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生成”乃校本课程的独特活力

2005-01-29刘晓晴

人民教育 2005年6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校本学会

刘晓晴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指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 进行学校自己的课程开发①。由于学校自身开发力量较之国家、地方课程开发力量要薄弱,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很难操作,即使开发出来也难以获得高质量,容易造成新的资源浪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要在选题上寻找学生发展需求点和国家、地方课程内容空白点的重叠区, 既可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又可体现校本开发的价值; 二是要尽最大力量整合校外课程资源, 并且着眼于课程建设的动态发展过程, 实现校本课程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与本校相关联的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学会生存》。

一、确定开发领域与开发理念。

1. 生存知识与技能状况及 学生其需求调查。

“有生命的存在而后有教育”。出于对生命的呵护和对学生一生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 我们决意要为 ②学生补上“学会生存”这一课。但要把这一想法变成名副其实的课程, 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必须详细地了解学生在生存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和需求情况。

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从日常生活安全、校园内外安全、自然灾害与自救、野外旅行安全、社会生活安全五个方面,编制了《中学生生存知识问卷》,对本校高一和初一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和初中生对生存知识的掌握差别显著; 父母对于孩子生存知识的教育多半处于自发自在状态, 缺乏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中学生对“日常生活安全”与“社会生活安全”知识的掌握,要好于对“自然灾害自救”和“野外旅行安全”知识的掌握。

从问卷中我们还了解到:“当生命遭受侵害时”,有超过85%的学生(高中生86.5%,初中生91.6%)持有“为了不连累父母,只能求助于警察”的想法; 不到2%的学生表示自己“曾参加过相应的培训或演练”;多半学生对半数以上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但约有75%的学生自认为对生存含义有“很深刻”或“较深刻”的理解,表明中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 可能存在盲目自信的倾向,等等。

这些调查, 使我们真实地、多方面地掌握了学生的需求状况, 为我们设计课程内容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决策依据。

2.现实课程资源分析。

教育需求确定下来了, 还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以确定我们究竟能不能开发这门课程以及在多大的范围内进行开发。

综合分析学校规模、地理环境、硬件设施、教师与学生资源、家长群体和社区资源发现, 我们的优势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各种教学设施齐全;区委、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学校工作,区消防、卫生、防疫、质检、环保等机构完善,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经济产值较高,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大,可以为课程开发提供经济支持。

劣势在于,教师年龄结构欠合理,科研积极性不够高;学生数量较多,管理工作艰巨。

更重要的是,在生存知识与技能领域, 学校自身不具有任何专业优势, 教材编写也只能利用有限的暑假时间,仅凭学校内部资源建设《学会生存》课程,是很难实现的。

但是,学校有着良好的地理资源和颇具潜力的学生资源,与之关联的家长与社区资源广泛涉及生存的各个领域, 尽量整合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可能生成《学会生存》课程, 而且还会带来勃勃生机。

考虑到无论怎样吸纳校外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只是开发课程的“业余选手”,无法与国家课程开发的专家相比。

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课程生成过程,使教科书、课型等课程核心内容, 伴随着我们的实践和实践后的思考、学习不断成长。

这样,我们确定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整合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校本课程。

二、开放而动态地吸纳课程建设力量。

1.整合社区资源,生成《学会生存》的文本。

学生的生存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 不仅包括前述的求生领域里的知识与技能, 也包括为适应生存而必须具备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但这些领域里哪些才是最需要的呢? “课程”从某个角度来说, 就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的集合体。

筛选出这些精华, 需要大浪淘沙般的精神和过程。

生存,即生命的存在。

《学会生存》课应该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或紧急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增强其生存的悟性与技能。

围绕这个目标, 由本校教师组26 人民教育2005.6成的教材编写委员会依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资源分头搜集资料同时向全校师生征集案例, 经过近一年时间, 基本完成了初稿。

初稿是粗糙的, 这样的教学文本是无法面对学生的。

《学会生存》一书中涉及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诸多机构, 我们便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选题,求得他们的肯定和支持。

他们积极联系相关行业的各部门帮忙审阅初稿。

消防大隊的同志们还专门开会, 对初稿开展讨论, 使校本课程的科学性获得基本保证。

质检部门提出应将“做合格消费者”的内容编入教材; 老司机们提出要加入“驾车求生”的技能……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

我们还听取课程专家的意见,对其结构和布局作了调整使教材让人爱看, 看后有收获,又具有教学文本的基本规范。

2.动态开发才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1)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动态开发者。

对于校本课程来说, 虽然教材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但也只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一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教学领域里的开拓创新、充实和丰富,使之成为真正的“校本”的课程。

目前,考虑到学校已有的课程安排,将《学会生存》作为初一的必修课和高一的选修课开设。

依据《学会生存》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搜集相关视频、图片、文本资料科学实验等资源,构建教学的主题单元是任课教师的基本工作。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的创新,大大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初一的吴和仁老师结合学生好动和新校区的特点,增加了校园安全教育课。

他把课堂移到楼梯上模拟楼梯拥挤时会产生的情况,比如在前后拥挤、左右拥挤、被挤倒在地(前倒、侧倒)等情况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动作来保护自己他还带学生来到报告厅的紧急出 口、护栏旁, 了解参加大型活动时 应注意的问题, 切实增强了学生对 威胁生命因素的防范意识, 也使学 生对学校纪律要求有了新的理解。

高一“模拟探究”课型是教师在 设计、实践、观察(录像带)、反思中一 步步完善起来的(详见后面的案例 一)。

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以及 对评价的再评价伴随着课堂教学全过 程,充实了课程评价的原有设计思想。

教学领域的探索,使得校本课程 开发远远超越了教材编写和纯知识 讲授的层次,成为包括课程思想、教 材和教学体系在内的课程建设过程。

(2) 学生对课程建设的价值不 可低估。

本校教师编写的材料, 虽经相关专家编辑的审定,肯定还存在不少 问题。

于是,我们挖掘读者资源— —— 为数众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 科书作出评价, 发现问题、补充案 例、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做自己所学 教材的编写与修改者(具名编入)。

同 时,也将这一部分作为学生学习评价 的一个组成部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

特别是高中学生,思想活 跃,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通过 编写实景模拟短剧不断提出课堂活 动建议,使课程时时处于动态完善之 中。

“学会生存”网站的建设,更是为 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

回顧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我们 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 根据选题分 析, 在社会资源的充分注入下, 拿出一个讲课用的文本; 然后,再度 反思我们教材的编写目的、课程标 准、教学方式、评价模式, 力图通过 不断的实践与反思, 使其逐渐成为教材。

这样, 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不是功成名就的“成果”展示,而是 课程刚刚开始生长。

依此理念, 我 们对校本课程《学会生存》的质量 与效果充满信心。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一项 全新的工作, 参与教师始终处于研 究状态, 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 伴随着学生和课程的成长,教师也在快速地成长。可以预料,当我们对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及评价等课程构件真正满意的时候,我们教师的水平将会有不同寻常的质的飞跃。

①参见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②参见彭锻华《给孩子们补上“学会生存”这一课》,《人民教育》200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校本学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学会分享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