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奉献给你们,病中年迈的父母
2005-04-29任苒
任 苒
拆阅读者来信,是我们每日必作的功课,也是每天最感动的时刻。从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老年患者与“糖魔”顽强斗争的坚强身影,也读到了那一颗颗渴望慰藉的年迈而孤寂的心。谁人没有父母?扪心自问: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是否因忙于工作学习,而忽略了我们的父母?面对来年,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病中年迈的父母?!
亲情重温
博士后舍弃优厚待遇为母尽孝
[媒体链接]烟台籍留美博士后王军舍弃了优厚的待遇回国,在生命垂危的母亲床前尽孝——8月30日,王军按照母亲生前的愿望,陪同父亲来到母亲参加革命前就读的中学,捐献了母亲生前省吃俭用积攒的5万元钱。这位博士后女儿在侍奉母亲7年之后,为母亲了却了最后的心愿。
1997年,王军的母亲被无情的病魔击倒,先是双眼失明,后又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和糖尿病,同年底,又患了癌症。
得知这一消息,远在美国的王军毅然中止了博士后研究,卖掉自己在美国居住的豪华别墅、私家轿车和积攒了十几年的全部家当,舍弃了世界一流实验室的工作和优厚的报酬,毫不犹豫地返回中国,来到生命垂危的母亲床前,精心照料母亲。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王军和弟弟妹妹尽心尽力地为母亲尽孝了7年。在儿女们的精心照料下,被专家断定活不过2年的母亲,竟奇迹般地生存了8年,成为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孝子千里背母求医走遍家乡
[媒体链接]为挽救母亲因糖尿病坏疽、溃烂的双脚,孝子成刚背负着母亲徒步千里,寻遍家乡的医院。母亲瘫痪以后,不甘放弃的他怀揣母亲的病足照片,与病魔展开赛跑。当母亲接受手术,重新站立起来时,千里背母治病的成刚却被累得满脚血疱。
成刚是葫芦岛市郊区的一位农民。1995年,他年迈的母亲罹患糖尿病,双脚出现坏疽、溃烂,心急如焚的成刚四处奔走,寻找治疗疾病的良方。由于家境贫困,成刚经常背着母亲往返于家与医院之间。
趴在儿子的背上,母亲不止一次流着泪说:“妈妈这辈子就这样了,别管我了。”而倔强的成刚却没有放弃。药方、营养品无法阻挡病魔前进的步伐,母亲最终瘫痪在床。为了继续给母亲看病,成刚说服一家照相馆的摄影师,请他给母亲溃烂的双脚照出一叠相片。怀揣着母亲双脚的照片,成刚只身踏上寻医之路。
母亲终于进了手术室接受治疗,成刚则蹲在手术室外,轻轻揉搓着自己满是血疱的双脚。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了成功,老人的身体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恢复。人们不禁感叹,是母子亲情让老人最终战胜了病魔。
编辑心玉器
姥姥的去世是阿红心中始终滴血的伤口,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她是在乡下由姥姥带大的,从懂事起就发誓长大后要用世上最好的东西孝敬姥姥。每当邻家的婶婶大妈问起,她总是说“我要给姥姥买一筐——蛋糕”,每每这时她总是边说边骄傲地挺起小小的胸膛,用手臂划出一个大大的圆圈。那时候她觉得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蛋糕,她见过的最大的容器就是大人们下地干活时背的筐。后来她长大到城里上了学。记得是大学毕业不久的一天,心中这个许下多年的还没来得及实现的愿望被猝不及防地打破了,姥姥永远地离开了她。那天梦里见到姥姥,她笑得那么亲切,阿红走过去拉姥姥的手,怎么都抓不到,她哭着醒来,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撕心裂肺的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前些日子在一本书中读到的这句话,有如一把利剑扎在心头。是啊,有些伤口是永远无法愈合的,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终生的悔!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孝敬长辈,不要等待将来,关爱父母,就从今天开始!
亲情讲述
我给妈妈讲故事
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人们每天的生活用水要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有一天,一头憨厚、老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冲上了公路拦住道路,运水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就这样,人和牛僵持着。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固执地不肯让开,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挨处分。”他边说边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从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老牛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母子掉转头慢慢离开了。
听完这个故事,妈妈许久都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抚着我的头发,温柔地擦掉我眼角的泪珠。那一天是妈妈的70大寿,虽说给妈妈买了羊绒毛衣,老公在饭店给妈妈买了几个平时不常吃到的菜,还订作了生日蛋糕,但在我内心里,这个不久前在网上看到的故事才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生日礼物。
退休前妈妈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也许因为工作的便利吧,妈妈从年轻时就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妈妈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年了,自从她视力变差以后,订的一摞杂志就多半靠我来读给她听了。
每到周末,我总要抽出一天陪妈妈。帮妈妈测血糖、量血压还在其次,妈妈早就学会了自己测血糖,血压爸爸也能帮助量,主要的是能吃到老妈包的饺子。吃完饭和妈妈一起偎在大沙发上,人到中年的我像童年时一样把头扎在老妈的怀中,把脸贴在老妈的胸前。不同的是,小时候是妈妈读书给我听,现在是我读给妈妈听。妈妈时不时捋捋我的头发,或是把毛毯往我身上拽拽。窗外飘着雪花,而我却被幸福暖遍了全身……
除了给妈妈读杂志、念报纸,间或地讲些从网上或书中看来的故事,妈妈还是我作品的第一读者,每当我写完一篇文章,总是先读给她老人家听,征求意见。妈妈总会告诉我哪些地方听不懂,哪些名词太深奥,“科普文章嘛,是讲给老百姓听的,我都听不懂,更何况别人哪!”老妈可自信了,自认为比邻居大妈强得多,在批评我的同时,也不忘夸夸自己。每次新刊出来,我都拿回家让她品评一番,“这个封面不好,那个题目不行”,好象比我还内行,老妈看我不服气,就说,“别忘了咱以前是干什么的,我看的杂志多了去了”,还真别说,虽然嘴上不服,细细琢磨妈妈提的不少意见还是有道理的,于是就在下一期悄悄地改了。别看老妈70岁了,记性可好了,特别是对自己说过的话,记得可清楚了,下期杂志出来,她总能一眼就挑出按照她的意见改进的地方。
妈妈得糖尿病以来,给妈妈读书讲故事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与其说是我对妈妈的孝心,倒不如说是我贪恋妈妈温暖的怀抱,沉浸在母爱中不愿意长大……
编辑心语
当大明赶回乡里的医院时,父亲已昏迷。母亲说父亲一直念叨着他的名字。看着病床上那双鬓斑白、满脸皱纹、气若游丝的父亲,大明忽然有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懊悔,害怕父亲会突然离去。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外读书、打拼,很少回家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要知道,父亲为他们兄弟姐妹,为这个家辛劳了一辈子,还没有看到他功成名就后的荣耀,还没来得及享受他出人头地后的显贵……他紧紧抓住父亲的手,眼泪不觉滑过了脸庞。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其实,对于日渐垂暮的父母们来说,能否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们的关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件实用的小礼物、一个细致入微的体贴,都是父母年迈病体的良药,点滴孝心便足以温暖父母那孤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