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时报》——百年老报彰显经营风范

2005-04-29储信艳

传媒 2005年8期
关键词:纽约时报时报报业

储信艳

《纽约时报》自1851年创刊开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罢工以及多次的家族危机,不仅历经百年长盛不衰,而且以其客观严谨的报道态度,庄重凝练的大家风范,赢得了20世纪人类历史的“档案记录报”的美誉。

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全国广告受到直接邮寄、电子媒介的冲击、发行量下降、新闻纸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美国报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报纸惨淡经营,要么关闭,要么卖出。9· 11事件之后,美国报业更是雪上加霜,广告经营额下降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点,在同一生态圈中的《纽约时报》无可幸免。然而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却又自曝丑闻,用4个版的幅面刊登长文,揭露该报27岁的黑人记者布莱尔(Jayson Blair)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1日离职时所撰写的73篇报道中,至少有36篇是捏造或抄袭的作品。丑闻一出,全美震惊,全球媒体也为之哗然。可是,根据4月14日纽约时报公司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政报告,纽约时报的净收入竟达到了去年同期的近两倍—— 1.11亿美元,其中网络业务继续增长30%。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一份百年老报究竟是以何种从容姿态走出固步自封的经营模式,从而在美国这片报业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上历久弥新、岿然不动,显然这是对今日还在萌芽成长期的中国报业最有意义的借鉴。

因地制宜 开拓发行

成功打造全国性大报

《纽约时报》的现任发行人苏兹伯格曾经说过:“《纽约时报》一定要进军更为广阔的世界,掌握三种技能:印刷、网络和电视,因为这决定着这家新闻机构的未来。”虽然目前看来,纽约时报的股价正在缩水,从2002年年中的最高点53.80美元一路下跌到目前的约37美元,但是世家出身的苏兹伯格今天仍然按照预定的计划,带领着《纽约时报》向这个目标迈进。

纽约时报公司最核心的产业是报业,迄今为止为其带来最大荣誉的也是报业,目前旗下最主要的报纸有三家:《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波士顿邮报》。苏兹贝格的扩张也是从报纸入手的。

实际上,《纽约时报》在80年代初期就发行了全国版,当时只是纽约版的简单再生产,由于没有考虑到各地的不同需求,而且缺乏有效的发行网络,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后来,经过社内编辑们的多次讨论,重点转向为地区服务的报纸才发展起来。目前,《纽约时报》已经拥有纽约市版,东部版和全国版(包括华盛顿,中西部和西部版)。各版之间因地制宜地着重报道当地读者最关心的本地新闻,做到了不仅报道的内容不同,各种新闻的编排顺序也视地域和读者对象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同时,时报还用大量篇幅报道国际新闻,态度中立严谨,已经称得上是一份全国性的大报。

同时,促进《纽约时报》全国发行的另一位功臣就是现任的纽约时报公司CEO珍妮特·罗宾逊(Janet Robison),她为时报全国版的发行立下了汗马功劳。1994年,有“广告沙皇”之称的珍妮特上任后提出:“我们还没有把自己向广告客户定位成一张全国性的报纸。”自此《纽约时报》完全改变了它的发行网络。与筹集资金建造新的印刷厂相反,该报与分散全国的地方性、地区性报纸的16个印刷厂转订合同,让地方报纸处理送报事务。例如在亚特兰大,《纽约时报》是由《亚特兰大宪章报》印刷的,并由此报的卡车送报。《纽约时报》目前在217个美国市场点实行家庭递送,比5年前多了155个点。它还与“星巴克”签约,在这个咖啡零售店的2200个美国经销点出售《纽约时报》。这些优先权帮助《纽约时报》转变成为一张真正全国的日报。一个住在马里兰州的读者说:“我现在拿到《纽约时报》比《华盛顿邮报》早了一小时。” 《纽约时报》过去六七年中增加的全都是全国订户,其在纽约市的发行份额甚至还不如居全国第六位的纽约《每日新闻》。但是《纽约时报》在美国其他地区的订阅量不断增加,已经超过了在纽约地区减少的订阅量。

再有,《纽约时报》的全国战略,也吸引了很多全国性的广告。因为目前该报大多数版面全国共享,所以广告商一买就买成了全国广告。《纽约时报》也尽量扩大全国性广告的范围,因为这种广告不仅可以提升时报的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比纽约市内的广告贵。目前时报全国性广告占到其所有广告收入的44%。

虽然如此,但是《纽约时报》纽约地区读者的流失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为了保持传统,只在地铁中销售,限制了它的零售范围;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过度追求高端读者,价格的上扬(全年订阅价格约为480美元)超出了某些读者的承受能力。而且,时报在纽约只有唯一的印刷厂,所以其在纽约地区发行的报纸成本比在美国其它地区高出1/3。再有就是它没有发行外语版来吸引不断涌入纽约的外国移民家庭。对于上述这种现象,报社发行人苏兹伯格也无可奈何地说道:“虽然我们逐渐远离纽约,但是我们在其它地区正在不断扩张。”

“灰色贵妇”与“小妖女”结合 “数字纽约时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个世纪90年代,数字通讯的飞跃发展开拓了获取新闻和信息的崭新渠道。美国报纸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25%的19到34岁的青年人读网络报纸,而只有19%的年轻人读印刷报纸。传统的三大媒体不得不放下矜持的身段与他们既爱又恨的网络“小妖女”进行合作,其中也包括因为一度坚持严肃的风格而拒绝使用彩色印刷,被人们戏称为“灰色贵妇”的《纽约时报》。事实证明,这种“下嫁式的联姻”是正确的,能够为时报公司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滚滚的财源。

1995年,纽约时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报纸网站www.nytimes.com,提供《纽约时报》的在线阅读。1999年经过网络方面业务的全面整合,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Digital)。“数字纽约时报”的旗舰网站nytimes.Com向全美即世界范围的读者提供纽约时报的完整内容、即时更新的消息报道以及来自美联社、CBS等合作伙伴的新闻,最近7天内的新闻内容的接入是免费的。2002年,纽约时报网站注册用户达到930万,2003年达到1210万。数字纽约时报在创办的第一年就已开始赢利,2003年数字纽约时报营业收入8804.6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147.4%。目前,纽约时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网路报纸最大的品牌,在线业务正在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成为纽约时报公司“旋转最快的引擎”。

今年2月17日,纽约时报公司与Primedia公司签定协议,协议规定纽约时报公司将以4.1亿美元现金收购Primedia旗下的About公司。About公司是通过About.com提供在线消费者信息的行业领先者。纽约时报集团试图通过此举来进一步在网络上推销自己。纽约时报公司首席执行官珍妮特(Janet Robinson) 说:“这项并购将强化我们的战略——以多种媒体产品向本地和全美读者发布新闻和信息。”

在“数字纽约时报”的成功经验被多方引用的同时,其内部也遇到一些新问题。首先,广告收入是时报数字业务收入几乎惟一的来源,这是一种存在风险的情况,一旦出现经济低谷广告业务下滑,那么网站的盈利将化为泡影。再有,虽然目前数字纽约时报公司的在线业务增长快速,但其收入毕竟只占到纽约时报公司整体收入的3%。与其他报社相同,纽约时报也面临着大多数读者通过网络浏览报纸、报社收入90%主要依赖报纸发行的尴尬情况。纽约时报内部最近正在对是否要对nytimes.com的浏览进行收费争论不休,但是这又可能造成点击率的大幅下降。

跨媒体经营显峥嵘

全球战略塑造大品牌

在苏兹贝格的扩展战略上,除了继续发展报业,成立“数字纽约时报”以外,公司还积极投身电视和广播。《纽约时报》电视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制作商之一,2002年与时报公司投资1亿元买下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50%的股份,开办探索时报频道(The Discovery Times Channel),以纪录片位经营特色,为探索电视公司生产至少价值4000万美元的电视节目,目前该频道已经有2500万订户。2003年美国哈里斯互动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Inc)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探索时代频道在美国各知名媒体和电视中居于第六位,第一名是探索频道。另外,纽约时报公司还拥有两家纽约广播电台,还投资于“新英格兰体育”,包括波士顿红短袜棒球队、有线频道“新英格兰体育电视网”,该频道在美国东北地区有370万家庭用户。

纽约时报的全球战略,是在2003年收购《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al)时充分显示出来。当时,纽约时报以发行新报纸为要挟,逼迫《华盛顿邮报》公司出让了手中的另外50%的股份,独资拥有该报,并且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宣布:“收购《国际先驱论坛报》是公司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意在进军世界高端报业。”

收购的成功无疑为纽约时报进军国际开辟了一扇大门。

猜你喜欢

纽约时报时报报业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潮流时报
基于活动营销的专业报盈利模式之探索——以《平安时报》为例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
健康传播对青年健康观建构的现状与反思——以《健康时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