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销,是馅饼还是陷阱?

2004-06-08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10期
关键词:被访者陷阱商家

●半数被访者把购物当成五一节目商家自曝内幕引发消费者担忧

45.6%“购物”是五一必定节目

背景

有人说中国人有集中消费的习惯。“五一”节,又使商家促销高潮迭起,打折、返券等 促销手段让人应接不暇,不少人准备在此期间大购一把。近日,某大商场销售部人士却透露 ,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中暗藏“陷阱”,并提醒消费者在参加这些促销活动时,一定要擦亮 眼睛。

20.8%“购物”不是五一必定节目

在“五一”黄金周,京沪穗三地,近半数(45.6%)的市民将选择外出购物。购物成了 节日的一个必定节目,特别是上海地区,该类人群的比例高于北京和广州地区的44.7%和32 .2%,达到了59.1%。只有20.8%的被访者表示,“购物”不是五一的必定节目。

35.0%不会在节日集中购物

每逢节日,各类商家纷纷打出各种促销战术,打折、返券等让人应接不暇,您是否会选 择在节日集中购物呢?调查显示,35.0%的消费者不会在节日集中购物。仅有18.4%的被访 者表示会在节日集中购物,另有46.6%的市民表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较三地,29.0%的上海人表示会趁节日商家打折之际集中购物,该比例高于北京和广 州的11.6%和14.7%;三地持否定态度的比例依次是30.5%、35.5%和38.9%。

72.4%不会等到五一再购买心仪商品

五一时不少商家都会推出促销活动,有多少人会冲着这些促销活动,而等到五一再购买 自己心仪的物品呢?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被访者(72.4%)表示当碰到心仪的商品,不会刻意等到五 一节商家打折之际再去购买,京沪穗三地市民看法比较一致,比例依次是26.3%、26.4%和 30.1%。

79.9%曾考虑到促销中可能存在陷阱

商家促销战硝烟越燃越浓,作为消费者您是否想过有些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中可能存在 陷阱?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访者(79.9%)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这一类人群在京沪穗 三地比例分别为83.0%、83.7%和73.1%。

47.5%促销不是决定购物的主要因素

调查中我们发现,商家的打折、返券等促销活动并不是决定大多数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因 素,该比例为47.5%,该比例在三地依次为60.0%、46.7%和35.8%;还有37.9%的被访者 表示会视具体情况而考虑,三地分别是31.6%、29.3%和52.6%,看来,在我国假日经济正 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我国的消费者也在逐步走向成熟。

49.3%从来不因促销盲目购物

消费者是否会因商家促销而盲目购物呢?调查显示,49.3%的被访者表示不会因商家的 促销活动而盲目购物,还有47.3%的被访者表示偶尔会因打折、返券等活动而买一些不需要 的商品。

比较三地,近七成(68.4%)的广州人表示从来没有盲目消费过,北京和上海两地的比 例分别为24.0%和55.9%;绝大多数的北京人则表示偶尔会盲目消费,比例为71.9%,显著 高于上海和广州地区的40.9%和30.5%。

76.8%认为自己是理智购物者

当面对节假日商家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时,您认为自己是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吗?调查显 示,76.8%的被访者认为自己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京沪穗三地的比例分别是55.2%、81.7 %和94.5%,看来,较之于上海和广州地区的消费者,北京地区的消费者面对商家的诱惑, 还是不够理智。

9.7%弄清促销全部内容后再消费

作为消费者,您是否会弄清有关促销的全部内容之后再消费呢?调查显示,69.7%的被 访者的消费态度比较谨慎,该类谨慎型消费人群在京沪穗三地分别占到了61.7%、65.2%和 82.4%。

返券与连环消费“陷阱”17.7%商家应扩大促销透明度

背景

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所谓的“返券”,就是“商家放长线钓大鱼”。消费者拿到了返券, 就等于掉进了连环消费的“陷阱”,不仅会大大超过当初的消费预算,而且因为有些柜台写 着“不参加返券活动”,无奈之下会买一些不太需要的物品。

52.3%表示返券不如直接降价

面对商家的返券活动,消费者是如何看待的呢?调查显示,52.3%的被访者认为商家返 券不如直接降价,这样消费者得到的实惠会更直接,认为商家应该扩大促销活动的透明度和 选择空间的比例分别是17.7%和18.7%。

比较三地,超过七成的上海人认为“返券不如降价”,比例显著高于北京和广州的53.1 %和32.6%;在广州,有25.3%的被访者希望商家能够扩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北京和上海 两地的比例为18.8%和12.0%;三地分别有19.8%、10.9%和22.1%的消费者希望商家能进 一步扩大顾客消费的透明度。

8.8%认为促销是为了让顾客得到实惠

对于商家来说“顾客是上帝”,那么,“上帝们”又是如何看待商家举行的返券活动呢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商家是为了促销,其次是为了增加收入设置“消费陷阱” 和“洗货”,比例分别是39.8%和23.9%,仅有8.8%的被访者认为商家举行促销是为了让 顾客真正得到实惠!

比较三地消费者的意见,存在一些差异,绝大多数的北京和广州消费者认为返券活动是 为了促销,比例分别为83.3%和80.0%,持相同观点的上海人比例为45.2%;在上海地区另 有46.2%的被访者认为返券活动是商家在谋求商业利益,为消费者设置“消费陷阱”,北京 和广州地区的比例分别为42.7%和30.5%。

52.3%偶尔计算返券后的真正折扣率

在返券时,有多少消费者会去仔细计算真正的折扣率呢?调查显示,在京沪穗三地的被 访者中,52.3%的被访者表示偶尔会计算一下商家的折扣率,还有39.0%的被访者从没有计 算过真正的折扣率,被访者中表示每次或是经常留心计算商家折扣率的占到了17.7%。

43.3%不会为了返券而刻意凑钱

当购物金额不够返券金额时,您是否会为了返券而凑钱呢?调查结果表明,43.3%的被 访者表示不会,京沪穗三地的比例依次为39.6%、47.3%和43.2%;另有40.5%的被访者表 示会视情况而定,三地比例分别为45.8%、24.7%和50.5%。

35.8%返券中最头疼商品退换问题

在顾客的购物返券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让消费者头疼的是什么呢?统计结 果表明,35.8%的被访者认为通过购物返券获得的商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退换货非常麻 烦,还有22.7%和18.1%的消费者表示购物返券总是让消费者在不经意中超支或是购买一些 不需要的东西,让人非常头疼。

比较三地,北京和广州消费者最担心的是返券商品的退、换货问题,比例分别为40.4% 和48.4%,持相同观点的上海人的比例为18.3%;而对于29.0%的广州市民,购物超支则成 了他们最为头疼的问题。

虚假打折罚款20万63.1%应对虚假打折处以罚款

背 景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针对“假打折”等“消费陷阱”日益严重的现状,四川省成 都市的物价部门近期明确表示,如果有商家涉嫌虚构原价、虚假折价等价格欺诈行为,将依 法处以罚款,罚款额最高可达20万元。

49.6%曾遇到虚假打折的情况

打折作为商家的一种经营方式,本无可指责,但一些经营者采取虚假打折等不正当竞争 手段,蒙骗消费者的行为不时引发消费纠纷,在此次调查中,49.6%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虚 假打折的情况,其中16.2%表示经常会遇到。

在北京超过六成(63.0%)的被访者表示在购物时遇到过虚假打折的情况,上海和广州 的比例分别是46.2%和40.0%;三地表示经常会遇到虚假打折情况的比例分别是18.5%、26 .4%和4.2%。

42.9% 碰到虚假打折时自认倒霉

当您遇到虚构原价、虚假打折的情况后,您会如何处理?自认倒霉的人占到了多数,比 例为42.9%。25.2%会及时找商家退货,还有20.2%的被访者会选择向消协投诉,通过法律 途径来解决。

比较京沪穗三地,选择消极处理的分别占到了39.8%、52.7%和46.3%;相对于上海和 广州两地,较多的北京人会首选“中消协”,比例为28.7%,高于沪穗两地的15.1%和16.8 %。

在这里,我们呼吁,当消费者遇到该类情况,应该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56.6%认为打折购物并没真正得到实惠

调查结果表明,在打折购物的过程中,56.6%的消费者感觉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这类 人群在京沪穗三地该比例分别是70.2%、45.2%和54.3%,看来,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对商家 存在较多的抱怨。

46.1%遇到打折时,依然能做到“货比三家”

针对商家打折促销活动引发的各种问题,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货比三家是抵御价格 欺诈的有效武器!

究竟能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半数(46.1%)的被访者真正能做 到,京沪穗三地的比例分别是19.1%、24.7%和10.5%。

63.1%应该对虚假打折处以罚款

近期,成都市物价部门宣布对虚假打折行为处以罚款,您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吗?63 .1%的被访者对此举表示支持,京沪穗三地绝大多数的被访者表示赞同,比例分别是61.9% 、73.8%和73.7%。

样本一返券容易让人陷入连环套

脸谱:贺小姐22岁业务员大学本科

原声:节日购物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件事,购物是我过节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节目 。

购物对女性来讲绝对有致命的杀伤力,当然我也不例外。不论大小节日,购物是我过节 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节目,这个“五一”我打算用两天的时间购物。商场一般在节日前 都会有各种打折活动,在这个时候购物能得到一些实惠,在这个时候购物也是痛并快乐着的 一件事,因为需要很好的体力还要不停地计算。

面对商家种类繁多的优惠活动,有时候我会不够理智和冷静。因为打折、返券也会买一 些不需要的商品。各种优惠中,打折当然是最简便直接的,返券很容易让人陷入连环套中。 但有些商家就不够实诚,先提价后打折,这种情况我就遇到过。哪怕是不打折,我也希望商 家能够实在一点,不要蒙顾客。

样本二对欺骗顾客的商家应严惩

脸谱:张先生24岁公务员大学本科

原声:购物对我而言是折磨,尤其是节日期间购物。顾客再精明也算不过商家。

一想到去商场我就头疼,购物对我而言是折磨,尤其是节日期间购物,商场里基本上都 水泄不通。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我是不会在节假日到商场里去的。我不会把购物作为过节 的一个节目,而且我还极力反对我身边的人在节日里购物。

再精明的顾客也不会比商家精明,从某个角度说实际上购物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易,你只 能按照商场的规则来购物。在我看来各种优惠活动不过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有些商家一边打 着促销的大旗,一边暗地抬高价格,到最后你一点优惠都没得到。对欺骗顾客的商家,就应 该严惩,成都这种乱标特价罚款20万元的做法,就值得各地的物价部门效仿。

调 查 背 景

商场自曝“促销陷阱”

“五一”之际,商场各种促销活动新招迭出。在这些充满诱惑的促销活动中,您知道哪 些是诱人上钩的消费陷阱吗?近日,一知名商场自曝内幕,向社会公布商场常见的几大促销 陷阱,并呼吁有关部门今后全面杜绝这类举动,用价格直降的方式将其取而代之,让消费者 真正得到实惠。这些陷阱包括:假打折、返券、送礼品、优惠承诺、幸运抽奖等。

五种陷阱五种对策

陷阱一:假打折。某些商家采用先抬价后降价的方法,使商品“假打折”。

对策:不盲目轻信,货比三家再决定。

陷阱二:返券限制多。在兑现礼券时,发现只能购买指定商品,或只能在特定时间使用 。

对策:弄清细节,找到全部要买的东西后确定购买顺序,不要看一件买一件。

陷阱三:附赠商品,处理滞销。借“买一赠几”的广告吸引顾客,当您掏钱时,才发现 所获赠品不是滞销商品,就是便宜货。

对策:分清“西瓜”和“芝麻”,不可为赠品马虎挑选您需要的商品。

陷阱四:优惠承诺=空头支票。某些会员卡、贵宾卡所附带的承诺,其兑现遥遥无期。

对策:选择信誉有保证的大商家和大品牌。

陷阱五:幸运抽奖,美丽的谎言。以“抽奖”招揽顾客,而所谓丰厚的奖品根本就是镜 中月。

对策:保持冷静头脑,以平常心看待,关键是考虑商品本身,切不要为了奖品而做无谓 的浪费。

核心提示

□45.6%“购物”成五一必定节目

□79.9%曾考虑到促销中可能存在陷阱

□49.6%曾遇到虚假打折的情况

□42.9%碰到虚假打折时自认倒霉

□63.1%应该对虚假打折处以罚款

□52.3%表示返券不如直接降价

三地比较

□曾考虑促销可能存在陷阱

北京83.0%

上海83.7%

广州73.1%

□返券是商家的“消费陷阱”

上海46.2%

北京42.7%

广州30.5%

□应对虚假打折处以罚款

北京61.9%

上海73.8%

广州73.7%

猜你喜欢

被访者陷阱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陷阱
陷阱2
陷阱1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