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民族精神的品牌
2004-12-31翟玉忠
翟玉忠
今年2月5日,由于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和放贷损失准备金,欧洲第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宣布2003年度其净利润增加了两倍以上,预计将从前一年的 3.97亿欧元增至14亿欧元(约合17.5亿美元)。单是去年第四季,德意志银行的净利润就达4.36亿欧元,相比之下,2002年同期则亏损1.05亿欧元。
尽管受格林保险集团的拖累,德意志银行去年第一季度亏损2.19亿欧元,但是这家有133历史的老银行的核心业务却始终运转良好。去年年初,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埃克曼在致股东的一份信件中表示“在2003财年德意志银行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并补充说这使他和其他的管理层人员“对接下来几个月中业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历史证明,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击垮德意志银行,事实上,德意志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这家银行品牌力量的源泉。
应战而生
1870年的欧洲似乎发生了太多的事。普鲁士在那一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结果铁矿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了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之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赶超着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经济,甚至包括掀起工业革命的英国。到1914年时,德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领先欧洲,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紧随英国之后。
1870年以前,德国的工业家们想要融资必须去当时的金融中心伦敦,为了摆脱对英国银行的依赖性,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私人银行家提出创立德国自己的银行,其中之一就是后来被称为德意志银行“真正创立者”的阿德尔伯特·德尔布鲁克。1870年1月22日,作为一家股份制银行,德意志银行的章程被通过。在这份章程中我们可以读到以下文字:“公司的目标是处理所有类型的银行交易,特别是促进和推动德国、其它欧洲国家和海外市场间的贸易。”——德意志银行成立的初衷不是面向储户和消费者,而是把致力于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配合当时德国经济的发展、推进海外贸易作为首要目标,工业巨头西门子就是它最初的三个管理董事会成员之一。
1870年3月10日,普鲁士当局为它颁发了银行执照。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志银行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德国电力、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德意志银行同地区性大银行建立了联盟关系,这使它能进入德国的重要工业区,合资是那时正在走向集中的银行业的主要特点。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提供的数字——在一种意义上,这本书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注脚:
“德意志银行集团,在所有大银行集团当中,不说是最大的集团,也是最大的集团之一。要弄清楚把这一集团所有的银行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线索,应当区分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参与,或者说是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依附(比较小的银行对德意志银行的依附)。
“在‘间或隶属于德意志银行的8家‘第一级依附的银行中,有3家国外银行:一家是奥地利的(维也纳的联营银行),两家是俄国的(西伯利亚商业银行和俄国对外贸易银行)。直接和间接地、全部和局部地加入德意志银行集团的,共有87家银行,这个集团所支配的资本,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共有20─30亿马克。”
难怪在1914年春天,《Frankfurter Zeitung 》告诉它的读者,德意志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这一年是德意志银行发展的一个顶点,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许多公司的发展之梦成了泡影,在商业恢复元气之前德国又掉入了可怕的通货膨胀深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1929年,德意志银行同自己的对手Disconto-Gesellschaft合并,这一合并是如此重要——使德意志银行得以渡过当时可怕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银行危机。也是在这一时期,德意志银行帮助戴姆勒-奔驰公司起死回生。作为这家濒临破产的汽车公司的主要债权人,德意志银行把该公司的一笔债权转为了股权,然后严格控制其经营行为,并给它提供后续融资,终于使它东山再起;有人说,这是德意志银行所做的最好一单生意,因为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股票今天已经成为德意志银行最好的一笔资产了。而在当时,坚持这样做的两位董事会成员差点因此被开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沦为纳粹金融工具的德意志银行来说是极其痛苦的记忆。1934,德意志银行董事会中的三个犹太人被驱除。之后,大量犹太人在德意志银行的财产被冻结。战争爆发前,德意志银行随纳粹扩张至奥地利和捷克,在这些被吞并的地区建立自己的新分支机构和接管占领区的银行。战争爆发后,德意志银行又以同样的方式随纳粹的战争机器将业务扩展至西欧和东南欧。最近发现,德意志银行还曾参与纳粹的黄金交易,而这些黄金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屠杀的受害者。另外,德意志银行的下属机构还曾给参与纳粹集中营建设的建筑公司贷过款。
战后重生
战争结束后,这家已经有75年高龄的银行已经到了毁灭的边缘。1947至1948年,德意志银行被分解为10家小银行,但事实证明这种分解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上个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在前西德实行币制改革和由传统经济向社会经济转轨,经济稳定、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德意志银行很快结束了被分解的状态。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德意志银行在机构发展方面的重点逐渐转向海外,使之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集团。1970年4月,该行在中国银行开立人民币帐户;1976-1977年,该行相继在东京、巴黎、伦敦等地开设分行;之后又把发展的重点放到意大利、美国和亚太地区,成为业务活动区域广泛的跨国银行。1989年两德统一后,前东德地区成为一个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德意志银行于1990年迅速开辟该地区业务,一年之内就发展了50多家分支机构。
进入20世纪90年代,德意志银行的业务进一步向投资银行倾斜。作为这种战略的第一步,德意志银行收购了著名的英国投资银行——摩根建富,使自己在投资银行的诸多业务领域由原来的中等水平迅速跻身业界前列。
1998年德意志银行又成功收购了美国投资银行信孚银行,这一成功收购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还在收购行动前,德意志银行就已经把自己的整个业务体系重组成了5个部门,原来远在伦敦独立运作的摩根建富也被纳入了新成立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全球机构和企业部(GCI)。这样一次系统重构为收购信孚铺平了道路,最后能够按照德意志银行的业务架构对信孚各部门进行分解,并将其分别吸收融合进各业务体系之中。此外,德意志银行和信孚银行在业务方面极强的互补性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德意志银行是欧洲的美元清算大行,而作为北美第三大清算系统的信孚银行则是全球美元清算大户;德意志银行在欧洲的基金市场可以独领风骚,而信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实力则异常雄厚;研究部门一直被看作是投资银行的灵魂,在这方面德意志银行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而信孚的研究部门则阵容强大,拥有许多一流的行业分析家。
进入新世纪,德意志银行为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的调整自己。2001年10月,德意志银行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由于2002年德国经济增长缓慢(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当年经济增长仅0.2%)和企业破产带来的大批坏账等因素,德意志银行出售了价值85亿美元的资产和分支部门,裁减约14500个职位,以应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糟糕的一个财年。
屋漏偏逢连阴雨,它的两位高级经理人又缠上了个人官司。一些投资者认为这可能会损害德意志银行的声誉。2003年2月25日,德国检查官证实,他们起诉该行首席执行官阿克曼在与英国沃达丰公司争夺收购德国曼内斯曼电信公司的过程中有违法行为,如果罪名成立,阿克曼将面临高达10年的监禁。此前一周,该银行监事会主席布罗伊尔因泄露客户机密而被慕尼黑法庭裁定有罪,这可能使布罗伊尔和德意志银行被罚款上千万美元。
截至2003年3月31日,德意志银行的资产总额为8022.53亿欧元,全职员工70882人 。在标准普尔与穆迪的长期投资评级分別为“AA–”和“Aa3”。
进军中国
作为一家高度国际化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一直看好中国市场,并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德意志银行一直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2004年年初,为了同其它外国投资银行争夺担任中国建设银行的上市顾问,德意志银行甚至提出收购部分上市股份,作为对中国建行具有信心的表示。
2003年2月25日,德意志银行在上海发布了他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乐观预测。经过他们对50个国家过去20年的数据研究,支撑一国长期高速增长的条件在中国都已具备,中国至少可保十年的7.3%增长。德意志银行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央向地方、政府向企业的分权改革,二是伴随经济自由化过程的企业改制。历史上,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都经历了30年左右的7%以上的增长。目前,中国最具活力的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入世和贸易自由化使中国的外部需求得以迅速扩张。只要中国能保持一个较小规模的政府、快速提升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扩大开放程度、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保持长期高速增长。针对国际上有人指责中国对外输出通货紧缩,并以此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德意志银行通过一个多达5万个方程式的均衡模型算出,中国虽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输出通货紧缩,但在原材料、能源等领域却是输出通货膨胀,两相抵销,中国对全球市场平均价格的影响十分微弱,四年之内只带来了不到1%的通缩。
去年4月7日,德意志银行宣布任命此前在纽约里昂信贷证券公司负责全球重要机构投资者关系的李晶女士担任大中华区股票研究部门及股票业务的董事总经理,作为大中华区股票研究和产品主管,李晶将全面负责管理德意志银行在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股票业务,先期将主要致力于开发大陆研究平台。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裁张红力表示,连续5年被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的李晶拥有丰富的中国研究经验,将帮助德意志银行全球客户进一步了解中国,从而使德意志银行更好地参与中国市场并为中国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