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高校学生的毕业实习

2004-05-16耿桂红

中国民族 2004年5期
关键词:毕业考核民族

耿桂红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必经的一关。辛辛苦苦地学习了四、五年,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可以在实习中得到检验。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实习是一次机会,既测试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关注社会的窗口,从而成为迈入社会的“中转站”。能否让大学生顺利地“中转签字”,也就是说能否过好实习这道关口,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现状

民族高校的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或来自民族地区,就生源来说,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很多少数民族考生是加了民族分才达到分数线从而被录取的。入学后,民族高校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起步时的差距虽然通过四年的学习有所缩小,但不同水平的学生相持的结果,必然是将综合水平拉到其他同类高校平均水平以下。

据中央民族大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刻苦,但有的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少在课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由此造成了适应人际交往和捕捉社会热点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显得信心不足。如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仅就毕业实习而言,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实习方式

民族高校学生的毕业实习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各校根据专业的不同,相应作了一些尝试,大体可以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和综合式三种。

集中式,就是把同级的一个专业或一个班的学生组织起来,选定一个或几个实习地点,集体前往开展实习活动。文科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大多选择这种实习方式。以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实习为例,多年来,他们总是在民族地区选择一个实习地点,由两三个有经验的教师带队,集体前往实习,进行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语言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写出有价值的实习报告。

分散式,也称自由式,是相对集中式而言的,没有统一的实习地点,没有固定的实习模式,将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分散开去,各显神通地开展实习活动。理工科大都采取这种实习方式。以几所民族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习为例,一般是三年级下学期,指导教师将实习目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向同学们交待清楚后,学生便分散到祖国各地去开展实习活动。有的到学校当老师、有的进科研单位搞研究、有的到政府机关参与攻关项目、有的甚至找一家企业边打工边实习。

综合式,就是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是集中与分散的结合。它与集中式相比,增添了灵活性;与分散式相比,又多了几个小的集体,便于同学自主选择。这是近年来使用得最为普遍的实习方式。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为例,从1984年成立新闻专业至今,一直采取的是综合式实习方式。每到毕业实习时间,指导教师便与在京的各大新闻单位联系,确定各单位能够接纳的实习生数量,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专业学习、文字功底、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将他们分配到各单位中去,三人一小队,五人一小组,在新闻单位指派的老师指导下开展实习工作。每次实习以后,都要举办实习成果展览。

关于实习经费

民族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具体到学生毕业实习,落实到每名同学的实习经费也就少得可怜。如何解决实习经费紧张的难题,值得思考。学校每年可用的经费十分有限,真正能落实到学生实习经费的,已所剩无几了。由于实习经费的短缺,许多实习无法深入,这是广大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反映。为了使实习顺利进行。经费的来源,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学校本身的实习经费。学生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学校领导必须统一认识,高度重视。除学生的“人头费”外,可以根据实习方式的不同,实习地点和时间的差异分别对待,按实际需要增加相应数量的实习经费。

二是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有些实习,直接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自然就可以得到相应资助;有的实习,必须到实地调研,如藏族学生到西藏实习,但仅路费一项就相当可观,如果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政府部门一般会给予力所能及的补助。

三是尽量找一些社会赞助。不少企业或基金会,愿意对那些相对贫困而又十分勤奋的大学生提供学业上的资助。学生的毕业实习,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由于经费短缺,无法完成实习活动,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只有把这种真实现象告知有关企业或基金会,甚至私营企业家,才可能得到他们的资助。近年来,不少学校做了这方面的探索,效果显著。

在以上三个渠道中,关键还在学校本身,一定要把学生的毕业实习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部门的支持或是从企业、基金会等处找来赞助,也是实习经费的必要补充。

实习的组织实施

建立实习领导机构、制定实习计划、编制实习指导书、确定实习指导教师等,在毕业实习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一不可。

学校应对毕业实习统筹安排,建立实习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总负责,教务处和各院、系均需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设立实习领导小组,抓好各专业的实习工作,学校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实习前的动员组织工作非常重要,各院、系应将实习指导书发给带队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并向学生讲清实习要求、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对采取分散式实习的学生还要落实联系方式,确定负责与学生联系的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的确定也很关键,各院、系应尽量选派熟悉业务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对实习的全面工作负责,实习前必须提早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向实习单位提供有关实习文件并提出相关要求,实习期间应即时向院、系汇报实习进展情况,结束后要写出总结报告。

实习的考核

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考核的方式,可根据专业的不同、实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须认真写好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考核时,可以采用审阅实习报告、检验实习成果、组织公开答辩甚至面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为了使实习考核更加公正、合理,各院、系应根据专业的不同,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考核标准,从而避免实习考核的粗放化、人为性。

关于实习基地

在民族高校里,许多专业需要有一个自己相对固定的实习场所。有的以一家工厂,或一家企业,一家新闻单位,一家文艺团体等作为依托,按照专业特点建立本专业的实习基地;有的由学校投资,按照本专业的特点,建立一个实习基地,既可用于专业实习,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在这方面,有的高校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如与某工厂或某文艺团体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每年安排学生到那里实习;或在学校里建一家工厂,在校外建一家经济实体,专门用于学生实习。事实证明,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帮助很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服务学生,报效社会。

由于民族高校普遍缺少办学经费,实习基地的建立往往排不上议事日程,这就要求学校主管部门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学校自身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地筹集办学资金,从而为实习基地的建立提供方便。高校,特别是民族高校,必须拥有几个实习基地,使得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开展实习活动。

民族高校的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从学校领导,到各院、系领导以及各实习指导教师,都应高度重视。所有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要把实习当作检验和发挥自身才能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将大学期间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尽力在实习中得到展示。

猜你喜欢

毕业考核民族
MINORITY REPORT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传承 民族 文化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