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尾蛇的社会生活

2005-04-29

大自然探索 2005年9期
关键词:响尾蛇蛇类晒太阳

作为一种高水平的食肉动物,响尾蛇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食物链,在维持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平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一个群落中失去一个物种也许不会造成灾难,但是,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出现更多物种的消失,大自然的平衡将会遭到破坏。

几年前,响尾蛇专家柯迪·布伦南曾经观察过美因宾夕法尼亚洲当地森林里的一个响尾蛇栖息洞,这一次他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再次来到这里。现在正值春季来临之际,经过漫长冬眠的蛇开始苏醒,研究小组此行的目的就是了解森林响尾蛇的生存情况。

研究小组在附近发现了一处隐蔽的长满树木的悬崖。悬崖顶部是一处小小的空旷地,裸露的崖石上布满裂缝。这种空旷地在美国东北部的森林里很少见,只要有可能。这样的地方常常成为蛇类藏身的最佳选择。

森林响尾蛇属于冷血动物。每当冬季来临就需要寻找庇护所度过寒冷的冬天。对它们来说,宾夕法尼亚洲东北部森林中偶尔能见的密布裂缝的崖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到第二年5月初,当气候逐渐变暖时,响尾蛇便从安全过冬的石缝里爬出来,迁徙至树林深处。此后它们将在森林里逗留到10月中旬霜冻出现时。才再次回到曾冬眠过的地方。5月,阳光刚有一点灼人。这时蛇喜爱在露天逗留,享受一下透过雾霭投射下来的温暖阳光。它们常常十多条聚集在一起,在大石头缝下边互相纠缠,心满意足地享受阳光,偶尔才轻轻地游动一下身子。

森林响尾蛇大致有两种颜色,大多呈黑色。少数是鲜亮的黄色,上面还带有棕色的斑点,但两种颜色的响尾蛇可能出自同一个家族。在5月前后几周的时间里,刚离开冬眠洞穴还处于少年时代的雄性响尾蛇以及没有怀孕的雌性响尾蛇会相继离开冬眠区域,迁移到在初春已变得葱郁茂盛的森林里去——在经过漫长冬日的“禁食”之后,它们需要找到能果腹的小型哺乳动物。响尾蛇动作迟缓,耐力也差,但它们有耐心、善于伪装、感觉敏锐,还擅长从埋伏地轻快地一击。

经过几个月的狩猎和大吃大喝,雄蛇的能量积累日渐丰富,现在它们开始躁动起来,在森林中到处游走,活动的范围往往比正常情况下要大出15~20倍,它们的恋爱季节已经来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要寻找能与自己共筑爱巢、完成交配的雌性。

而成年的雌性则需要储备大量的脂肪以养育后代,一般情况下。雌蛇从上一次产仔到再次怀孕之间至少需要3年时间,有时甚至需要6年,这主要视食物的丰歉而定。这样,在一定范围活动的雌蛇每年就只有部分能进入繁殖期,它们的交配期一般在夏季末。冬眠期间,雌蛇能巧妙地将获得的精液保存在自己的生殖道内,次年春初便有受精卵产生。在整个怀孕期间,雌蛇不再捕食,甚至在经过漫长冬季的不吃不喝之后,这些准母亲在整个夏天仍然坚持不去捕食。这时,它们呆在曾冬眠过的区域附近(一般是向南的洞穴),仅靠体内好不容易储备起来的脂肪保证受精卵在腹内成长发育。

情况好的话,雌蛇将在8月下旬产下幼蛇。此时已憔悴不堪的母亲仍然需要继续呆在幼蛇身边。虽然幼蛇出生后就能分泌毒液保护自己,但此时它们仍是无助的弱者,容易遭到许多其他食肉动物的攻击。同时,刚出生的幼蛇需要一周的时间呆在空旷地点晒晒太阳,直到脱去出生时的皮为止。然后,它们再隐蔽到相对安全的丛林里。这期间母亲总是呆在附近,保证它们不受隐藏在暗处的其他食肉动物的攻击。虽然这种养育模式在响尾蛇和其他毒蛇中很常见,但学者们并不欣赏这种生存模式需要付出的牺牲。想像一下,如果你的体内怀着孩子,整整一年放弃享受吃喝的乐趣,直到孩子消耗完体内的营养独立生活,这种日子才告一段落,这会是一种什么情形下这也就是生活在北方相对寒冷气候里的雌性森林响尾蛇每隔3~6年才生育一次的原因。

如此缓慢的繁殖周期,以及从幼蛇到成年蛇需要的10年时间,导致森林响尾蛇数量增长率低下,如果再遭遇不测,将更难恢复元气。

在繁殖周期内,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数响尾蛇的社会性。不管是舒适的蛇洞还是可以安全享受阳光的空地,对森林响尾蛇来说,能找到这样的地方都值得庆幸。春夏两季,怀孕的雌蛇常懒洋洋地纠缠在一堆晒太阳,然后在生物学家称为“产仔群栖处”的地方相对集中地产下幼蛇。令人动容的是,幼蛇产下后母亲们还用自己的身体缠绕成一个原始状态的“托儿所”,将幼蛇围在其中让它们安全地晒太阳。

那么,这些蛇是在理想的产仔场所偶尔相遇,还是某种更微妙和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趋使它们聚集在一起的呢?

很久以来,一些脊椎动物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蛇类总体来说是一种不合群的动物,它们过着孤独、过分简单化的生活,仅仅受食物需要和性的原始本能所支配。但在最近的研究中,通过无线电跟踪及其他一些技术手段的观察。人们发现过去的一些认识有失客观。森林响尾蛇在野外可以活到30岁,而且一定数量的蛇仿佛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相互合作的团体内,它们之间的关系持久——在森林中部循着同样的路径活动,喜欢在同一棵倒下的树干下一起晒太阳,然后一起脱皮。有时可能出于某种需要,一群蛇还会一条跟着一条地从一个洞穴迁到另一个洞穴,而幼蛇也有跟随成年蛇活动的倾向。基因研究显示,同住一个蛇洞的蛇有近亲关系。另外,对与森林响尾蛇相似的草原响尾蛇的研究显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分泌报警信息素,用以组织群体防御或调停纠纷。

综上所述,再加上母蛇对幼蛇的特殊呵护,不难作出判断:响尾蛇的社会生活并不像们所想的那么过于简单。

为了得到更详尽的资料。科学家还需要回到实验室观察被圈养的蛇类是否认识它们的亲戚。在其他动物的社会生活中,家族关系的认同是形成高级社会体系的基础,但是过去的研究还没有证据显示蛇类有这种能力。如果蛇类懂得相互合作。它们的野外生活将因此得到很多好处。比如。一群蛇呆在一起比单独一条蛇能更长时间地保持体温,体温调节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又比如。对食肉动物来说,一群蛇比一条蛇有更大的威慑作用,更容易发起激烈的抵抗。除此以外,由于家族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基因,如果蛇以家族的形式组成的话,将使家族成员间的关系更加坚固——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说,苒育后代就是将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因此,如果帮助非直系亲属如旁系的兄弟姐妹存活下来并生长繁殖的话,就能保证与自己相同的基因继续传承下去。

在实验室里。科学家最初将响尾蛇的幼仔分开单独喂养,然后从它们中任选一些,逐一放入容嚣,在容器里已有一条与它们并不沾亲带故的蛇。结果发现,幼蛇们——至少是雌性幼蛇——与它们同窝的蛇有更多的接触。换言之,雌蛇似乎认得出自己的姐妹。这一神奇的结果引领科学家进行下一步的观察——利用基因技术检测生长在野外的雌蛇的家族关系。研究小组选择的是一些常在群栖地一起晒太阳的雌蛇。目前,这一研究仍在继续中。科学家希望能够证明:森林响尾蛇是按照母系氏族组合的,也就是说,按照母亲一边的关系形成社会群体,由不同代的响尾蛇个体组合而戚。可以期待,这一发现将进一步改变人们对蛇类的负面看法。那种陈旧的,认为蛇类是没有感情的食肉动物,过着孤独索然无味的生活。彼此同避免社会联系的观点有可能被证明是不真实的。

响尾蛇一年一度地聚集在自己的栖息地是一种自然奇观,但至今还不被一些自然学家和普通人所欣赏,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些蛇的栖息地对当地更多爬行动物来说也十分重要。现在,数量曾经十分庞大的森林响尾蛇正在失去栖息地和被过度捕杀的双重压力下迅速减少。由于没有更多的人关心这一物种是否处于积极的保护之下。这使它门的处境愈加困难。

事实上,人类对蛇类有一种天生的痴迷,这种痴迷可以帮助人们对所有不寻常的、有趣的蛇类产生欣赏之情。下次,当你在森林里遇到一条蛇的时候,你也许会被惊吓一跳。在一些神话和传说中,森林被描写成充满魔力的地方,是一个让感官敏锐起来并能迅速发现隐藏在大树后面的危险的地方。但反过来想,不存在任何危险,没有出没无常的野生动物的森林是真实的、壮观的森林吗?响尾蛇的消失一个很真实的可能,将不可挽回地改变森林,使森林仅仅成为一道舞台的布景,而不再是大自然的入口。

猜你喜欢

响尾蛇蛇类晒太阳
响尾蛇的故事
晒太阳的猫
爱晒太阳的猫
蛇类发酵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蛇类食性及其对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概述
沙漠大冒险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
晒太阳的猫
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