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时的报道 适时的反思

2005-04-29

传媒 2005年8期
关键词:价格战报业南昌

许 玮

《都市消费报》常务副总编辑朱华祥认为《传媒》杂志报业同城大战的报道非常及时,它能引起我们这些报人的反思——我们该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报业半隐藏半公开进入市场以后,出现激烈竞争完全是应该的,也是自然的。报纸特殊商品化后,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冲击、约束,并最终走向规范。而在规范之前,报人们如果能冷静反思这个问题,可能在接下来的淘汰战中就能找到一点点生存的缝隙。

《报业“德比”》的系列文章中列有“十大战区扫描”,但实际上南昌的报业竞争可能比文章当中提到的许多城市,竞争都要更为惨烈。在这个全市人口不足300万,市区常住人口100多万的城市里,却同时存在着7家同质化的都市报。而相比其他城市,这里的价格战更是硝烟不止,如今普遍是每份34元/年,据悉甚至已经出现了18元/年的报纸。各报在价格战中损失都非常大,如《江西商报》就因为价格战等其它原因最终从日报“打”成了周报。短兵相接中,抢读者是首要目的,因此在南昌哪怕出现一个很小的新闻,也都会有很多的记者一拥而上,使得现在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所以有读者反映,我们只要订一份报纸就知道其它报纸在说什么。从2005年开始,南昌报业开始反思,对市场定位更加看重。比如《都市消费报》回到了坚持“消费维权、监督报务”这八个字上,而“做大做强社区文化”也使得《都市消费报》逐步地拥有了自己固定的读者群。

猜你喜欢

价格战报业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Cartoons
不打价格战也能赢得漂亮! 2020年虾苗企业要打的是价值战
沉着应对价格战 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南昌护桥记
从手机价格战所看到的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