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里尔克的散文艺术

2005-04-29

当代人 2005年9期
关键词:茨威格里尔克罗丹

史 奇

长期以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习惯:读诗读中国的,听音乐听西方的。而且自以为是屡试不爽的。当然,这也有我的道理:由于诗歌的抗译性,外国诗歌经翻译后其诗美大打折扣,而中国的音乐杰作实在有限。所以,一直以来,我对外国诗人的作品一直很漠视,包括诗人的散文和小说。最近,我因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里尔克的散文,才知道我这个标准的大谬不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去年我于旧书市场上淘到了一本里尔克《致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冯至译,三联书店1993年版),当时顺手读了第一封,里尔克对写作、文学与人生的独特理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当时因忙于别的课题就放下了。今年4月,我读到了我喜爱的作家茨威格的散文《告别里尔克》,作为茨威格这一水准的作家,他对里尔克的推崇到了崇拜的地步,再次引起了我对里尔克的关注。“五一”长假期间,2号那天我用一天时间细读了《致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越读越佩服。接着,开始读百花文艺版《里尔克散文选》,时断时续,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读完,对里尔克散文艺术有了大致的了解,以蠡测海,管中窥豹,愿意与有兴趣的朋友进行交流。

里尔克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文章充溢的浓郁的诗意。不管是评论、随笔还是书简,不管是洋洋数万字的专著还是寥寥几句的短简,前者如《奥古斯特·罗丹》,后者如《致克拉拉·韦斯特霍夫》,都有或浓或淡的诗意在其间,让读者的心灵感受到润泽。这是一个天才诗人才情的自然流露,他已经到了随意挥洒皆成珠玑的境界。比如在《印象派画家》的开头,他这样评论她们的作品:“这些绘画,就像陌生的深邃的目光,掠过渺小的观众的头上,向太阳望去。”比喻奇特,能够一下子抓住事物本质特点,让人叹服他运用文字的高超技巧。而在《沃尔普斯德画派导言》中,他这样来描写大自然:“或者应用随风飘动的花瓣,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跳跳蹦蹦的风儿,营造一个欢乐与和善的瞬间”,我们可以欣赏他对自然现象的敏锐细腻的感觉和表达,这样的段落在他的文章中俯拾皆是,使读者如行山阴道上,移步换景,处处给人艺术享受。

密集的意象,这是里尔克散文又一个鲜明的特点。由于里尔克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深刻思考,他的文字具有那种直抵事物本质的非凡的能力,他的片言只语胜过普通作家的万语千言,这就使他的文章具有密集的意象,巨大的信息量,一篇短文既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又给读者巨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冯至先生说他的短文《论山水》“胜过一本论艺术的专著”。我们再来看他在《沃尔普德斯画派导言》中这样来论述大自然与画家的关系:“桦树、沼泽、茅屋、草原、人、傍晚和白天,它们当中没有两样是相同的,在他们当中也没有两个时辰是可以混淆的。”这样短短的两句话就涉及到时间、空间及自然与艺术家的关系。

瑰丽的想象力,这是里尔克散文的又一显著特征。在里尔克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时时看到他非凡的想象力,如天马行空,在宇宙间任意驰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比如他写俄国画家列维坦,“他感觉到俄国春夜的奇妙的忧伤,在秋天披金的白桦的光辉,伏尔加河水的寂寞的辽阔,把这些在他的绘画中描述出来。”时间与空间,颜色与声音,客观与主观,动与静,人与事,在里尔克这里的转换是流畅的、随意的,不着痕迹的。再如,《论艺术》的结尾,他把艺术家的探索比做不可测量的水井。“各个时代站在它们的边缘,把它们的判断和知识扔石头一样扔进未经探测的深处,然后倾听。几千年来,石头不断掉下去。还没有一个时代听见了到底的声音。”在这里,我们再一次领略了他想象力的非凡和文字的犀利,除了里尔克,很难有人这样来描述!

自然,里尔克散文的特点远不止上述三点,笔者只是举其荦荦大端而已,仅此已足以看出里尔克散文艺术的巨大成就。那么,里尔克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呢?除了他诗人超常的禀赋外,是和他超脱凡俗的价值标准和后天的执著追求分不开的。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价值标准,里尔克一直持保留甚至批判的态度。他的流传很广的名言就是:“在生活和伟大工作之间有一种古老的敌意。”艺术大师罗丹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伟大艺术家。他一直把罗丹当成自己的老师。但他认为,“罗丹在获得荣誉之前是孤独的。荣誉的到来,也许使他更加孤独。因为荣誉毕竟只是积聚在一个新名字周围的一切误解的总和。”好一个“一切误解的总和”,不是过来人是讲不出这样的话来的。该书写作时,他只有二十七八岁,已经见出思维的深邃和价值标准的超凡脱俗。他毕生追求的是真正的艺术标准,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在这样的标准指导下,他博览群书,漫游欧洲,广泛地汲取艺术的营养,寂寞而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走去。他得到罗丹的面传亲授,到俄国拜访托尔斯泰,近距离接受托翁的思想熏陶,使自己如醍醐灌顶,境界大进。他广泛阅读欧洲各国优秀作家的作品,吸收他们的优点和技巧。在梅特林克、托马斯·曼、黑塞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多年,他就阅读了他们的作品,写成书评发表,准确地概括了他们的风格,给予高度评价,让人对他的敏锐和鉴赏力深表钦佩。

我国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里尔克的成功是和他的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他的朋友中有许多是当时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大作家、艺术家。除已提到的罗丹之外,还有罗曼·罗兰、赫尔曼·黑塞、安德列·纪德、保尔·瓦雷里、斯蒂芬·茨威格、维尔哈伦等。对于浪漫多情的里尔克,更重要的是他那些红颜知己,如半是导师、半是情侣的莎洛美,后半生的知音塔席克斯侯爵夫人,和他结合又分手的克拉拉·尹韦斯特霍夫等等,这个名单比他的同性朋友还要长。她们在和他交流艺术感受的同时,更让他享受了美丽异性对心灵的滋润。

里尔克虽然有那么多重要的同性和异性朋友,但“他只献身于艺术,献身于作品的神圣的孤僻和寂静的苦行”(茨威格语)。他虽然只活了5l岁,但已经成为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散文家。

猜你喜欢

茨威格里尔克罗丹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如何写作艺术评论——青年里尔克和他的《罗丹论》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严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