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生存意识的外延

2004-12-18江碧波

雕塑 2004年5期
关键词:雕塑建筑艺术

江碧波

To adapt to nature, all people have the instinct of adjusting their own life modality. Painting,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are jointly independent and synchronous, and abide by several basic rules: the hand-down of any architectural form is the production of era, is the era-endowed form; simple repeated plagiary and brilliance of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are always embodied as environmental architecture; the complement and co-ordination of sculpture are also reflected in benefit by associating together and beinginseparable. After China's entry to fairly well-off society, people will put forward many new questions. As demands of survival thought, apparently the most ordinary problems are the joint integration, comple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sidence, life, environment, space architecture.

一切生灵为适应自然都具有调剂自身生命形态的本能。

而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有相当的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理论以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为代表,已成为西方最有势力的理论,认为原始人为达到占有对象的目的,他们通过绘画、雕刻、面具、舞蹈、偶像符号等手段,相信可沟通对方,对对方施加影响。他们一方面崇拜超自然的力量,一方面凭想象从心理上去战胜对方。

15000年前旧石器时期人们在洞窟壁上,用坚硬的火燧石划出重重叠叠的壁画,大量的动物、手印、箭头,是形象的思维和意象抽象思维的结合,手印和箭头使他们相信能得到猎物。

在人类还穴居山洞的时候就产生了巨石建筑,但这些引人入胜的建筑并不适宜居住。原始人以不可思议的勇气和大量劳动将重达数十吨的巨石垒建成石台、石门、石圈,有的一块巨石竟重达30吨,据推断这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地,是纪念性建筑,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不是遮风避雨意义上的建筑,这些建筑与山洞壁画雕刻一样,同是希望的寄托、早期信仰的实现、情感的释放、灵魂的附体、自我的欣赏与审美享受。

古埃及金字塔是埃及人特殊的宗教信仰,即确信人死后将在地下另一个世界永恒地生活,而金字塔是永恒的栖身之所。因此,人称金字塔是黑夜的建筑,是黑夜的艺术,狮身人面,保持哈佛拉德志的特征和威严气派,不可更改的权威模式,导致那时期造型雕刻模式的一成不变,而成为古埃及标志性经典。

古代肥沃的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同时在关注人的生死,执行神的意志,他们认为神应住在高山顶,而不是平原上,他们把宫殿修建在人造的土丘上,带翼的神兽是神宫的保护神,但他们不像埃及人那样看重死亡,而看重现实享受,称雄的王国和神住在一起,此起彼伏的塔庙是古城的灵魂,城门以战争女神命名,宫内大量浮雕黄色、褐色、黑色相间飞舞的人兽、华美玻璃装饰,加上空中梯形花园,创造了古文明的又一奇迹。

而西亚游牧民族勇健善骑,建立了横跨欧亚洲大陆的帝国波斯,给我们留下的艺术是象征权力与财富的极其精美、奇巧、金石并用的工艺品与抽象装饰。

在东方,印度美术史上的遗址,有收纳佛陀遗骨的石狮圆柱、桑奇大塔,还有类似中国敦煌的阿诲陀石窟,集石窟、壁画、佛坛朝拜于一体,体现了巧夺天工、把握环境与自然共生的能力。

以上仅以古代建筑雕塑的发展为例,它们的发生发展起始都没有分明是建筑还是艺术或将建筑与艺术分家,崇尚神灵求吉祭祀的驱使是狂热的原始的寄托与创造行为。

到了希腊时期,他们实行奴隶民主政治,由于崇尚运动,最强健的男人和健美的女人有同神一样的地位,诸神像以真实为楷模,理想与现实的和谐成了他们审美的基础,他们把最美的建筑献给希腊诸神,以希腊柱式为特征的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与雕塑结合的最好的说明,许多雕塑大师雄辩地为世界文化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漫长的中世纪,包括中国的封建时代,最壮美的建筑首先都是宗教的载体,然后是帝王宫殿。宗教的至高统治,不论西方中世纪巴洛克的罗可可式还是天空冲刺的哥特式建筑,巨大的室内空间营造都是精神的驱使,是敬畏神权、被神控制的时代留下的历史的见证,是那时期人类心理历程的完美形式。而在今天,人们喜欢在周末前往这些教堂建筑集会,成了现在调节人生的一种文化享受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美的教堂、城堡还被做成各种有趣的玩具。笔者不久前穿越欧洲经过奥地利山区,看到不同圆形尖顶的基督教堂建筑点缀在翠绿的山岗,使人相信真正来到了童话世界,而成为大地艺术精彩篇章。

伟大的文艺复兴,把雕塑与建筑的结合推上了空前的阶段,最有实力的建筑师、雕塑家、画家,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发挥,罗马及中部意大利突现出集工程、数学、建筑、画家于一身的列奥纳多·达·芬奇,集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于一身的米开朗基罗。

这时我们看到绘画、雕塑、建筑高峰的到来相互支撑而同步。

由此可见几条基本规律:

1、任何建筑形式的流传都是时代的产物,是世道赋予的形式,它与造型艺术形式一样,各时代各地区的创造不可能代替,不可能重复甚至超越,它就是它那时代的高峰,而那高峰已经过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存、珍惜或借鉴,正如中国的青铜时代不会再来,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之风不会重演。

2、简单的重复搬用,如现在中国建筑群喜欢以欧式风格、中式风格来概括,雕塑环艺设计亦喜欢如此分类,实质上是现当代中国建筑、环艺、雕塑不成熟的表现。

3、历史文明的辉煌,总是体现为环境建筑、雕塑协调互补,在相得益彰、不可分割中得以体现。它的时代特征的形式有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人想要别出心裁地去创作一番是幼稚的,事实上我们所能做的是认真地对待生活,认真地去争取珍惜每一次人类的进步,认真地了解我们的民族和人类走过的道路,我们正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有理想的引导,但我们不能放弃更要充分把握现有知识的武器,更大的天才都是在诚实的劳动中才能迸发出创作的火花。

目前我们正在迅速地经历工业化与现代化时期,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受西方的影响,中国出现了艺术与建筑分科分家的事实,工业化由于劳动力的集聚,居住集聚的建筑也成了生活所需的必然,建筑师们容易满足独立的地位,但从人文观照的角度讲起,把建筑作为工科学问题来对待是难以做得很好的,而艺术的作用也就只能发挥于小敲小打的架上艺术及独立制作上,这实际上不论对艺术家还是建筑家来说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眼光,其结果就是造就了满足居住而缺乏文化感的群楼。

信息化时期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超越性发展的机遇,这使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时,在还来不及消化时,正在执行的计划就成为过去时。以建筑为例,在我国所谓的为现代化而兴建的高楼,其势如春笋似的转瞬林立,但到底能维持多久确是未知。各行各业都参与的雕塑公园热潮也迅速蔓延,我认为有必要提醒的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不是竞技场的群众运动,而是久经酝酿发自心灵的话语。

我们现在应当冷静地看到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交流,我们不要贪一日之功,我们要真正寻找建筑环境艺术与人生的意义。

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会提出大量新的问题,如生存质量问题、生存意识问题、精神文化需求问题。

作为生存意识需求,显示最多的是居住、生活、工作、环境、空间建筑与雕塑相互融合、相补与转化问题,是未来发展趋势,想象有如下特点:

A、居住空间由格式空间变为灵性自由空间。

B、变恒久的建筑为动态性建筑。

C、变稳定的空间为穿透通达的空间。

D、雕塑设计、质材及方法,由单向变为多向,雕塑与建筑结合,雕塑与家具结合,雕塑与生活结合。雕塑与空间构合中将表现为更好地珍惜自然,利用自然,表现为更自觉地与各种生命空间或生活空间契合,包括雕塑与建筑,雕塑与整体空间如山体、流水、植被之契合。

E、审美视线由城市转向郊外,未来的人们更愿意到郊外居住,建筑的流动性、新颖性、可变性、新鲜性,特征与恒久性、稳定性相结合。

F、建筑与雕塑造型的界限将重新缩小距离,变相互独立的关系为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相互转换的关系,建筑本身就是有意味的造型之合理构成关系。这一发展过程当然需要建筑师与雕塑师的共同努力,相互补益,相互靠拢,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历史性的、突破性的进展,从而创造一个新世纪的视觉世界。

人的本性就是不知满足,总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视觉空间、知识空间,更多、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类生活空间形式的创作,应当看到人类曾经为神明创造神奇,这本身就是人类的神奇,在人类精神与个性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无疑将会成就更精彩的神奇,我把它称之为人类生存意识的外延。

猜你喜欢

雕塑建筑艺术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爆笑街头艺术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