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很远,喀纳斯很近
2005-04-29任华
任 华
这是我所见过的对喀纳斯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东经86度54分至87度54分,北纬48度35分至49度11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是中国版图西北角上雄鸡高翘的尾翎。
喀踏上咯纳斯,即感受到她灵魂的荡溢。
喀纳斯湖畔,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中国蒙古图瓦人,他们所有的历史书写在用一种植物茎杆制成的名叫楚吾尔的乐器上。
图瓦人在隋唐时称“都播”人,元朝时又称“图巴”或“乌梁海”人,应该是蒙古族的支系。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西征时留下他们守卫要塞和牧马。从此,图瓦人便居于斯,生于斯,繁衍着祖先的血脉。
图瓦族落共有1400多人口,眼下的喀纳斯村就有700多人。图瓦人喜居山区林地,以狩猎放牧为生,四季不下山,极少与外界交往。即使放牧也不似哈萨克族转场,只在喀纳斯湖周围寻草,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当地人又称他们为“林中百姓”。图瓦人都是语言高手,男女老幼一般都会3到4种语言,平时与族人交谈用图语,学校孩子学蒙文,与周固哈萨克族交谈用哈语。图瓦语是中国现存的稀有语种。
在寻访图瓦人的山路上,两旁高耸的山峦重重叠叠地把影子倒洒在草地上,偶尔几只山鹰从头上盘过。与路伴行的是宽约十数米的喀纳斯河。河水撞击着河床里的高高低低的山石,吐着雾气一路奔腾而下。暮蔼压了下来。一曲似笛非笛的曲乐从坡下木屋处传来,曲调低婉、绵长,透着悠远,似含一种苍茫、旷达、泣诉,把一个不似魁梧的身影被树木被山峦拥着推到我们面前,吹曲老人的名字叫叶尔德西,60多岁了。他吹的乐器叫楚乌尔,是图瓦人的传统乐器。在路边有一种紫花阔叶半米多高的植物,楚乌尔就是用它成熟的茎掏空后制成的。
喀纳斯正在从梦中醒来
沿着喀纳斯湖边,一米多宽的木栈道延伸到树林深处。脚步声清晰地落在木栈道上,红松,云杉,白桦,欧洲山杨,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及许多无法叫得上名字的树在脚步声中向后移去,还有不少的开着不同颜色的花儿的灌木和小草。喀纳斯是中国寒温带草原区域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约有80多科,近800种之多。新疆五针松和新疆冷杉是惟此独有的珍稀植物。
走在这林中小道,像是在测览植物的世界。二三公里的路很快过去了,林中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只有偶而可见的散落于林中的几片桦树皮,说明这里的人迹。空气清新的有一种凉凉的甜意。透过树林向湖对岸望去,己经有了几缕阳光洒落在图瓦人的木屋上。在这样与大自然的亲近中,拒绝了污染,拒绝了饥饿,拒绝了战争,拒绝了恐怖。
在一片两旁的树木都显得开阔的地方,一块高约两三米,宽约十几米的墙体立在栈道边。墙体是黑色的,黑色之上曲曲虬虬地盘着灰白色的、凸起的图案。如浮雕一般。黑黝黝的是泥土,灰白色的是树根。黑与白相映衬,色彩鲜明,龙走蛇舞般的颇有气势。十分生动。据说,这是两棵大树枯倒后拔起了原本不深的土层。树倒下了,根却立了起来。根嵌在土里,土依根而聚合,形成如此的壁雕。生的时候,叶与叶相依,倒下去,根与根相联,同生共死,相依相扶。造物主总是给人以不可思议的神力。
树干静静地卧着,树根静静地立着,在诉说一个生命的完结,也在诉说一个灵瑰的形成,在演绎着这高山上的故事。曾经有一位联合国环境保护官员在考察了喀纳斯后,称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她的价值在于证明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喀纳斯,角角落落都透着原始、自然和美好。
喀纳斯的心脏
喀纳斯因湖而闻名,但大凡一般游客看到的喀纳斯湖仅仅是喀纳斯高山湖群的一座。在喀纳斯22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大大小小散落着300多座湖泊,是第四纪冰川期,古冰川刨蚀,冰绩物阻塞山谷积水而形成的。
湖的周围以石灰岩为主,冰川融水和雨水把风化了的灰白色岩石粉末带入湖中,湖水便呈白色。这种水质随河水汇入喀纳斯湖,在阳光和树木的映衬下,水中的矿物质依光线和气温不讨重如碧墨,变幻莫测。喀纳斯湖因此又得名“变色湖”。
喀纳斯蒙语意思为“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地方”。湖水发源于海拔4374米的中哈边界的友谊峰下,湖面海拔1340米,形似月牙,平均宽度约1.9公里,均深90米左右,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湖里生长着各种冷水型淡水鱼。大喀纳斯概念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惟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佰利亚动植物分布区,生物群落保持原始状态。保护区集冰川、湖泊、森林、草原、河流和民族风情于一地,古老神秘。在喀纳斯景区经常可见背着行囊徒步深入保护区内的摄影、绘画和探险者等。他们在喀纳斯常常一住数十日。
正午艳阳的喀纳斯湖,一池碧水,清澈如镜,望不到尽头。飘逸的白云托得天空格外的高,层林浸染,完全脱去了清晨时的清冷,变得火热了许多。湖水在这个季节已是很冷了,几个游人依然挽起裤脚试探着下水,水波一涌一涌地追着游人的脚踝,惊得他们尖叫着跑上岸来。湖中观山赏林,又另有一番情致。漫山的林木一片片色彩斑斓,桔红的白桦、金黄的落叶松、翠绿的冷杉。阳光在树丛上打着滚儿。雪山与蓝天相依,山峦与天空相吻。
湖心岛只是一块露出水面的巨石,但让人惊诧的是,这里依然古木参天,苍苍郁郁,又另是一处独立的世界。四周陷入无边无际的宁静之中,连湖水推浪的声音也被旷达的自然淹没了。山静了、树静了、水静了,连天上的云也静驻了,所有的人似乎凝固了思想,凝固了时间,似乎灵魂出窍,聆听大自然心脏的跳动。
宽阔的湖面上密密地倒浮着一根根枯木,排列齐整,树皮多已朽落了,露出灰白色的杆,光滑得有如打磨过,长廊般地与雪山相映,蔚为壮观。这就是充满神奇与想象的谜一般的咯纳斯“枯木长堤”。这里是湖的上游,湖水静静的冲击着岸堤,没有明显的入水口,湖水顺势而下,数公里长的枯木却人工筑就般留了下来。是“奇”也是“谜”。原来,湖口有几个地下入水口,上游林木倒落水中冲浮而下,下游的风遇山谷阻挡改变方向逆流而上,将浮木旋回吹于此,围着湖岸,圈成了木堤。木堤随着水的涨落还上下浮动,人走如筏。故而又有“浮木长堤”称。这亦是喀纳斯湖的奇景之一。
此时此刻,人在哪里
喀纳斯湖泛着绿幽幽的波光静静地卧在山下,一脉脉山隔划出了一弯一弯的湖岸,完全没有了游湖时那般广阔的感觉,倒像一个睡卧的美女,那般悠闲,那般恬静。两边的山倒映在湖中,山水如图。游人们忙着拍照留影。喀细斯湖一直流传有“湖怪”之谜。传说湖中有巨大的怪兽,呈红色,能喷雾行云,经常吞食湖边饮水的牛羊。这个沸沸扬扬的传说却引得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更给喀纳斯湖增添了许多的神秘。
喀纳斯50多公里处,有一个叫阿合贡盖提的地方。大山里难得见到这样一大片宽阔而平坦的谷地,坦铺着数十公里的草场。远远的地势稍高的滩地上,几十座石雕人像无傍无依地静静的耸立在那里。
石人无言,用他们的姿态与神情在诉说这片土地的历史。这些石人已有1000多年了,是哈萨克民族的文化遗迹。没有了山的遮拦,风在开阔的草地上呼呼地大声作响,给空旷的草原添了几分萧杀,像是千军万马枕戈待发。
没有人明白草原石人的意义。就像没有人明白草原石人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没有依傍的地方。它们用无言的耸立诉说一个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对文明的企盼和阿合贡盖提生命的力量。
远远的山上,喀纳斯越来越远。一段历史,一湖壮美。我想起一句话:天堂很远,喀纳斯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