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变的牵挂
2004-05-16李晓林陈鼎波
李晓林 陈鼎波
与其说3年的援藏工作锤炼了吴开锋的坚韧意志,还不如说是援藏经历验证了他的优秀品质。4500米的海拔以及相当于内地50%的氧气量,会使他的大脑缺氧,但是不会动摇他为少数民族奉献的信念。现今吴开锋回到温州市担任文成县县长,依旧为少数民族的发展而辛勤奔忙。
真情洒在雪域高原
1998年6月,是年35岁的吴开锋响应党的号召,自愿申请到西藏工作,被安排在那曲地区嘉黎县担任县委书记。嘉黎县平均海拔4500米、最低气温零下35摄氏度,环境恶劣、经济落后,是西藏的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也是当时西藏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初到地处藏北高原的嘉黎县,吴开锋看到的是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赴任后的第二天,他就到机关各单位了解情况,而后自带铺盖和炊具一口气跑了12个乡,奔波于草原和帐篷之间,诚揽民情,广纳民意。
经过调查研究,吴开锋发动全县人民展开了“知我嘉黎、爱我嘉黎、兴我嘉黎”的活动,并且制定了3年任期的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上,提出“1998年是脱贫年”、“1999年是巩固年”、“2000年是发展年”的目标;在发展战略上,提出“巩固脱贫成果,共奔小康目标”;在发展步骤上,提出具有嘉黎特色的三步走构想:第一步,经过“九五”期间的基础建设,基本实现脱贫;第二步,经过21世纪前15年的提高建设,基本达到小康;第三步,再经过25年左右的全面建设而步入现代化轨道;在发展思路上,提出“打基础、抓基层、建基地”,即:打好畜牧业、基础设施、人口人才三大基础;建好畜产品、矿产品、中药材、旅游四大基地。
在偏远的那曲地区,汉族干部只占5%。吴开锋认识到,干好工作就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配合与支持。同时他也时刻鞭策自己,援藏干部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只要真心诚意地为民族地区谋发展,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老百姓就一定会接受你。在干部的培养问题上,他率先在全地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制定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用人机制。每年举办一次大中专毕业生座谈会,鼓励他们到基层工作。在他的影响下,3年共有6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机关年轻干部下基层工作,为嘉黎培养了一支永远不会走的援藏干部。
吴开锋在嘉黎县的3年任职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到2000年,嘉黎国内生产总值比1997年增长了198.42%,财政收入增长了67.67%,人均收入增长了198.42%,贫困人口减少87.85%,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了20个百分点……
面对成绩,吴开锋由衷地说:内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是做好援藏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3年的援藏工作结束了,吴开锋离开嘉黎时,远近的藏族同胞都来列队欢送他们的好书记。那感人至深的场景将永远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西藏的那段生活已经变成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他割舍不下的牵挂。
真心献给民族同胞
回到温州,吴开锋的民族情结依然浓烈。担任文成县县长的他,把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时时挂在心上。
文成县有37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1.1万人,主要集中在两个畲族民族乡。虽然温州的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发展不平衡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利用好文成县的资源,并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吴开锋急需解决的问题。
文成县水资源丰厚,预计可开发的小水电有40万千瓦之多;素有温州的“水缸”之称,温州市内的日常用水就源于此;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高,被喻为温州的“后花园”,更有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天下第一瀑”等一大批山水景观;历史文化悠久,县名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还有为北宋名相富弼而建的富相国祠;畲乡文化多姿多彩,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一笔潜在的财富,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文成有华侨10万之众,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侨领之乡”之称。
吴开锋到文成后,确立了工作的“三部曲”:第一年为调查研究年,第二年为建设年,第三年为招商引资年。2004年即为建设年,大投入、大产出、大发展的势头已经初露端倪。
生态立县是吴开锋对文成发展的准确定位。
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建一片基地,配一个龙头企业,开创一个品牌,配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对少数民族文化加强保护及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改造西坑畲族镇至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公路,开发畲乡民族文化,形成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另外,畲乡的茶叶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对于文成少数民族的发展,吴开锋特别强调要动真情。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任用,畲族干部在县里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事关少数民族事务就有7处之多。
无论在西藏,还是在文成,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永远都是吴开锋不变的深深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