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经济运行临近转折
2004-07-02范剑平武小欣周景彤
范剑平 武小欣 周景彤
来自权威部门的权威预测
由于去年非典造成的低基数,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增长率将达到11.4%,创近年来新高。但剔除非典对去年二季度第三产业的严重影响,调整基数后测算,今年二季度GDP实际增长为9.2%,已经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二季度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宏观调控逐渐奏效的背景下,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略微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工业和消费增长迅速,物价涨幅继续有所上升,外贸、财政形势良好。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和调控的前瞻性,宏观调控宜保持一段政策消化期,对重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整应注意选择出台时机,努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提高瓶颈行业的效率。
今年以来,针对投资信贷增速过快、物价涨幅提高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继续加大了投资、金融、土地、价格等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从四月份的宏观数据看,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二季度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二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测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8%,二季度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首先,第一产业发展较快。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农业投资大幅度增加,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4.5%,创近年来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速的新高。二季度属于农业夏收季节,今年二季度农业增长速度会高于以往年份。其次,第二产业高速增长。工业生产的巨大惯性,以及近年来的高投资已部分形成有效产能,将导致第二产业快速增长。最后,第三产业增长平稳,对经济增长起着稳定作用。我们预测,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同比将达到11.4%,经济增长速度将创近年来的新高。
但是,对今年二季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去年二季度我国正处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经济增长速度仅有6.7%,是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一个季度,也是1992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由于基数较低,今年二季度即使保持正常的经济增长,从经济增长同比数据上也会表现出较高的速度。
去年受非典冲击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第二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增长0.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即使不考虑2003年我国处于新一轮经济上升期的周期因素,以6.1个百分点作为第三产业的非典损失,仅第三产业的减速就影响当季GDP增长率2.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假设没有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最保守估计,2003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应为8.8%左右。若以8.8%而不是以6.7%作为计算2003年二季度基数的速度,2004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9.2%左右,已经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这表明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今年一季度可能成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峰顶。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位回落
去年以来,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征明显,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央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又高达8799亿元,同比增长43.0%,创近年季度投资增速新高(见表1)。面对这种形势,中央政府二季度进一步加大调控政策力度,提高了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加强信贷投放管理,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这些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将对投资的过快增长起到有效抑制作用。我们预测,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会平缓回落,由一季度的43%下降到30%左右。
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首要原因是宏观调控措施将在二季度初步产生效力,这将对目前的投资过热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今年前4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变化趋势看,1-2月份,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53%,3月份当月增速回落到34.5%,4月份维持在3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回落趋势十分明显。1-3月,城镇新开工5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19234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1%,比前两个月增速回落31.4个百分点。4月份当月新开工项目11218个,比上年同月增长5.9%,又比一季度增速回落25.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过多过猛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预计5、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继续回落。此外,去年二季度是全年投资增速最快的一个季度,投资基数很大,增长速度难以提高。
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出现一定的回落,但是增长速度仍将处于高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巨大的惯性。2003年在建规模高达16万亿元,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67%,一季度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高达7.2万亿元,如此大的投资在建规模将使投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高速惯性运行。同时,这次投资调控主要是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投资过度增长的行业,不搞一刀切,非投资过热的行业投资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因此,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的趋势,我们应该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持乐观态度,同时在调控时注意促使投资增速平缓地向合理增长率回落,防止出现投资的过激波动。
消费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比去年有所加快。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2亿元,同比增长11.3%,明显高于去年同期8.9%的水平。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3.2%(见表2)。4月份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4月下旬全国大多数地区开始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同期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较低。如去年4月份,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业,零售额比去年同期仅增长2.1%,而今年4月份同比则增长28.3%,增量为115.6亿元,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二是物价上涨使零售额总体上升约2个多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3%,1-4月累计实际增长9.4%,与3月份及1季度的实际增长幅度相比,分别高出1.1和0.2个百分点。影响4月份消费品零售的非典因素和价格因素在整个二季度都存在。
今年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除去年同期非典造成基数较低和物价上涨等原因外,还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去年有所加快,会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元,同比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受中央“一号”文件、粮价上涨、种粮直补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与往年相比明显提高,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34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1.4和1.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增加将有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二是消费结构升级仍在快速推进,将对消费需求起到拉动作用。今年1-4月份,汽车类销售增长了49.1%,通讯器材类增长57.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4.2%,服装类增长31.8%,家具类增长29.4%,增速较快。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二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将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预计增长14.5%。剔除非典因素,调整基数后测算,今年二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7%。
外贸依然保持大进大出的格局
今年1-4月,全国商品进出口总值为3362.4亿美元,同比增长38.0%,其中:出口1627.4亿美元,增长33.5%;进口1735.0亿美元,增长42.4%;进出口逆差107.6亿美元。我们预测,二季度我国将继续保持大进大出的外贸格局,出口将增长34%左右,进口将增长43%左右。
首先,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为我国出口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合年率增长4.2%;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为0.6%,创三年来新高;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季度增长1.4%,按年率计算增幅达到5.6%,为连续第8个季度保持增长;而且未来一段时期三大经济区增长势头良好。东亚地区经济也将保持较快增长,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今年整个东亚地区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6.3%,高于去年的5.7%。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近3年来最高水平,国际贸易更加活跃,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其次,部分财政建设性预算支出延迟,转为履行企业出口退税承诺,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将得到极大缓解,有利于出口企业,特别是集体私营企业出口的快速增长。最后,中国经济保持巨大增长惯性,投资和工业强劲增长导致对设备、原油、钢材、矿产品等的需求依然强劲,将导致进口快速增长。
但是,外贸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首先,今年以来,连续四个月出现贸易逆差,面临着贸易平衡压力。其次,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可能削弱我国部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最后,国际贸易摩擦值得关注。2003年,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创历年最高。今年一季度,国外又对我国发起11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同比增加5起,涉案金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倍。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将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应该加强研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工业增长速度将创近年来的新高
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5700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1-4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2%(扣除季节性因素增长19.1%)、23.2%、19.4%、19.1%,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我们预测,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9.5%,增速将创近年来的新高。
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是由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从高位回落,但仍然保持30%左右的增速,将带动粗钢、钢材、水泥、玻璃、冶炼设备、矿山设备等生产的高速增长。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对相关工业的高速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例如轿车、移动电话机、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明显受需求拉动而增产。另外煤电油以及一些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将拉动相关工业的快速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9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据测算,一季度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8.1%,拉动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4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828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32.7%,增速比去年同月高3.9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呈现逐月增长态势,而且近来国际市场环境良好,预计二季度国外需求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物价继续有所上涨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受粮食价格、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物价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今年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2.1%、3.0%、3.8%(见表3),那么,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会如何变化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看,去年较为明显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发生在四季度,去年的翘尾因素对今年前三季度有较大影响。去年二季度价格月环比连续3个月负增长,价格水平处于全年低点,低基数将使今年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提高。其次,从引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来看,夏粮收购在望,但从播种面积预测夏粮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粮食价格仍然呈稳中略升的趋势。因此,我们预测,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将上涨4.2%左右,可能处于今年的高点。由于农业支持政策、耕种面积扩大等影响,秋粮有望增产,会一定程度减缓粮食涨价因素。随着秋粮收获、翘尾因素消失、国家控制价格上涨的有关政策逐步发挥效力,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会有所回落。
从对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排队调查情况看,目前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38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8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7%,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8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从供求格局上看,商品零售价格不具备进一步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受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钢材价格回落等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上涨动力将逐步衰减。因此,从总体上判断,二季度的物价有可能是今年的一个高点,第三、四季度物价会有所回落。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小幅回落
今年1-4月份,我国财政收入9798.27亿元,同比增长34.8%,财政支出6601.66亿元,同比增长17.3%,收支相抵盈余3196.61亿元,财政税收形势良好。今年以来,我国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并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为落实“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精神,国家加强了出口退税工作。为加强宏观调控,国家财政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减少,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增加较多。4月份,基本建设支出197亿元,同比减少26亿元,下降11.8%。同时,国债投资加大了向农村、社会事业、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的力度,这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区域等的均衡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总体上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高位略降。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为8.56万亿元,增长20%,增幅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月环比增长速度折年率为20.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少增,储蓄存款出现分流迹象。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3.46万亿元,增长19.1%,增幅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1-4月各项存款增加14341.60亿元,同比仅增加588.01亿元。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是当月国债、基金等发行比较快。贷款增长速度在高位趋稳。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余额为18.12万亿元,增长20.4%,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94万亿元,增长19.9%,增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的月环比增长速度折年率为18.5%。
为了防止信贷过快增长,中央银行先后普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浮息制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近期采取适度从紧取向。中央银行将通过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信贷结构调整等手段来坚决遏制投资过热,考虑到几项重要政策二季度逐步显现效力,贷款投放额将有所减少,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预计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9%。
对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从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将在二季度有所显现。我们认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操作中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尽可能促使固定资产投资平缓回落,防止过快降温,在发展中促进经济协调运行。考虑到二季度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我们建议如下:
1、宏观调控宜保持一段稳定观察期。前一段时期,政府从投资、金融、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政策出台在时间上较为密集,许多政策将在二季度逐渐增大效力,各种调控措施的综合效果正在显现。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和调控的前瞻性,我们认为,二季度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前期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可以保持一段稳定观察期和政策消化期,不必再出台重大宏观调控措施。由于政府宏观调控的操作空间还很大,在认清前期宏观调控效果的基础上再作决策有助于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防止调控本身成为宏观经济的波动源。
2、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应选择有利的时机。当前煤电油运紧张,粮食价格上涨过快,价格调整的呼声不断,但是重点商品和服务类政府调价项目必须慎重选择合适出台时机。二季度的物价涨幅可能是今年的高点,因此,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应该向三、四季度推迟,防止重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整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特别要指出的是电力价格调整,从需求角度来看,引起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高耗能工业发展太快,当前提高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无助于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矛盾,相反,还会扩大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
3、努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投资与消费的冷热反差明显。经过前一段时期的宏观调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有可能逐步回落。努力扩大消费,有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弥补投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消费的关键。由于我国人口中农村居民从数量上占绝大部分,而且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因此,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让农民增产的同时能增收,保证进城务工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工资,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4、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这次导致经济运行紧张的煤电油运均属垄断行业,相反充分竞争的行业没有对经济发展形成瓶颈制约,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迫在眉睫。要结合具体行业的特点,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放松价格或产量控制的角度推进改革。当前,首先需要改革的是电力行业。电力紧张固然与前几年规划有关,但是与电力行业的垄断也有关。通过改革,强化电力行业的竞争性,提高电力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水平。只有在电力价格改革的基础上,电煤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才能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