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方法的探索

2004-06-12张武升

人民教育 2004年2期
关键词:独创性创造力创造性

张武升

思维是人的高级的理性的心理要素,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最高级的部分,是产生创造性学习成果和研究工作成果的主要加工器,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一直很重视探讨创造性思维,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的最高级的产生创新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创造性人才心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创造性思维与再现性思维相对应。再现性思维是人对现存事物或观点的一种记叙性的认识,它的加工前提是现有事物或观点,它的加工结果则是再现,以一种观念的形象的形态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全貌。而创造性思维则不同,它的加工前提可以是现有事物,对其进行创新,使“有中生新”;也可以是未有事物,经过创造,产生一种新事物,使“无中生有”,它的加工结果是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成果,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新的质的飞跃。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学习中,这两种思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是必需的。例如学生的学习,使用再现性思维可以对书本上介绍的事物、知识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掌握,没有再现性思维,就实现不了这一点,就不能使学生获得现行一致的知识。而使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改进、加工、革新和创造,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方法,得出新的结论,推进对事物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再现传递与求新探究并存的活动,强调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知识。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人的创造性思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在不同的学龄段上,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关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较之学前儿童,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语言信号的处理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关于小学生整个学段的创造力发展心理问题,托兰斯(E.P,Torrance)曾有过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一年级学生到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小学生到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呈犬齿形曲线。就创造性品质的流畅性来说,其总趋势是发展的,男女生曲线基本相似,峰与谷基本上出现在同一时点上。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态势,四年级有所下降,五年级又回升,六年级又有下降,之后稳步上升,这一研究引发了日本学者的兴趣。潼次武夫以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发现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在四年级、六年级有下降现象,印证了托兰斯的研究发现。从其他方面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较变通性和独立性来说,发展要早一些、快一些。

那么,为什么小学生创造力发展会在四年级、六年级有下降现象呢?有关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四年级是进入高年级的“转折年”,六年级是进入中学的“转折年”。在“转折年”,学生主要应对学习加深、提高的适应问题,创造的兴趣和动力就减弱,或暂时被放置一边。还有一种解释是,在四年级所处的年龄-9岁左右,儿童有一种趋同于同伴或同化于同伴的现象,因而个人独创性表现下降。而在六年级的12岁左右出现青春期现象,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不稳定,变得有些紧张,故而影响创造性表现。尽管这些解释还需进一步检验,但是,这些解释值得创造性教学给予重视和应用,即在这两个年龄上,一要考虑到学生这些身心变化,对其创造性表现不可强求过高,二要设法给予辅导、引导,使其尽量减少消极反应,增强积极的创造性反应。

关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中学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情况。关于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中学创造性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为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中学生创造力中,最能表现其发展情况的方面是想像力的发展。对此,我国学者林崇德有基础性的研究。他根据对中学生空間想像力的调查,将中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分为四个水平,即Ⅰ,用数字计算面积和体积;Ⅱ,掌握直线平面;Ⅲ,掌握多面体;Ⅳ,掌握旋转体。测试结果表明,中学生空间想像力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初二到初三是空间想像力的加速时期,在中学期,较为复杂的和高级的空间想像力(Ⅱ、Ⅲ和Ⅳ级水平)的发展幅度大。其中,想像力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创造想像在想像能力中越来越占优势。此外,中学生创造想像的有意性和现实性也有了实质性增强。这表明,中学生的创造性已经脱离了小学时的那种天真烂漫的色彩,向着成熟性迈进。

从托兰斯等人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测评研究看,较之小学时,中学生在思维的流畅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呈现出语言复杂性,即运用语言符号进行创造的水平大大提高。

中学生想像力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的这些特点对创造性教学有启示作用。首先,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在培养目标上,要提高对思维流畅性、独创性的要求;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增加语言信号的难度和复杂度。此外,对中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在强调综合素质的同时,逐步重视创造性产品、作品的产生,因为中学生创造力中现实性的内容较小学增强了。

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也是研究者们所重视的方面。国外的著名心理学家、创造教育专家吉尔福特( J.P.Guilford)、托兰斯、威廉姆斯(F.E.Williams)等都曾进行过专门研究,取得了很有影响的成果。这些成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理论定义与实践操作定义的统一,使对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上可操作和可测评衡量的形式。具体地说,创造性思维主要具有如下品质:

(1)流畅性。指的是思维敏捷,来得快,且畅通,不是有许多障碍,使思维活动慢。这一品质可以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反映,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看谁想出答案快,快者思维就流畅,慢者思维就不流畅,或不太流畅。流畅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情境面前反应的速度快还是慢,这对创造性是很有关系的。要表现出创造性,就需要以思维流畅作基础。此外,这一品质还可以用测量学的方法来反映,如教师给学生出一系列问题,限定时间去解答。在相同时间内做题多的学生其思维的流畅性就比做题少的学生强。一些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就是依照这一方法来编制的,如托兰斯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等。

(2)变通性。指的是思维灵活,能够从多视角、多维度、多类型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品质可以从课堂反应来体现,如学生的一题多解,一个故事多种结尾,一件事情多种写法,等等,也可以通过标准化测验来鉴定。如让学生说出一件事物的用途,说得越多越好,然后对所说出的用途进行整理分类,分类越多,表明思维灵活性越强,分类不多,只能表明重复性大。美国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及明尼苏达大学的创造力测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制的。

(3)精密性。指的是思维严谨、缜密。从数学上看,学生解题思维清晰、逻辑环节齐全、一环扣一环,无懈可击;从语文上看,学生说明或插述一件事情,详细,有条理,不仅轮廓、脉络清晰,而且情节细致,让人了解的信息多。对于这一品质的标准化测验,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作文描述,即让学生都观察一件事,然后分头作文描写,描写详细、周全者得分高,即思维精密性强。二是画图,给学生提供基本的作图构架,如三条线段,或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以这些构架为基础,画出有意义的图形,画图越细致,得分越高,意味着思维精密性强。

(4)独创性。指的是学生的思路或思维结果在现实中罕见的程度,越罕见,独创性水平越高。这一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境界。从日常来看,凡是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学生,其思维独创性水平就高。从标准化测验来看,学生给出的答案或画出的图形,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如一千人或一万人,相同的越少,其独创性水平越高。

思维的独创性与思维的变通性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独创性的东西往往是在变通性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前提是提出的尽可能很多,但其中个别是少见的,因而有独创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独创性都需要先从面上展开,再产生出来。德国数学王子高斯一下子想到了一个崭新的解法,令人震惊。这个独刨性的解法就是一下子产生出来的,并不是先想出或用了许多解法之后才产生出来的。变通性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的扩散能力,而独创性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思维的超越能力,即超越常规,出奇突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精心培养的过程。只有创造性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相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阻碍和压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此,托兰斯曾调查分析了142项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他把这些研究分为9大类,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取得了成功,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到了促进或提高的作用(详见右表)。

此外,曼斯菲尔德、布塞和克里普拉等(R.S.Mansfield,T.V.Busse&E.J.Krepelka)曾将近20年来有关长时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报告加以整理,也发现创造性思维培养有很高的成效。而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如吉尔福特、大卫(B.David)等,更是深信创造性思维是由科学的、艺术的教育教学所培养的,而这样的教育教学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教育教学程序,从而促进了创造性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出了一种“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和独创性品质,以及创造性个性的好奇性、想像性、挑戰性和冒险性品质。该模式由10种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教学策略构成:

①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就是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再进行比较鉴别,集中选优的教学策略;

②定势打破教学策略;就是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供特殊的变异,既可用前面的思路解,也可用更好的新思路解,关键在于打破前面形成的定势,使思维变得灵活、变通的教学策略;

③反思教学策略:就是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培养学生逆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④创造过程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创造性作品或定理、公式时,不仅讲其知识内容,也要讲其创造产生的过程,以使学生从中悟出创造奥妙的教学策略;

⑤创造主体教学策略:就是在讲创造性作品时,不仅讲其知识,也要讲其创造者(主体)其人其事,见物见人,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的教学策略;

⑥容忍教学策略;就是容忍、甚至支持学生提出令人尴尬、甚至错误的问题,以创造民主宽松教学气氛的教学策略;

⑦辩论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正、反方进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的教学策略;

⑧科际整合教学策略:就是将不同的学科整合在一堂课中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教学策略;

⑨类比教学策略:就是通过类比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策略;

⑩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就是组织学生扮演所讲知识内容中的各种角色,通过身临其境、身为其人的话动,来提高学生创造力水平的教学策略。

这一创造性教学模式经过在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四川等地数百所学校的多年实验,证明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突出的效力。

猜你喜欢

独创性创造力创造性
古籍点校成果的法律保护研究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