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长的陷阱
2004-08-26
本期发表的品牌报告,对于我们了解当今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变革,可以说是一面镜子。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有了本土第一代的全国性的竞争性品牌,但这还仅仅是故事的开始。这些品牌的拥有者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
在本次排行中所涉及到的27个行业中,国产品牌在16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位居榜首,洋品牌在其余11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位居第一,国产品牌占了上风。“在家电领域,国产品牌竞争力已经全面超过了洋品牌。在彩电、空调及洗衣机行业中,竞争力排在前3名的均是国产品牌。”这是个令人欣喜的局面。但颇耐人寻味的是下面的事实:
同样是家电行业,众多媒体在2003年岁末的一系列回顾总结中,无不以“资本外逃”作为关键词来描述今天中国的家电业: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客车;春兰试水重型卡车;新飞进入专用冷藏汽车行业;美的重组三湘客车;美菱进军矿石开采领域……一时间,国内家电企业纷纷进入了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产业。
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电行业连续数年的恶性竞争,使得利润已经越来越薄,不足以支撑新产品的开发和整个产业的升级。这绝不仅仅是家电业一家的事。有时候我们不禁怀疑它们是否即将跌入迈克尔·波特所说的“成长的陷阱”,即销售额对利润、特别是销售收益率大幅度侵蚀的现象。
一些中外经济学家最近在评论中国发展前景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指出,以中国近年的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即全社会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比值,在其他国家相应的发展阶段,足以创造更强劲的增长(吴敬琏分析:我国的ICOR指标在1991年到1996年时是在2左右,现在是5到8这个水平上。如果说是5,意味着要投5元钱才产生1元钱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则把“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亟待提高”列为“未来改革面临的挑战”之首。
说起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想必也就不只是政府一家要付责任的事情。这一点,看一看众多中国企业是在怎样搞营销的,我们恐怕不难体会。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打投入、打让利、打广告、打折扣,归根结蒂都在把利润当子弹,打来打去,利润只会越来越少。最大的生意并不一定就是最强的生意。有的时候,生意做大了以后甚至还把品牌做“臭了街”。
品牌的用处,不仅仅是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最终是要促进利润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去通过优化服务、精致设计、倡导时尚、营造信任来支持自己的品牌,进而支持自己的利润。很遗憾我们的品牌报告未能对品牌拥有者的利润情况提供说明。
一直以来,品牌专家们为品牌的定义提出过若干个不同的版本,但毋需置疑,品牌是一个分层的概念:品牌首先是知名度的问题,第二层是信誉度,第三层次是美誉度,第四个层次是满意度,最后也是最高的一个层次是追随度,消费者不仅忠诚于你,而且还要追随你。品牌越提高一个层次,它所带来的利润就将提高一个层次。
对照上述概念,我们自己的品牌究竟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受到了什么?除了大量的广告所带来的知名度,还有多少品牌具有信誉度、美誉度或者满意度及追随度呢?很少。
有多少消费者在购买一件中国品牌商品的时候,会像拥有了一件国际品牌商品一样的满足和炫耀吗?当你打开了一台长虹彩电的时候,感觉会像享受一部索尼声像系统吗?当你接通了一台联想PC的时候,感觉会像在坐在苹果电脑前一样陶醉吗?这样比较或许不算公平,但是市场竞争就是如此。
还要特别推荐大家读一读本期LG的案例,曾经同是低端品牌,同样没有利润,但LG终于成功超越了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