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 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4-06-12管培俊
管培俊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新课程实验推广两年多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共同努力,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总体进展是健康的,积累了宝贵经验。2003年秋季就有1072个县(区)进入新课程,到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进入新课程,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級学生将基本进入新课程。从今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将组织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开展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师资培训必须先行。近两年全国预计会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开始实施新课程,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鉴于新课程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各地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要认真总结各地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积累的有效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推进师范院校的改革。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贴近中小学,贴近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研究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能胜任新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和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师资;要积极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并高质量地组织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
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师资培训水平。
1.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分层次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各地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应统筹规划,及早安排,适当超前,并贯穿于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全过程。要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要求,分区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分阶段、滚动式地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进程和要求,精心规划本地区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要从新课程实验区师资培训人手,有步骤地组织对各地区教育管理者、培训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开学之前,各地要基本完成对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教师的岗前培训任务,同时要及时组织其他年级教师的新课程培训。2007年秋季中小学开学之前,各地要基本完成对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教师的岗前培训任务。
要高度重视新课程教师培训队伍的建设。要在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实践的师范院校、培训机构、中小学教研室、教科研部门和中小学教师中遴选一批既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又有丰富改革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建立一支以本地区专家为主、数量充足、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培训者队伍。教育部2003年组织了第二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同时组织了师范院校学科教育学和教学法教师的新课程研修。从今年开始教育部还将陆续组织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部分教育管理者、骨干培训者的国家级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本地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时,要注重发挥这批骨干的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推动新课程培训者以各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参加课程改革的实践,了解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培训水平。
要注重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要从拟进入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抓起,根据新课程实验推广的进程,有计划、分层次地展开全员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拟进入实施新课程的教师,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凡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能实施新课程。
2.明确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不断提高新课程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在新课程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讲求实效。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优先保证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培训。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重点学习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等,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研究不同教材在设计思想、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逐步提高教师结台本地实际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要从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认识和指导新课程师资的培训工作。通过新课程培训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要积极采取参与式培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通过学习、对话、协商、结合实验区新课程优秀案例进行研讨等方式进行新课程培训,保证新课程培训效果。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要广泛发动和组织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机构、教研及教育科研等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培训者.深入中小学一线进行调研,并针对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反映的具体问题,与教师共同研究、平等对话,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要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新课程培训。积极支持和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将新课程师资培训纳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整体推进。逐步构建集“天网、地网、入网”有机结合、系统集成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集中和共享优质教师培训资源,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
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1.统筹规划,形成合力,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扎实有序地健康发展。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涉及到教育行政各职能部门、师范院校、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等各方面的工作。各省(区、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效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台力,共同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在各省(区、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省(区、市)师资培训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会同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工作。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和教研室及电教馆、教科研部门等相关教育机构要加强整台,紧密联系,利用最优资源进行新课程师资培训。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范院校及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在新课程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
2.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有利于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管理机制。各地要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度。要建立有利于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将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分管理档案,将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计入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分:要建立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监管制度。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国家新课程培训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标准,并对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要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遴选了解新课程、参与课程改革实践、具备新课程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研部门及其他有条件的机构承担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资格认定和授权的单位和机构,不能举办有关新课程的师资培训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以赢利为目的的乱办班、乱收费和重复办班现象的发生。要对新课程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质量。
3.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确保新课程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管理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资源开发和使用工作。要根据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实际需要,组织力量研究开发体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要建立严格规范的新课程优质培训资源建设、遴选和评审机制;要按照“编审分开,公开招标,专家评审,严格把关”的方法建设、评审培训资源,确保将优质资源应用于教师培训。教育部已成立“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规划、评审和推荐供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要定期举办“全国教师教育优质课程教材资源征集、遴选、展示活动”,并将公开发布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今后凡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全国范围内教师教育机构使用。各省(区、市)也应建立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和评审本地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及遴选工作,并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资源。未经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不能推荐在本省范围内使用;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工作,对粗制滥造、误人子弟的不合格培训教材要实行封杀: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遴选、推荐工作方面要防止和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硬性摊派、强令教师购买等不良做法,切实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4.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为新课程师资培训提供基地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要以高等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的其他综合性大学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优势,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要进一步加强县(市、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积极整合和充分利用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积极构建上挂高等院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市(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使之成为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联系纽带,成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础支撑机构,成为农村广大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广大教师就近参加研修培训和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要积极创建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有计划地选择具备条件的一些中小学建立实验基地,学习推广教师发展学校的经验。要加强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为教师校本研修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效益。
5.落实培训经费,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属于政府行为,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经费。国家“十五”期间实施的“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所安排的培训经赞,应部分用于支持项目县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关系到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与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与时俱进,切實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制度。率先建设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