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若《后天》来临……

2004-12-09

读书文摘·灵感 2004年11期
关键词:环流气候变化气候

《后天》是一部好莱坞大制作灾难片,讲的是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引发气候突变———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遭受到洪水、海啸、冰雹、龙卷风和暴风雪的猛烈袭击,气温骤降,冰期来临,人类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

好莱坞一向爱让普通人担惊受怕,他们借助高科技,把灾难搞得让人如同身受。类似的电影就拍过不少,大地震、龙卷风,水世界甚至彗星撞地球,人们都已领受过了。但从影片的反响来看,还没有一部灾难片像《后天》一样,受到公众、媒体的如此关注并在科学界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一部电影引起了人们对其未来命运的切身担忧,虽然难以想象,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不禁要问,后天的灾难真的会发生吗?

全球变暖 气候突变导火索?

温室效应所引发的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尽管在气候变暖的程度和速度上还存在争议,但现在科学界已基本达成以下共识:地球正在变暖;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而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将持续变暖。

全球变暖是一种气候变化,换一句话说,是“气候渐变”。据统计,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6℃。尽管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微小变化,但也已足够危害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并且导致冰川消融退缩、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等严重后果。而且在未来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还可能上升1.2℃至5.6℃,成为近1000年来增温最快的时期。

与“气候渐变”相对应的是“气候突变”,现在已有证据显示地球上的气候系统有时更像拨动“开关”一样在“瞬间”产生变化。气候突变同样是现在的热门研究课题。

问题是气候渐变怎么引发气候突变,尤其是气候变暖怎么最终却会导致严寒,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如何解释?记者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的王绍武教授。在此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王绍武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严寒吗?》的报告,报告中就提到关于气候突变成因的一种看法,那就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量融冰导致的淡水增多会冲淡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海水,令其温度和盐度降低,从而使海洋的温盐环流减弱乃至关闭,海洋由低纬向高纬地区的热量输送减缓甚至停止。其后果便是,中高纬度地区越来越冷,低纬度地区越来越热。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将不得不依靠大气波动来平衡,这又意味着风暴这种灾害性天气会发生得比较频繁。

历史上的3次气候突变

●第一次突变是发生在距今127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这次突变开始时几十年里温度下降了约3℃,迅速降温过后,随之就是持续了1000多年的冷干天气。

●第二次突变,是发生在8200年前的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严冬事件”。这次突变,使得冰川前进、河水冻结、农业生产急剧下跌。

●第三次突变,约从1300年至1850年,北大西洋地区经历了一次相对寒冷的阶段,通常叫做“小冰期”。它带来了严冬和气候突变,对欧洲的农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曾发生过因海洋温盐环流减弱而导致气候突变。例如“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前,盐度降低了2‰~3‰,“严冬事件”前降低了1‰,“小冰期”发生前降低了近0.5‰。而在这些气候突变之前也经历了一段全球的气候变暖过程:“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前,温度升高是1~2℃,“严冬事件”发生前是3~5℃,“小冰期”发生前是1~2℃。过去的三四十年间,北大西洋的盐度呈下降趋势,降低约在0.05‰~0.1‰,还远低于上述几次突变前的降低数值,而且现在温度的升高也远低于前几次突变前的升高数值。这表明,未来几十年内发生气候突变的可能性不大。但这是依据目前环境状况得出的推论,如果全球变暖的程度和速度进一步加剧,也不能排除千百年甚至更短时间后发生气候灾变的可能性,只是不一定像影片《后天》所描述的那般猛烈。目前引起科学界争议的,也正是集中在因温盐环流减弱而导致气候变冷来临的时间及强度上。

名词解释:温盐环流

(thermohalinecirculation)

大西洋温盐环流,就像一条将热能从赤道送往北大西洋的传送带:来自赤道的温暖海水借由沿岸的湾流不断向北移动,途中海水释放出热量,逐渐变冷,再加上不断的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增加。因此,越往北海水越冷越咸,因此也越重,最后终于在北大西洋沉入深海,而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也变成了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至此,温盐环流继续向南移动,沿南大西洋、南极洲流进印度洋,最终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谓的“环流”。如果没有了温盐环流,来自赤道的热能将无法被传送到北大西洋地区,这样一来,北美东部和西欧会变冷,而地球的其他部分则会越来越热。而科学家们现在还不知道这种“变冷”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大气的“变暖”相抵。

秘密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消息称,影片《后天》题材源自美国国防部提交给白宫的一份秘密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据悉,这份报告是由美国国防部出资,委托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lobal Business Network,简称GBN)完成的,目的是评估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最坏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之策。英国《观察家报》今年2月首先披露了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一经披露,立即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报告声称:有迹象表明全球气候可能在未来20年内发生突变,对人类构成的威胁甚至要超过恐怖主义。

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正在发生并且还将持续下去,这种渐变的气候有可能在未来引发气候的突变,气候将变冷、变干、风暴增加,从而造成地球的承载能力显著下降,导致食物、水和能源供应的匮乏,由此引发大规模骚乱、冲突甚至核战争,成千上万的人将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死亡。报告中假设在20l0年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将显著减弱甚至崩溃,那时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的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虽然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澄清说,这份由未来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美国的官方立场。许多专家也认为,此报告设想多于实际,它描述的仅是极端的情况,而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但并不能据此就断定这份报告毫无价值。事实上,GBN报告里所引用的科学依据,均是得到国际大多数科学家公认的研究成果。正像作者在报告中所指出的,该报告的目的不是预测气候将如何变化,而是描绘出如果我们对气候变化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气候变化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报告的科学意义在于:首先,它拓展了气候变化研究的范围,把气候变化从科学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其次,报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分析,有别于以往仅考虑气候渐变的影响,强调气候突变的影响可能更可怕。

气候变化 事关国家安全

GBN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的气候状况,对我们尤其具有借鉴作用。报告说,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此外,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无独有偶,中国的一些气象专家也指出,未来20年我国夏季降水存在着由南涝北旱型向南旱北涝型转变的可能性。这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不久前北京一场5年一遇的暴雨就把人们搞得狼狈不堪,北方抗洪经验的缺乏可见一斑,而南方能应付得了持续的干旱吗?这对“南水北调”工程又意味着什么———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是否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不仅给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还直接危及到国家安全。比如,因为气候突然变冷,会导致农业产量降低,引起食物短缺;洪水和干旱这些气候极端事件会导致淡水供应紧张,水质降低;冰雪和风暴会导致能源供应的中断。这样以争夺食物、水和能源为目的的侵略性战争就很容易爆发。谁能想象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这三个核国家,由于人口问题、公共河流的使用问题以及可耕地问题而发生冲突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为能源问题你争我夺的结果是什么?这些不应该被认为是危言耸听,而是需要认真对待。气候突变的发生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就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因此我们应未雨绸缪,加强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特别是未来20年和5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同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建立完善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

通过《后天》,我们领受到,万一类似的气候突变真的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后天》,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拨动气候变化的无形之手,也许就在人类自身。影片《后天》的结尾,美国总统不得不承认,他所奉行的气候政策是一个巨大失败。有人说,这是借影片抨击布什政府,因为美国政府一直否认气候变化的存在,拒不接受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其实,我们倒可以把这部影片看成是对整个人类的警示:在“后天”来临前的“今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猜你喜欢

环流气候变化气候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2007:绿色企业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