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系IT企业 以中国跳板成就世界霸权?

2005-04-29

电子商务 2005年6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分工索尼

大 河

章政摊开一张他从2004年5月10号日文版《日经商务周刊》上复印下来的图表说:在全世界所有的电子企业当中,日本松下的研发经费是最高的,而其次才是IBM,IBM之下便是索尼,从整体上来讲日本军团的研发费用远远高于欧美企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用于核心技术研发的巨额投资都投在了日本本土,丝毫没有外流,而与此同时日本进一步将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日本IT企业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之下蓄足力量进行冲刺,它的潜力空间非常大,与欧美IT企业相比,以后谁是全球IT业的霸主,现在我们很难讲清楚。

章政,中国著名的日本经济研究专家,在日本工作学习达13年之久,曾因为杰出的工作业绩先后受到日本首相竹下登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他坐在记者面前,神情澹然,他向记者揭开了日本IT企业2004年全力进入中国背后所隐含的故事。

日企“舞剑”意欲何为

年初以来,几乎所有的国内IT媒体都沉浸在日本IT企业巨资涌进中国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气氛当中,曾长期沉沦的日本IT企业从2003年开始发力中国,各大企业总裁走马灯一样飞临中国上空。噩梦刚过,他们就盯上了中国。

2000年世界性的IT灾难,让日本IT军团全面受到重创。2001年,富士通、佳能、索尼亏损额度上升到1000亿日元左右。噩梦绵延到2003年1月才曙光初露,这些日本IT企业的市场订单这时开始增加,从2003年中期开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初,显示出比2003年更为有利的发展态势,长期亏损的日本IT企业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利润收入。一些2002年进入日本企业的年轻员工,都有了一个强烈的感受:我们的企业从来没有如此强大过。

章政说: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在转好,日本经济复苏是从2002年开始的,当年的增长是0.5%,而到了2003年则达到了1%,2004年则攀升到1.5%,这就是日本IT企业全面复苏的大背景。

数据告诉我们,从2004年开始,日本IT企业在本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扩张,NEC在日本本土的投资增加了600亿日元,东芝在日本大丰县的投资增长了2000亿日元,SONY在雄本增加投资2000亿日元用于芯片研发。2005年索尼还要准备增加2000亿日元主要用于日本本土,东芝准备增加投资2700亿日元主要用于四日,富士通主要是在三重市准备增加投资1600亿日元,松下准备在鱼津市增加1300亿日元的投资,而这些投资无一例外用于与IT相关的核心技术的研发。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进入2004年,从已经公开的信息上,我们仅仅看到索尼公司和松下电器在中国的一些投资动向,索尼公司在中国苏州进行锂电池项目,而这个产业是一个高度污染的产业,在广东进行的是DVD业务,而这是一项普及技术。日本企业大都没有公布在中国进行战略投资的具体数字,但是他们却无一例外的全面披露出在中国的销售目标。.索尼期望到2005年,在华业务将达40亿美元;到2008年,索尼仅在华业务有望超过日本本土业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松下则表示,到2005年要达到1万亿日元(约700亿元人民币):东芝的目标是2005年要达到6000亿日元(420亿元人民币),2008年更是要达到10000亿日元(7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将超过东芝在美国的业务总规模。

章政说:另一个我们不能不关注的动态是,日本IT企业全力参加的DLAN,这样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正逐渐将日本国内与国际标准不相融的电器规格和标准统一到国际标准中。日本国内许多电器标准和规格都与现行的国际标准不相融,借这个跨国别、跨企业、跨领域的国际组织,日本企业要大举扩大在世界的市场份额。日本企业一方面专攻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将自己的电器标准统一到全球标准中,这将为现有的市场格局带来极大的冲击。

日本IT企业在中国的真实战略布局

日本对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的未来战略是,维持“水平分工”,即把核心技术留在日本本土,在中国进行生产制造,然后以转口贸易的方式进行国际出口,日本的根本市场还在欧美。这也是日本IT企业通常采用的战略。

能力分工,水平分工的第一个形态。这是日本IT企业在中国、在东南亚所普遍采用的做法。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使日本本土的制造能力远远跟不上,日本IT企业便将制造链条转移到国外,日本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便是由此而生,这些企业主要用于解决日本本土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不涉及到技术,是水平分工中层次最低的一个。

经济分工,水平分工的第二个形态。在简单的生产制造之外,日本IT企业开始在经济分工角度上在中国寻求更低的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市场费用、电力、优惠的用地、税收以及政策。目前在中国这种分工表现得最为典型。

技术分工,是水平分工的最高层次。但是从目前来讲,日本IT企业在这个层次上跟中国企业的合作非常少。主要是跟欧美企业进行技术标准上的合作。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在技术上的统一占据更大的市场。索尼总裁称,索尼要通过技术标准上的统一希望在高显示度的彩电世界市场份额提升到20%。章政说,如果不进行标准的统一是达不到的。但是在技术分工方面还基本没有与中国企业合作。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这样一种合作。中国的方正、紫光、同方都是做为给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打工而生存的。这是我们最为担心的一个局面。

日本IT企业欲将中国置于何地?

通过中国以及亚洲辐射欧美市场是日本IT企业的最终目的。

在日本企业全球合作的战略之中,与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生产制造上的分工,与世界跨国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合作,这样一种布局是非常明晰的。

从2004年1-3月份的数据来看,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23%,对亚洲整体的增长是19%,与此相对比的是对美国的出口不升反降,为0.9%。从2002年开始一直保持着良好态势的美国经济为什么没有给日本企业一个好的市场刺激?章政分析说,日本IT企业的许多产品的整机出口在日本已经非常少,而这些产品通常由日本企业在中国以及亚洲的生产,然后转口贸易最终到达美国。美国市场的拉动作用变成对中国市场的拉动,然后通过中国这样一个通道再转向日本市场。日本的经济学家分析的结果是,日本出口和市场景气主要来自东亚,而东亚景气主要来自对美出口,所以日本的根本市场还是在美国。章政说,中日美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三角关系。

目前,日本正在对美国和欧洲进行出口战略的调整,重点就是利用在中国和东亚的这种分工优势来完成对美国更大规模的出口,这是一种第三国贸易或者转口贸易的方式。中国成为日本向美国出口的一个跳板。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日本IT企业与美国正面的贸易冲突。而这种方式不影响他们的利益。基于此,日本的制造投资仍在向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转移。章政说,这就是为什么近期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增加了的原因。但是日本IT企业自始至终的一个原则并没有放弃。即:维持原有的水平分工,核心技术放在日本国内。

日本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最终意图中有一部分是放在中国的。借助中国辐射欧美市场的同时,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日本IT企业的第四步战略:在技术标准和规模上与国际接轨。日本IT企业国内的许多规格包括电压都与现行国际标准不同,在中国,日本IT企业完全可以实现统一。

日本目前旺盛的市场需求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日本经济学家预测最多能维持到2005年或者2006年,而日本企业的景气值越来越依附于国际市场。在以后的合作中日本IT企业会不会将技术输入到中国市场? 章政说,现在这个问题讲不清楚,一个方面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的制造成本。但是从目前来看,日本政府在保护本国IT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设施和支持,不希望核心技术转移出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在日本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背后是有政府的支持。据最近的统计结果,日本企业,尤其是日本的IT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要远远高于在制造方面的投资。可以看出来,日本IT企业对保持和维护核心技术世界领先的决心非常大,而这将直接导致与欧美企业的剧烈对抗。以后世界IT格局现在还不清楚。

章政指出现:反过来看,日本企业在寻求中国合作伙伴时,选择性和目的性非常明确,一般不会进行核心技术的合作,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汉字处理技术,因为这个领域的专利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除此之外的合作层次都是非常低的。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分工索尼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习近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如此小却如此广索尼FE 12-24mmf/4 G
大三元的最后一员 索尼FE 16-35mmf/2.8 GM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