着人们的 情绪。为此,他说,如果中国能拿今后二三十年消费在私人汽车上的资源的一半,用于发展 公共交通,中国的大城市将会有世界所羡慕的现代公共交通,反之,中国的大城市可能变成 可怕的曼谷。据此,他的结论是,不主张私人消费膨胀,在任何一个国家中,经济是否增长 和收入的多少,都不是影响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多的取决于其所在国 家的科学技术及其他科研成就的水平是否够先进、够领先,而健康、亲情、公正、民主、祥 和等精神上的满足远比财富重要得多。

二位教授的话和是到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的赞同,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市场经济,反思 我们持续增长的GDP。这些年,国内很多人对市场经济推崇备至,对富起来的人津津乐道, 却很少有人指出其对健康和幸福的伤害。这方面西方学者早就痛并忧患着。美国著名政治学 教授莱恩认为,虽然市场经济可以带来不少好处,如减少贫困改善健康,延长寿命,扩展教 育,促进自由,但它却不可能增加幸福,因为市场经济助长物质消费,催生物质主义者,这 类人普遍比较自私,更容易陷入忧郁、焦虑和烦躁。有一项调查问,“如果得到一份2万美 元的决外之财,你会如何处置”,结果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会将3倍的钱 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与亲人和朋友分享,或捐助慈善事业。物质主义者的这种倾向使他们 缺乏亲情,难以感到幸福。莱恩还说,在市场经济中,往往不是把人看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 情感的活生生的灵性,而是视为诸多生产要素中的一种。于是,将其他人看作老虎机,为赚 钱而交友,赚了钱再买关系就成了一种“潜规则”。莱恩最后的结论是,现有经济理论错把 手段当作了目标,由此陷入了“手段拜物教”,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其他一切 不过只是手段而已。

作为佐证,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最近在北京科博会上的一次讲话值得一提。他说,西方 近代的传统工业文明形成了一个以扩大物质消费为根本导向的社会。仅上个世纪100多年来 所消费的能源总和就远远超过了人类几千年来消耗的总和。这样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 排污的生活方式无限扩散,终于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而中国本身人多地少资源稀缺,却步 其后尘,加速接轨,近年来的经济向速增长,全面承袭了西方的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 害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警世恒言”,我加以引用,是因为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当今中国,GDP 是不可少的,但我们要绿色的;消费是不可少的,但我们不要过分过度物欲横流,贵在节俭 ;“权力拜物教”可怕,由“权力拜物教”到“金钱拜物教”更可怕;污染的大江大河泡哮 着警告我们,一味粗放,不讲环保,不搞可持续性发展,不走科技创新的路,我们的精神会 更痛苦,我们的后代会更痛苦。当前亟待想办法提升精神,特别是断档断层的传统美德、现 代诚信、进代文明。须知,没有这些精神,更多的财富我们也不幸福:很多时候丢失了财富 ,我们不快乐的仅仅只是一时,而丢失了精神,我们不快乐的却不止整整一世。

猜你喜欢

拜物教莱恩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Sixteen Years’Promise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自由观的再探讨
从商品拜物教到景观崇拜: 德波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