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处在重要关口”等一组
2004-09-25
吴敬琏:中国经济正处在重要关口
据中新社报道,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出席“世界2004中国年会”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重要关口,是否能实现软着陆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成就长时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报道说,近一段时间,中国连续出台各项政策以完善市场经济改革。吴敬琏认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中深层次矛盾、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规避风险,都取决于完善市场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他表示,中国市场经济中效率低下的状态远没得到根本改变,在这一条件下的高速度增长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吴敬琏称,当前应防止过分依靠行政审批和行政调度,而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经政策的运用进行有效宏观经济管理,并以市场机制提高微观经济的活力。
李扬:应当全面看待物价上涨问题
据《新快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最近表示,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有人预计未来3年中,我国粮价将上涨50%,于是有人认为将发生通货膨胀。他分析说,我国目前价格上涨具有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大大高于下游产品价格涨幅的结构性特征。未来发展有两种可能:如果价格传导顺畅,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全面通货膨胀;如果价格传导受到最终消费需求的约束,就会形成通货紧缩。因此,应该全面看待物价上涨问题。当前价格既有成本推动又有需求推动,以前者为主,正因为此,物价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物价下降的压力依然较强。即使有3%左右的物价上涨,也不应采取过激的紧缩措施。
何帆、张斌:不能牺牲货币政策保汇率政策
《世纪知识》杂志日前发表两位经济学者何帆和张斌的文章认为,能否处理好汇率升值压力,对于一国保证宏观稳定和持续增长,顺利地实现经济崛起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举例说,20世纪6、70年代以后,日本和西德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持续的贸易顺差,而在这一崛起过程中,汇率升值也曾经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对升值压力,日本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给国内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西德政府则旗帜鲜明地维护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把国内物价稳定和产出稳定作为首要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教训就是:决不能牺牲国内货币政策保汇率政策,毕竟,汇率并不是最重要的。
吴忠民:《劳动法》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
《南方周末》日前刊登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的文章说,《劳动法》出台不到10年,但是现在看来,存在着不少明显的不足,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因而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现行《劳动法》,没能解决身份歧视,妨碍城乡的协调发展,妨碍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推进;对于就业的意义没有予以充分的强调,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也没有予以足够的强调,没有从主动和积极的意义上强调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性,没有强调社会保障的权威性和强迫性;重劳动合同而轻集体合同,不利于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文章说,正是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使得《劳动法》无法有效地应对中国社会的新形势,同基本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劳动法》亟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