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中的创造演绎课程的精彩——
2005-01-29蒋友峰张敏朱利霞
蒋友峰 张 敏 朱利霞
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
生存教育的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应对在特定状况下影响自身生命的突发事件或紧急事故的意识与能力。它包括侵扰防范、自然灾害求生、火灾逃生、野外生存、居家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获得生存的基本常识,掌握求生技巧,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危机的能力; 经历从感知生存技能到积累生存知识、从积累生存知識到理解生存、理解生命意义的过程;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积极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关注个体生命、关爱他人、社会。
《学会生存》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他们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因此,这门课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发现、提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必须贴近现实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探究、专题调查等活动。第三,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有权在教学文本选用、课程组合、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自主决策。第四,提倡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阅历水平,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时段,设计出不同的课型。比如,知识性很强的交通安全课采用活动竞赛方式; 人工呼吸课则采用实验探究形式; 野外生存课采取专题调查、观察探究(如观看美国电影《浩劫重生》)、模拟探究和野外生存挑战赛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综合能力及意志的锻炼;很难模拟的“自然灾害”课则以学生论坛方式为主, 辅以游戏活动。下面介绍有关生存技能教育的两个课例。
教学案例一(蒋友峰提供)
“火灾逃生”是高一生存技能模块的第二个学习主题。依据火灾逃生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整个主题教学采取了四种形式(共8个课时)专题报告、参观观摩、模拟探究和实战训练。参加人数:全年级12个班718人。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体验在居家、公共场所等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和技巧,拨打“119”的方法以及防毒、灭火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从感知到模拟再到实践, 教学思路体现“了解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和渐进原则。
第一阶段
专题报告: 聘请宝安区消防大 队特勤中队队长作专题报告,介绍、 分析典型火灾案例起因、后果及逃生 方法与防毒、干粉灭火器的使用等。
参观观摩: 组织学生到区消防 大队参观消防知识图片、消防器材 展; 观看纪实片:江西南昌万寿商 城火灾;湖南衡阳商城火灾。观摩消 防战士实战演练:灭火、高空喷水、 高空救人、高层逃生、徒手爬墙等。
第二阶段 模拟探究, 包括合作学习、模 拟情景、探究巩固。
内容有: 实验室火灾、居家火 灾、公共场所火灾、森林火灾等情 景下如何正确拨打“119”电话求 救、应采取哪些措施等。模拟事件 可自编自演, 不受课本局限。
①合作学习。主要环节:个人 自学—集体讨论—剧本编写—表演策划—彩排预演。
②模拟情景。提醒学生们注意 观看,找出错误可以加分,阐述正确 方法也可以加分。每场大约3~5分 钟。每场演出后,由学生进行点评, 根据表演情况评选出表演之星。
以下是其中一个剧本—— —森林 大火逃生。
〔人员有:旁白者、远足小组成 员(甲、乙、丙、丁、戊)、消防员、 119火警中心服务台人员。〕
旁白:暑假的一天,风和日丽,几个高中生相约去“赵本山”远足。
甲: 指南针? 乙: 有。
甲: 地图? 丙: 有。
丁: 我还带了手机呢! 戊: 虽然去过几次, 但我们还要看一看地图,熟悉一下环境。
(远足小队围在一起研究地图。)
戊: 准备好了,Lets go。
旁白:到了中午, 他们几个有点儿疲倦了, 又有点饿, 他们决定就地休息,生火野炊。
乙: 吃得好饱, 我们继续走吧,消化消化。
旁白:他们就这样离开了休息的地方, 却忘记了把火熄灭。
在短短的时间内, 燃起了熊熊大火。
丙: 好臭,怎么会有一股焦味 丁: 是烧焦的味道, 你们看(指着背后的大火。)
甲: 怎么办呀, 是森林火灾。
乙:不用怕。
来,我们去救火,把火扑灭了,我们成为救火小英雄,各大媒体采访我们,哈哈哈,太好了 戊: 你别做梦了,火势这么大还没等你把火扑灭, 就牺牲了。
丁: 对, 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报警。
(拿出手机) 火警电话1—1 9—……没有信号。
丙:我们快想办法离开这里吧 甲:(从背篓拿出水和手帕)我们先要用湿布捂住嘴巴和鼻子, 还要把自己淋湿。
戊:生存课老师教过我们遭遇森林大火,要顶风逃出,寻找天然防火带 乙: 那什么是天然防火带呢? 丙: 就是那些比较空旷的地方,树木比较少的, 啊, 还有河流也是最理想的防火带。
甲: 我好怕啊。
乙: 不用怕,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一定能逃出去的。
(逃离中……) 丙: 这里的植物快被烧光了自然会熄灭的。
丁: 看来我们已逃离出来了 快从这里下山报警吧。
旁白:他们背着火海赶紧下山。
丁: (打119 ) 喂— —— 服务台人员(下称“服”):您好, 这里是119火警中心。
丁(紧张地): 这里有火灾, 快来救火。
服: 请说清楚着火地点。
丁: 就是, 就是……我很紧张啊, 我找另一人跟你说吧。
戊: 喂, 火灾地点就是赵本山××寺南部。
服: 赵本山××寺南部, 好, 我们马上到。
旁白: 过了一会儿, 一队英勇的消防员赶到火灾现场, 把这场大火扑灭了。
③探究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对表演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 澄清某些模糊观念,统一认识。评议过程中, 教师结合有关课本知识, 进行知识拓展。
第三阶段
实战训练:2004年11月9日下午,足球场。
准备:第一,制定此次活动的评分表和纪律要求。第二,准备活动器材(液化气罐7个、A BC 干粉灭火器30个、油桶7个、毛巾若干条)。第三,聘请区消防中队专业人员7 人作演练指导。
内容:1.高层建筑物遇险后的逃生演习。2.匍匐逃生比赛。3.灭火演习、ABC 干粉灭火器使用。4. 防毒演习、防毒面具使用、湿毛巾简易防护。5.小结,宣布各班成绩。
活动开始: 由总指挥发令,拉响警报, 施放烟雾,各班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按照指定路线有序撤离。引导员注意纠正违规同学的行为。灭火演习: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按秩序进行液化气和石油着火后的灭火演练。由外聘教师和工作人员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案例反思
1. 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
对于纯粹的知识传授模式的超 越,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书本知 识走下讲台, 变成实际的灵活的技 能,但也会带来这樣的疑问:成年人 的生存能力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磨 难以后才形成的。在课堂上、在校园 里、在模拟的环境中能否真正培养 这样的能力?我们承认,这肯定是有 差距的,但是否进行这样的教育,用 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生存的知识与 技能,对学生来说却是大不一样的。比如,“火灾逃生,消防演练”活动就 使学生学到了不少有关消防方面的 知识,学生的消防意识和应对突发 事件的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 到消防大队参观,学生看见从液化 气罐喷出的数米高的火焰, 畏缩不 前, 但在后来的实战训练中连女同 学也争先恐后拿着灭火器往前冲, 动作准确,有条不紊。更值得庆幸的 是,学生能学以致用。2004年8月 的一天,曾诚同学就独自在家,有效 地将一场突发大火遏制在始发阶段。
2.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学会生存》课程是一门综合性 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与其他课 程差别很大, 因此无法像其他学科 那样,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主要 的评价标准。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本 课程的特点, 将学生表现、学习过 程和技能学习情况等作为评价内 容, 力求创建较为个性化的评价体 系。例如,在“煤气中毒,打‘120求 救”一课中, 由12位学生组成的评 议组对同学们的模拟情景表演进行 评价,内容包括:参加人员、知识 性、逻辑性、创新、旁白等。在探究 巩固阶段,老师给找出表演者错误 或能够阐述正确方法的小组加分, 以激励学生参与讨论。各项分数均 为等级分。活动结束, 由班长宣布 小组的成绩及表演、旁白、评议之 星; 将同学们的个人成绩比照小组 成绩,再给表演、旁白、评议之星 及编剧导演个人加分。这样的评价 方法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起来, 学生更加愿意参与、积极思考、张扬个性。
教学案例二(张敏提供)
坦白地说,“防范性骚扰”这一课题,我一度打算放弃。其中原因很多,首先担心初一学生能否接受“性骚扰”这个敏感话题?家长和学校呢?如果上的话,又该给学生讲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收到最好效果?怎样才能避免其负面的影响?这些问题我觉得自己很难把握。再三权衡之后我打算放弃这个课题。
虽然做了这样的打算,但我仍觉心有不安,还是以“青少年+性骚扰”为关键词,在Google 上搜索了一下,其结果令我震惊。那么多残酷的案例让我知道,其实性骚扰并不是与校园无关, 有不少性骚扰性侵犯的事件, 正是发生在那些懵懂无知的孩子们身上,而且这些事件对他们的伤害,除了身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一生。
看着这些残酷的现实,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敢想象类似事件是否会发生在我的任何一个学生身上。但是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回避,为什么不教授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 给学生增添一道生命的防护栏呢? 设想一下, 如果案例中的那些孩子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知道如何去避免和应对这类事件的话,结果应该会有所不同吧。我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下定决心要把这一堂课上好。
我开始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分析大量的相关案例, 并请教了心理学和公安系统的一些专家。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教学设计。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还特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去了解学生对“性骚扰”的认识和态度。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了解到,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听到过性骚扰这个词语,但是对性骚扰的含义并不真正了解,不少人认为性骚扰就是狭义的动手动脚,而几乎绝大多数人认为性骚扰只会发生在女生的身上,不少男生还多少有些暗自得意。大部分女生提到性骚扰都觉得难堪, 有六分之一左右的人会因此检讨自己,认为行为不检点的人才会招致性骚扰; 有十分之一的女生在遭遇“性骚扰或者性侵犯”后会考虑自杀,这一比例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也最让我觉得痛心。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考虑之后, 我最终决定以下面几个知识点为突破口来上这一课。
首先是基础知识方面, 包括“什么是性骚扰”、“性骚扰有哪些表现形式”、“性骚扰最常发生在哪些场合”、“怎样避免遭受性骚扰”、“万一遭遇性骚扰该怎样正确应对”等基本常识和技能。其次是消除学生对性骚扰的一些错误认识, 包括“遭受性骚扰是否是自己的错”、“性骚扰是否只会发生在女生身上”这两大问题。此外, 我觉得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女同学懂得珍爱自己, 男同学学会尊重女性,这一点对于处在各种思潮影响下的中学生来讲,可以说尤为重要。最后, 还需要避免矫枉过正, 防止教学生“防范性骚扰”带来负面影响, 引起学生的社交恐惧。
虽然说选定了课堂内容, 但是教学形式也很关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希望我的课堂活跃生动,尽量淡化“性骚扰”这一敏感话题带来的尴尬气氛,也不希望因为涉及到“刑事案件”、“法律”、“判刑”等一些严肃字眼而让课堂气氛沉闷。我期望在这个课堂上,“性”、“性骚扰”不再是难于启齿的字眼儿,而是与“天气”一样,可以大方谈论的事情。所以,我以真实案例为依据,以学生的讨论和表演为主线,逐渐深入探讨,把所有的知识融合在讨论之中。
考虑到学生们对“求助信箱”的方式比较熟悉, 也比较容易接受,乐于参与, 因此我将整个课堂模拟为一个“求助信箱”栏目组, 所有同学分组成为五个编辑部, 每个编辑 部都收到了一封“求助信”, 分别是 《公共汽车上的性骚扰事件》、《班主 任的“特别”关心》、《放学路上的暴 露狂》、《男生也会遭遇尴尬事》、《害 怕与异性接触的女生》五个案例, 代表了五种不同情况的性骚扰事 件。各编辑部成员研究讨论“求助 信”的内容, 参考信后所附的提示,。研究最佳解决方案, 并且将信的内 容以及自己建议采用的应对方法表 演出来。每一小组表演完毕之后,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相关问题, 该小组成员负责回答。每一小组活 动结束之后, 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 和知识拓展。最后, 由各小组推选 、成员组成的评委会还会对各小组及 ”个人的表现当场打分, 包括组员参 与度、编剧合理度、表演逼真度、知 识准确度、答复满意度五个方面。
精心的课堂设计取得了比预想 更好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 非常活跃和敏锐,在剧情中加入了 很多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所有的学 , 生都热情高涨, 部分小组甚至是 “全民参与”, 学生们的表演也非常 到位,丝毫没有我担心的那种扭捏。自由问答部分,大家更是妙语连珠, 精彩纷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更让我欣慰的是这样两句话。
“老师,原来我们觉得性骚扰是 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但现在我们可 以很轻松地把它讲出来了。”—— —一 个内向的女孩子课后偷偷对我说。
“老师,你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 结。谢谢你,老师。”——这是一个不 — 知名的学生留在我Q Q 上的一句话。
我很开心又教给了学生一项自 我保护的技能, 更开心的是,所有 的学生都能够从这项技能中,得到 更多他们需要的东西。
生存教育课的开设, 不仅使学 生通过课堂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结 合,掌握了生存知识与技能,也给我 , 们老师提供了反思传统课程与教学 观念的绝好机会。在这一摸索过程 中, 我们不仅要思考课程的定位和 目标追求,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适切性, 还必须思考教学过程反过来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影响,对课程目标的修正, 相应的评价方式与课程定位的匹配, 等等。作为过去只是执行课程标准和教材意图的教师, 现在我们被放在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内, 被要求有系统的视野,有相当高的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素养。这是微观的教学经历所不可能带給我们的独特的体验和收获。同时, 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既是演习课程思想的战场,更是诠释、生成、反思、创新课程思想的广阔空间。只有当课程思想具化 成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 校本课程 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的“课 程”。因为这个过程,是在一步一步地逼近我们学校的教育哲学,更是 在逼近我们实际的资源与能力, 逼 近每一所学校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