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境界
2004-09-23楼伊菁
楼伊菁
一
走进唐薇任教的上海启星学校七年级教室,墙报上的板书就像27岁的唐薇老师一般娟秀。整洁的环境,整齐的桌椅,特别是那置于教室后墙角的唐薇的办公桌,显然因撤去了令人生畏的讲台,而显出了几分随和,几分温馨。
学生们早已放学,唐薇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她的学生相册。从来都是率先从学生成绩册上认识学生的我,顿时被相册里那一张张表情呆滞、神情怪异的脸,那分明和她们年龄不相称的过度臃肿的身材惊呆了。我也做过教师,实在难以想象青春亮丽的唐薇,竟会坦然地把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跟这些智商只有30~50的智残学生连结在一起。
唐薇笑笑,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她的这些智残学生:“你可别把她们当弱智孩子看,她们也有可爱的地方。”唐薇的班上有个叫周慧的女孩,每天一放学,还没到校门口就大声向妈妈告状说:“有人打慧慧。”她指责别人,其他同学也就排斥她,甚至还差她干活。显然,这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可是,那天午休时,唐薇累了,就伏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儿。教室里,别的同学还在大声说话,就听周慧轻声说:“嘘,别说话。没见唐老师在睡觉吗?”唐薇心里就暖暖的,这不就是这孩子美好的地方吗?
唐薇感慨地说:“你在上课时把他们看成学生,下了课,你和他们一起聊家常,气氛很融洽,就没有和智残孩子在一起的感觉了。他们有的很机灵,有的很倔强,有的傻傻的,你教了一遍两遍三遍还不会……他们和健康人的交往没多大区别,也会嫉妒,也会讨厌人家。”唐薇坦然地说:“我的印象不是他们外在的形象,而是他们作为学生的本身。你看那个郭维婧,半边脸是红的,一只手一只脚是畸形的,但相处久了,我感到她很机灵,蛮聪明的,这时容貌就不再是重要的了。”这分明是出自唐薇的肺腑之言。
二
其实,唐薇又何尝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孩子呢?中学毕业考一师,不就是冲着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是国外承认的师范学校来的吗?师范毕业时,因为喜欢数学,不想做琐碎的班主任,挑了一所缺数学老师的学校任教。如果不是她任教的石泉二小搬迁,也许命运也就会一马平川而行。然而她不得不接受调动,不得不走进智残学校。因为怕智残孩子闯祸,天天象老牛耕地一样,死守教室,连下课的十分钟也得在教室里看着,那种紧张,着实让唐薇微笑不起来。她自己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智残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你是教师,你是教师啊!也许,就是为了这个使命,她战胜自我,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个层面,重新选择了追求完美的境界。
两年前,唐薇在全洲小学任教时,班上有一个叫张文杰的学生曾使她头痛。原因很简单,张文杰的智商仅70,与班上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不管她唐薇教什么,怎样教,张文杰总是不开窍。每次考试,张文杰的分数也绝不会超过10分。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就会因为张文杰而损失2分左右。在竞争激烈的教坛上,2分之差或许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那时的唐薇,极其希望这个令她失望的“包袱”,能以弱智儿童的身份转学到辅读学校。
而张文杰的后来的转学确确实实是给她的班级减负了。哪知道,张文杰没转走,唐薇却先张文杰一步进了启星学校,担任了她最不愿担任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如果仅仅是对任课和兼职不理想倒也罢了,更令唐薇难以想象的,还是学生的智残。
唐薇班上有个叫俞刘坚的孩子,12岁了。由于母亲患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影响到他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小便失控。由于俞刘坚尿湿裤子,教室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怪味。一次,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回校的路上,寒风乍起,唐薇看见俞刘坚的裤子上嘀嘀嗒嗒的,因为冷,他双手冰凉,两眼无神地东张西望,嘴里反复地说:“又尿了……”那种无奈、无助的神情,像锥子一样刺痛了唐薇的心。她搂住俞刘坚的脑袋,安慰他说:“没有关系,俞刘坚,唐老师带你回去换裤子。”那一晚,唐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她忽然意识到:这些孩子,他们何尝不想拥有健康的体魄,何尝不想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残疾使他们过早地尝遍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他们无法去决定和选择前途。现在命运把她送到他们面前,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关心和帮助他们。
如果说,以前在对待班上的差生张文杰的时候,唐薇还从来没有寄希望于能帮助他赶上来。在她看来,他只是个差生,一个扯全班后腿的不受欢迎的学生。而此时此刻,面对这些智残孩子,她突然意识到,他们同样也有正常孩子的需要。作为教师,她理所当然地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要。
于是,唐薇每次下课都让班上的男同学陪俞刘坚上厕所,从不间断。渐渐地,俞刘坚尿湿裤子的次数减少了。而唐薇的教育,也就是从教给他们自理能力开始起步的。
三
有个叫孙珏的女孩,很冷的天也会把冷水倒在自己头上洗头,有点神经质。看到上楼梯,总是一边哭一边叫:“怕,我怕……”她那种害怕的样子,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又让人哭笑不得。唐薇每次都要花费好大的力气,连哄带骗才能把孙珏弄到楼上教室里,而孙珏的眼泪、口水,甚至鼻涕,也总会在唐薇的外衣上留下记号。
不久,学校举行“元旦劳动技术大比武”,唐薇班比赛的项目是“泡茶。”主持人出乎意料地挑选坐在观众席上的孙珏上台表演。唐薇平时教孙珏泡茶的“三步曲”已很熟练,但担心她在人多的场合怯场害怕,总有点放心不下,于是下意识里走上前去,想要帮她再温习一遍。可孙珏却不耐烦地甩甩手说:“我会。”脸上充满了自信。紧接着,便镇定自如地走上台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利落地泡起茶来,一边泡茶,一边念念有词。唐薇在一旁仔细听,不由地笑了起来。原来,孙珏念叨的,不就是泡茶“三步曲”吗。
目睹孙珏把茶杯端送到妈妈手上的时候,唐薇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差点要掉下来。她想,这可能是她妈妈第一次接到女儿亲手给她泡的茶罢。刚来时,面对这些智障孩子,唐薇只觉得好像有一堵厚重的墙挡在她和孩子们面前,似乎永远也没办法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她给孩子们讲解“认识蔬菜”课文时,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来模拟买卖蔬菜的活动,孩子们都很踊跃,课堂效果很好。可是,当她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菜场买菜时,却没有人回应她。事后,她走访了学生家长才得知,这些智残孩子在家里过的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从来不指望孩子能干些什么。虽然进学校读了几年书,但根本没有可能把他们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这对唐薇触动很大,引发了她的思考。只要是有利于他们将来回归社会,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就应当想方设法倾心传授。让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地适应社会生活,才是我们特教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特教教师所必须做的事情,就是要运用一切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若干年后,当孙珏年迈的母亲在外面奔波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孙珏哪怕只是给她倒上一杯热茶,也可以解除母亲的所有疲惫了。这就是唐薇所向往的美好境界,因为她的努力,能够使一个智残的女孩回归家庭;可以使一个智残儿的家庭感受到希望,拾起信心,这便是特教教师的成功。从泡茶的成功实践中增强自信的除了唐薇还有孙珏自己。不久,唐薇在班上抽读生词卡片,她抽读十个,孙珏竟然已经能够读上七八个了。孙珏的进步使唐薇发现了特殊教育的希望所在。
四
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唐薇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学校模拟的实验室走向社区实际操练,然后学会独立运用。她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小医院”熥试唇淌遥犎鲜丁肮液糯Α薄ⅰ懊耪锸摇薄ⅰ案犊畲Α薄ⅰ叭∫┓俊钡雀鞔γ称,学习挂号、填写病历卡、陈述病情、付款取药。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对就医的主要环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带学生去地段医院实地体验。不久,唐薇在家访中意外地听到学生宋琳的姨妈激动的反馈:“宋琳这姑娘现在越来越能干了,她不仅能帮家里做很多的家务事,还会拖着她妈妈去医院看病,照顾妈妈吃药喝水,真像那么回事儿。”唐薇知道宋琳妈妈也是智残。唐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的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生存的本领,而且还能辐射到自己周围的人。她让她的智残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感受到了生存教育的益处。
唐薇已记不得翻阅了多少有关书籍,请教了多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她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适合班级特点的,能够使智残儿童语言障碍得到缓解的措施和方法。为了探索中重度智残儿童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善他们言语词汇贫乏,词汇意义掌握不好,与人交流困难,帮助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摆脱情绪的困境,唐薇又到华东师大夜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她找到了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即“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生活经验,并在共同的活动中说出适当的语句。”她将语言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寄信”、“买菜”、“过家家”等角色游戏,带领学生参观邮局、搭乘地铁等,通过情景创设和社会活动,使学生积极地与周围的人接触交往,表达出他们的经验、想法、情感和愿望。
唐薇在课堂上还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智残特点和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如果说,普通学校通常是拿一把教学质量的尺子去衡量同年级的学生,启星学校则无法拿一把尺子度人。唐薇善于因材施教。她设计的每一个教案,就是要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能够跳一跳,经过自己的努力摘到果子。她的探索得到了众人的肯定:语训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向全市特教学校展示;语训课《打电话》代表学校向区领导展示;语训课《小帮手》获普陀区青教比武一等奖;她的《中重度弱智儿童口语训练中的“两个结合”》一文刊登在《探索者足迹》中。她还被学校推荐为学区、区级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实践志愿者。
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唐薇在她的特教事业中收获美好,在于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班上选择少先队大队长候选人。辅导员老师推荐了班上的男生王卫。唐薇在班前会上动员后,要求同学们举手表决,居然有一小半人不举手。这也太不给老师面子了!再问,有的同学想选郭维婧,说郭维婧很关心人。可郭维婧身体残疾不太方便,当大队长社会工作多,跑上跑下的多不方便啊!一番解释,于是一个同学举手了;又有人要选宋琳,说她经常把本子借给同学看,帮助同学,于是唐薇只得再说明不选宋琳的原因……她发现班上10个同学居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这和过去普通学校里那些已被社会同化的学生,下意识里不得不去做的那种惯性,有着显然的不同。她庆幸从这些智残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了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说我们被同化得太久了,他们则不会,他们会按自己原来的想法去做。而这又是多么可贵的参照啊!人们通常习惯于交往同类的人,教这些学生使唐薇学会接受不同的人。
她发现,多跟这些和她不同的孩子在一起,有助于她拓展思想,开阔眼界,在寻求共鸣之余,得到不同的启示。不同类别的人看问题不同的视角,给她很多启发。促使她得以从三维空间去透视同一个问题。这样,她看问题就会更全面更完整。
唐薇坦诚地说:“你在教学生的时候,你的学生会给你一些东西。你在教他们的同时,他们的反馈其实就在教给你。”唐薇认为没有任何冲击,也就没有多少提高,她庆幸班上学生的差异,她从她的学生身上,感受到她的工作促使了她的成长。这是多么可贵的发现,多么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