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老的大运河

2004-04-29鲁先圣

寻根 2004年1期
关键词:微山湖京杭大运河济宁

鲁先圣

在2003年的夏天,我到地处鲁南的微山湖游览。微山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群,据当地的友人说,微山湖的万亩荷花天然而生,一到夏日,荷花争艳怒放,连绵百里,是难得的景观。

但是,我们这一次所看到的,曾经碧波连天、浩淼无际的微山湖几乎就要见底了。湖水干涸了,龟裂的湖底裸露在我们的视野里,连绵的万亩荷花也只是人们记忆里的事了。只有湖底的中央还有一条狭长的水面,曲曲折折地伸向远方,几条小船在里面艰难地爬行着。朋友告诉我,这狭长的水面,就是途经微山湖的京杭大运河。微山湖水大的时候,是看不到河的。现在湖干涸了,大运河才露出了她的踪影。

沿着湖岸一路北上,大运河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最后微山湖消失在远处,大运河伟岸的身躯躺在无垠的旷野里。我们驱车在河堤的公路上急驶,大运河里只有一小片一小片的水,不时能够看到有船只停靠在泥泞中。

回到我居住的城市,整整一个夏天,我都在想着干涸的微山湖,想着呻吟的大运河。大运河,这条把我们民族维系在一起的动脉,把中华南北文明融会在一起的纽带,在我们浩瀚的历史进程里,是怎样的荣耀啊。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800多公里。我们大都以为京杭大运河是那个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隋炀帝的功劳。在读书时代,教科书里似乎也是这样说的,隋炀帝为了到杭州吃喝玩乐,才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动机虽坏,但客观上做了一件好事。

事实上,大运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代的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开辟邗沟,至今已经有近2500年的历史。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是在710年前,元朝初年会通河与通惠河的凿通。

大运河最早被称为“漕河”,意思是运输漕粮的人工渠道,到了北宋才有运河的称谓,到了明代才有称京杭大运河者。

大运河的全线开通,将中国东西流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在大运河全线贯通之前,中国南北之间几乎没有一个通道相联系,北方的物质到不了遥远的江河阻隔的南方,南方的货物也只能望北兴叹。

或者说,在这之前,在中国文化里,真正意义上的南方或者北方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在几条江河阻隔之下的中国各个地域之间,仅仅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里。作为一直是政治中心的北方,对于南方长期处在鞭长莫及的窘境中。

隋炀帝杨广不甘于江南的富庶、风景和美女仅仅停留在想象里,他想凭借自己的权力将这一切拥有。他动用数百万人,按他划定的寻访美女和风景的路线,将历代修建的几段运河连接起来,京杭大运河第一次有了南北贯通的雏形。

有关杨广从大运河下江南的传说至今还在大运河两岸流传。传说他的船队首尾相连两百里,船上载着数千美女和五品以上的官员,有十万步兵和二十万骑兵跟随保卫,从北京到杭州沿途修建的行宫无数。

不论杨广如何无道,但从此中国的南北之间因为大运河而连成一体,南方的一切从此进入了北方的视野,而北方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江南的时尚。南方的细巧、阴柔与妩媚同北方的粗犷、豪放与气概相融合,北方的王气沿大运河南下,南方的经济商业意识顺大运河北上,中华民族的行为与品格在这种南北大碰撞中得到了健全与升华。

但直到元朝以前,大运河还仅仅局限于地方向朝廷进贡,运送漕粮。

到了忽必烈称雄中国之时,由于黄河的多次泛滥淤积,隋炀帝时期开的通济渠已经全线淤塞,失去了运输的功能。而当时元大局初定,华北由于连年战乱,物资匮乏,无力养活百万人口的大都和大量军队,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富庶的江南。忽必烈和他的大臣们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大运河,在忽必烈即汗位的第三年,就任命31岁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提举诸路河渠”,沿隋唐大运河的路线一路寻访,准备重开大运河。

1276年,郭守敬奉命在山东、河南一带的广大地区进行考察。他制订了一个南北距离最短的路线,使大运河避开原来经过的已经淤塞的开封、郑州一线,代之经过山东境内的几个湖泊,既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可以缩短开凿的时间。郭守敬的方案得到批准,元朝初年最宏大的工程自此拉开了序幕。到1292年,由郭守敬任总指挥的元朝治运工程全线告捷,北起北京积水潭,南至杭州拱宸桥,全长1816公里的大运河全线贯通。大运河的贯通,对于元朝初年大一统江山的维护,对于久经战乱的北方经济的振兴,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遗憾的是,大运河在畅通了45年以后,又因为黄河的溃决,大运河的鲁南一线又被淤塞。而元朝由于内部矛盾激化,国力疲弱,已经无力治河。大运河又告荒废。

大运河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孙子都是定都在应天,因而大运河的功能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到了永乐皇帝就不同了,他将国都定在了原封地北京,如何把南方的粮食和货物运到北京又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当时大运河淤塞的仅仅是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开凿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于是大运河历史上又一次重要的疏浚工程开始了。一年以后,会通河凿通,大运河又全线通航,重新恢复了“漕运大通,帆桅连樯而下,舟舰鱼贯而行”的景象。永乐皇帝以后的整个明朝期间,大运河虽然多次淤积,但由于及时的治理,使得大运河一直畅通无阻。

到了清朝,可以说是坐享明朝的治运成果,大运河一直畅通。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走的都是大运河。大运河的重要作用康熙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把“三藩、河务、漕运”列为治理天下的三件头等大事,悬挂在他的宫柱上,提醒自己要时时不忘。

但是到了1855年,黄河的又一次决口,将大运河拦腰斩断。虽然经过治理又勉强维持了几年,但到了光绪时期,国弱民穷,再也没有力量治理,大运河彻底死掉了。

大运河的开通最直接的影响是漕运文化的兴起。漕运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南粮北运、解决朝廷官兵粮食供给和战略储备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央政府巩固政权、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工具。

地处微山湖北口的济宁一地,元代就设置漕舟3000多艘,役夫、运兵近两万人。明朝永乐年间,每一年漕运至北京的粮食达500万石以上。明朝宣德七年,北运漕粮最高达700万石。在以后近百年的时间内,仅山东境内运河的年船舶通过量就约在8000艘以上。明嘉靖十一年以后,黄河屡屡决口淤塞运河河道,但年运量仍然在200万石以上。

除了漕粮的运输之外,沿途商品货物的交流十分繁忙。南北船只在沿途各地港口将货物转销附近县镇。有记载说,当时的港口是“帆樯如林,货物如山”。南方的竹器、木材、布匹,以及江西的瓷器、湖北的桐油、浙江的红白糖,通过大运河过长江越黄河到达北方各地。而北方的毛皮、煤炭、棉花等货物也通过大运河到达了南方的城镇。明代的资料显示,明代从运河沿线征收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九成以上,足见当时大运河两岸商业是何等的繁荣。

漕粮船队沿途停歇,几十万人常年在大运河线上,又极大地刺激了沿途服务业的兴起,几十个大运河两岸的小城镇迅速崛起,有些成为在全国赫赫有名的大都会。《明史》载,宣德四年,由于国库空虚,朝廷决定在全国33个较大规模的城市增加税收,“令顺天、应天、苏州、松江、镇江、淮安、常州、扬州、济南、济宁、德州、临清……共三十三府州县,市镇店肆门摊税加五倍”。列出的33个发达的城市几乎全是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可以看出大运河对于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多么巨大。

鲁西南的济宁在大运河贯通之前,不过是一个人口只有几千人的普通小县城。自大运河贯通以后,元代在济宁设有漕运司、行都水监等官署,明代设有济宁卫,驻有官兵5600人,清代设有河道总督。因为大运河穿城而过,港口就在市内,为南来北往的商人役夫上岸休息交易提供了方便,因而朝廷命官纷至沓来,各色人等招摇过市,货物交易十分繁忙,烟花柳巷生意兴隆。短短百年,济宁就崛起为鲁西南的经济文化重镇。有资料记载当时济宁的繁盛:“东鲁之大郡,水陆之要冲。南船北马,百货萃聚。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兵民杂处,商贾借居。”

更为典型的是地处鲁西的临清。在大运河开通之前临清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随着大运河的贯通,临清也迅速崛起成为沿运河33个大城市之一。有资料记载说,当时临清对着运河开的街道光是烟花巷就有10条,号称“十条烟花巷”。而随着大运河的衰落,临清也迅速走向没落,沦落为今天的偏僻小县城。临清是大运河岸上最典型的随大运河兴衰的城市,大运河贯通则发展繁荣,大运河废止则衰败没落。

我在近几年中曾经数次到过临清。临清是学者季羡林的故乡,还是张治中将军的故里,当地政府为他们的这两位同乡修建了纪念馆。但是,在当地的官员和朋友带领我参观纪念馆的时候,从他们时时流露的话语里,我感觉更多的是他们对古代临清的一往情深。他们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述着临清曾经的数百年辉煌,也讲述着临清因大运河废止而没落的沧桑。

猜你喜欢

微山湖京杭大运河济宁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微山湖上,那一对夫妻“摆渡人”
山东济宁卷
美丽的微山湖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路过济宁(组诗)
游览微山湖 弘扬先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