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教学的争议和反思
2005-04-29许汉
许 汉
(一)
问题:
如何处理好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方式方法的关系?
情境:
2001年,重庆,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第五届年会,与会代表认真地在观摩网络教学。一些课的课件制作精美,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熟练,借助计算机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但教师只忙于电脑平台的操作,对学生学习状况“无暇兼顾”;学生桌面再没有课本及“文房四宝”;只闻打字声,不闻读书声;原来学科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淡化了。一些与会代表开始投入质疑的目光,发出不同的议论声。
反思:
对教学媒体的运用,目前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传统的媒体简便实际,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太高,能够不用就不用;一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鲜明,传统媒体过于落后,不利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特别是一些网络课,往往以网络技术取代了传统媒体。比如数学课的实地测量,却用荧屏绘图测量;写字、作文的笔头练习,却完全用打字代替。这次观摩课引起的争议就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方式方法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会上作课例综合讲评时强调:在重视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方式的互补。
网络教学应该避免如下误区:荧屏功能不应取代课本功能;人机互动不应取代师生互动、人际情感交流;网络技术优势不应取代教师语言艺术;打字不应取代写字;上网操作不应取代学科教材原有的基本训练;网络资源的拓展运用不应取代学科实践能力的严格训练;少数精英的练习不应取代全体学生的练习。
评课后,教师反应强烈,特别是对提出的应避免的误区,教师们认为针对性强,导向明确。
(二)
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如何跟上网络教学的改革?网络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如何同步协调?
情境:
2002年,甘肃兰州大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西部行”教学骨干培训班。我负责辅导学员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通过辅导课,学员学以致用,自己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当学员自我介绍展示作品时,发现差距很大。任计算机课的学员,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充实,但未能突出教材特点、重点,教学方式陈旧。任主科教学的学员,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体现新课程理念,课件制作粗糙,未能更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基础好,教学经验丰富的学员,则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两者整合得比较好。这些学员介绍作品时,引来自发的阵阵掌声。
反思:
推广网络教学,普遍的问题是网络资源缺乏,课件制作困难。一些学校经常争议,教师要不要花精力制作课件或网站?特别是小学的课件制作,主科教师技术跟不上,计算机教师做了不顶用。西部学员展示作品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缩影。
网络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在于:一是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教师既要掌握课程理念、教学规律;又要提高信息技术、驾驭网络课堂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主科教师要优势互补、协调合作。二是加大资源库(或专题网站)建设的力度。不仅重视课件制作,还大力开发制作课件的资源。每间学校、每个学科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制作专题网站,为课件制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尽量减少教师制作课件的精力耗费,更多是“来科加工”,而不是“白手兴家”。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是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同步。课件的制作不仅是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更重要的是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好的课件、专题网站必须为实现网络教学的学习目标的整体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
问题:
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使网络教学有别于一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情境:
2003年,广州,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教学大赛。来自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教师异地借班上课。会场提供了比较好的网络环境,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大多数学生上机操作都比较熟练。上课的教师带备预制好的课件,按原教学设计上课。执教的教师虽然都是来自名校或实验学校,但展示课的水平却不尽相同。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些课并没有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停留在以教师操作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荧屏功能停留在展示情境、供学生浏览阶段。
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目前许多学校班级都是运用课室的平台,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组合进行教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切合多数学校的实际。而网络教学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上了一个层次,对网络环境的运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网络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都有别于一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些网络课往往只具网络教室上课的形式,没有网络课的实质。学生并没有充分运用网络环境独特的优势自主探究,荧屏浏览多,实机操作少,是“展示型”的课,而不是“操作型”的课,大大浪费了网络环境的资源。
教学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确定如何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定运用网络教学,就必须从教学设计、课件设计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通过电脑操作、网络应用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探究学习空间,有更多的学习信息容量,有更活跃的网络互动交流。在教学模式上,必须从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拓展延伸多方面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及其独特的功能。
(四)
问题:
网络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发挥优等生的专长?
情境:
2004年,广东佛山市,参观一些以网络教学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悬殊较大,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跟不上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学生上机操作活动往往匆匆走过场,未落到实处。教师让学生的当众演示、评价学生的成果也多是选优秀学生。其中有的从低年级开设的网络教学实验班(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确实比一般班级高,上课时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很多,课堂教学节奏很快,教学容量大。但听课后,争议颇大。有的认为教学效率很高,有的认为未落到实处,中下等生并未跟上。
反思:
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学有所得,达到既定目标。一些网络教学实验报告的数据,往往不是来自全体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值,而是以少数精英学习的典范作为普遍成功的事例。一些教师上课过于偏爱优秀学生,网络活动未能“一视同仁”,出现了网络教学的虚假、浮夸现象。这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教学观念上剖析其原因。
网络教学必须改变以少数优等生的操作取代全体学生的参与;改变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统得过死,无视学生程度的差异。教学设计必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网络资源应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都应具有弹性。每个学生都应学有所得,优秀生应学有所长。例如网上拓展延伸的内容,应分层次地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生可选择更大的容量,更具深广度的信息学习。学生的学习心得、网页制作更应因人而异,各具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