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课”断想

2005-01-29崔小春

人民教育 2005年8期
关键词:听者说课圆明园

崔小春

说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念,口头表述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的一种教研形式。通俗地说,就是阐述“教什么内容、为什么教这些、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由于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创新过程,能凸显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又具有时间短、操作方便的优点,所以说课经常被应用在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师招聘、新教师上岗、教研组备课等教学、教研、竞赛之类的活动中。现结合自己说课的实践及听同行说课的体会,谈谈个人对语文学科说课的一些浅见。

一、说课的着力点。

说课,其着力点在“说”和“课”两个字上,“说”是表述形式,“课”是表述内容。说课能否生动、深刻、吸引人,说课者的说功是关键。要达到好的效果,说课者在说课时要合理地用好三种语言:一是陈述性语言。在说课时大部分使用的是这种语言,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说教学程序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操作意向的描述性部分和理论依据部分,都要使用陈述性语言。由于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同行,陈述性的语言尽量要做到言简意明、有条理。用好这种语言,容易拉近说者与听者之间的距离,让听者明了说者的意图及具体的操作策略,从而让说课变得有亲和力与感染力。二是课堂语言。这种语言在说教学程序这个环节中用得比较多。说课者在预演课堂中将会出现的教学情境时,要把自己的身份由说课者切换为课堂上的教师,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课堂语言把预设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听者的眼前,把听者带到预想的教学情境中去,这是课堂语言在说课中的独特魅力。如在说《赵州桥》一课时,在说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说课者可以这样说: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我拟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这样说:“同学们,1991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汹涌肆虐的洪水沿着大河湖泊咆哮而下,沿途坝毁桥塌,给沿岸的广大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洪水过后,人们发现有一座桥尽管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岁了,却仍然巍然挺立,安然无恙。大家觉得很奇怪,纷纷赶到那儿去一睹这座桥的风采。今天老师也和大家一起到河北省赵县的?河上去瞧一瞧,大家愿意吗?”引号里的这段导入语,说课者要用课堂语言描述,注意把握语速、语调,就如同面对学生一样,尽量运用语言艺术攫住听者的心,激发听者探究的兴趣,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新课导入的艺术和语言魅力,用好课堂语言能让说课锦上添花。三是肢体语言。尽管说课只是说课者的单向活动,但是如果说课者能充分运用好肢体语言,会为自己的说课增色不少。因为说课面对的是同行,所以说课者不能手舞足蹈、目中无人,特别是要注意和听者做好眼神交流,不溺不倦,不媚不冷,在平等中温情交流。

虽然说课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但精彩的说课,往往把内容与说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略偏重于说教学设计。切不可舍本逐末,为赋新奇强说理,而具体的操作措施轻描淡写,整个课的设计只有个模模糊糊的框架。说课之道,关键是把握住“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展示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理解的深度,展示自己对学生学情把握的准确度,展示自己在教学设计上的独到之处,这才是说课成功的根基。“说”是形式,“课”及“课理”是内容,只有做到形式与内容辩证统一,才能达到预期的说课目的。

二、说课的主要内容。

说无定法。说课虽然有一般的程序要求,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有以下内容:

1.说教材。大家都知道说教材就是说明如何依据某一课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介绍该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前后课文的知识联系,还要进行简单的教材分析,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说明自己对教材的处理以及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在这个环节中许多老师受到了“教参”的束缚,泯灭了个性,大家都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含义,一样的教材,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一些老师往往把“教参”当成了圣经,在说课的时候,相同的篇目,经常会听到完全相同的教材分析,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分析理解却在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如人教版第六册第十八课《火烧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师用书”上的教材说明是:这篇精讀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好句。

作为教者在与同行探讨《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教学处理时,仅仅依据“教师用书”上的解读是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的,厚积方可薄发。虽然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说教材也是教师在准阅读教学阶段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说教材体现了说课者对教材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当然听者也希望听到说课者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火烧云》这篇课文,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美文,作者通过优美的词语、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这是一篇写景诗,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更是一曲唤醒读者热爱生活之情的歌谣。因为萧红生活的时代是旧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唤醒民族意识的觉醒是萧红作品的主题。即使在今天,这样的主题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仅仅是欣赏自然景色之美与在欣赏美景之中品味生活、感悟生活、感激生活、热爱生活,就很有启发性。这是完全不同的阅读境界。当然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见解,说课的老师要敢于大胆地用自己的文学积累去剖析自己的阅读体验,创新自己的阅读见解。

2.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情,教法、学法也相应变化。切不可盲目跟风,把时尚当成救命的稻草。教法、学法的选择应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落脚点应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3.说教学过程。这是说课的核心部分,既要说清准备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借助何种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又要说明自己这样实践的理论依据。有些老师在这个环节上过度追求语言的对仗、华美、新奇,过度追求理论依据的前沿、全面、经典,忽视了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忽视了对画龙点睛之处的重彩渲染,导致本末倒置。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预演3、4自然段的教学时,两位老师说课如下:

甲老师:在教学3、4自然段,也就是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这一部分时,我拟用创设情境、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通过读书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领略圆明园辉煌灿烂的过去,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乙老师:在教学描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这一部分时,我准备从“读、说、游、赞、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3、4自然段,整体感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然后请学生说说圆明园中哪些景点或收藏吸引了自己。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游览过去的圆明园。再让学生对着定格的画面说说自己心里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而且四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读、说、游、赞、读”能帮助学生由境入情、披文入情,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

两位老师都尽量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甲老师侧重在理论层面的表白,乙老师侧重于操作层面的陈述,但在听者的心里,哪种“说”更有研讨的价值,更符合现代说课精神,那是不言而喻的。

三、说课要注意细节。

1.读稿。一般的说课时间是10分钟~15分钟,在说课之前一般会给说课教师1小时~2小时的准备时间,一些老师基本上能成文,到时候“读”给别人听,这样说课者心中就不慌了,表面上也能給人流畅的感觉。其实,说课应该称为“演说课”,要求说课者把为什么这样教和指导学生怎样学的理论依据“演说”给同行听,因此说课者要尽量脱稿,草稿充其量只能是个“演说”提纲,要增加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说课,尽量争取把听者的注意力、思维引入到自己的预设中去,使听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2.板书。由于受说课时间的限制,有些老师在说课时不板书。其实,在说课的过程中适当地板书是非常需要的。如在介绍自己的说课篇目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教材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也可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板书可以向听者展示说课者的书写才华,又能牵引听者的视线,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关键是能让听者知晓本课的重点。

猜你喜欢

听者说课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劳工(外二首)
游圆明园有感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圆明园里过大年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微课, 英语教学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