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物流企业国际合作探讨
2004-04-29唐少艺
摘要:我国现阶段虽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但社会物流产业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本土物流企业必须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和管理引进,提升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 国际合作; 全球化
一.中国物流市场的商机与发展态势
1.中国物流市场的商机
中国物流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机,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物流需求显著增加,推动了物流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社会物流总值大幅增长。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物流总值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1991年每一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为1:1.4,到2003年扩大到1:2.5。(根据同期GDP总额与物流货物总额计算)
从物流业增加值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等的发展关系看,2003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快出1.4和3.8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专业化物流正在加快发展。
2.物流市场的发展态势
(1)物流服务的全球化
就物流的区域化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服务全球化的时代,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的反映。国际分工的深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贸易大幅度增加,物流的地域和数量均高速拓展。与此同时,现代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信息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以中国为例: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93年的9.2%增加到2002年的33.4%。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从1993年的27.5%增加到2002年中的52.2%。作为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主体,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使区域内物流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其全球范围内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求,必然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跨国界的、全球化的物流服务。
(2)物流服务的综合化趋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即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成了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客户供应链管理的不断优化将成为其核心服务内容。物流企业的“混业”经营---船运公司上岸、货代公司下海,互为代理、战略联盟或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扩张,加速了物流服务或供应链管理市场的一体化整合。
二.国际合作对本土物流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虽已经具备了较大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但社会物流产业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尚不能在经济活动中实现发达国家那样低成本、高效率、无障碍的物资流动。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刺激了市场对物流服务需求的激增,呼唤更优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物流咨询服务,要求物流服务水平跟上国际化标准,在速度、可靠性、安全性、个性化、战略远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的物流产业长期以来是在国家的保护下生存发展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调查表明,在物流的总开支中,简单运输和仓储占了超过85%的份额;其次,物流公司多,规模小,由于企业客户的需求简单,物流公司的能力又相对单一,市场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第三,物流市场十分混乱,价格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与国际外水平的差距很大。为了适应全球范围竞争的需要,提升中国的物流服务水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国际物流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从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市场开发等方面全方位的引进。
2.国际合作的紧迫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现在中国的物流市场正高速成长,外资企业进入条件已经比较成熟。所以,跨国公司都争先恐后的进入中国市场,而且都计划在3-5年内完成战略部署。以DHL为例,其中国业务的年增长速度高达35% -45%,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物流市场37%的份额。今年DHL又推出一系列拓展中国业务的新举措---从今年至2008年前在中国的投资将超过2.15亿美元,用以开展中国国内快递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DHL旗下的丹沙海空运,在上海浦东和九亭建立两个物流中心,在上海浦东机场的物流作业投入运营;丹沙海空运的分支机构将从目前覆盖20个城市扩大到2007年的37个城市。除了增加投资,DHL全球总裁今年还专程访华,会见政府高层官员。DHL将为中国客户提供一整套全面的快递和物流解决方案,门到门的服务;先进的跟踪查询系统,为客户提供监控快件传递状态的信息;专门定制合约和特定行业的物流解决方案;探索建立针对生活、时装、保健和快速消费品等领域的行业配套中心。
因此,本土物流企业必须在三五年左右就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因为,高速成长的市场通常给先行者带来规模经济的优势,也由此给迟到者设置了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中国的物流产业在这三五年里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春秋”走向“战国”。根据前述分析,本土物流企业必须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和管理引进,而且,在时间上是相当紧迫的。
三.中外双方推进国际合作的基础
1.外方追求的利益
外方进入中国市场,无非是独资或者与中方合资合作两种方式,独资虽然有更大的决策权,但在中国市场,至少目前还没有被认为是最佳的经营模式。一方面,本土物流企业具有的国内网络优势,本土化的物流业务的运作经验以及良好的政府关系,是外方缺乏的战略资源;另一方面,与本土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外方的本土化成本。
以联邦快递与大田的合作为例:1999年,联邦快递选择了当时默默无名的大田作为合资伙伴。在随后的几年中,合作的进展令人吃惊地一帆风顺,双方联手建立了北京、上海、深圳3个清关中心,设立了144个站点;开辟了每周10班的货运航班,收件的次日即可把货品送到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的客户手中;把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完善的网络系统引入到国内,实现了对客户每一票货的即时跟踪……合作至今,联邦快递每年的业务增长速度都超过了30%!与大田国内快递网络的全对接,让联邦快递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
2.中方追求的利益
与外方合作可以给本土物流企业带来以下好处:(1)全球品牌(2)国际物流所带来的巨大业务量(3)现代化的信息系统(4)高水平的员工素质和培训(5)高水平的管理与操作规范(6)高速度的专有技术转移。虽然与外方合作可能给本土物流企业带来以下问题:(1)对方全球战略带来的刚性控制,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平等,甚至把合资企业作为该公司的子公司来处理与对待(2)淡化本土物流企业的品牌(3)可能会出现利润转移和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尽管如此,带来的问题只是在合作谈判初期和业务运作过程中的战术问题,必须与外方进行广泛的合作是本土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
还是以联邦快递与大田的合作为例:在大田集团和联邦快递的合作战略中,双方有一个承诺,联邦快递主攻中国境外的业务,大田则负责国内网络的拓展。目前,大田在全国69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拥有涵盖国内126个城市的站点。经历了10年的发展,大田从一家小货代成长为资产近4亿元的大集团。与联邦快递的合作不仅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上,它的实施更为大田集团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大田的本土优势、国内渠道与联邦快递的先进管理经验、国际渠道相连互补,形成的是一种整体功效。
本土物流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成为其全球价值链中的一环,从而实现与跨国公司资源共享,这种策略在目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国际物流业巨头马士基物流公司在中国的定位是建立一个全面的物流配送网络,做中国市场最优秀的物流运营商,并希望能在中国的港口、铁路、公路及仓库、代理公司等方面开展全面的物流合作,这无疑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本土物流企业来说是实施“合作”策略的契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本土物流企业能继续保持自己的核心部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将自己的业务向上下游不断延伸,拓展自己业务的触角。
3.本土物流企业与外方合作的基础
本土物流企业与外方合作必须具备的四个基础:第一、有个优秀的团队。没有团队和对方就没有合作的载体。第二、是否实行了规范的公司治理,为合作提供有效的运营基础。第三、有没有一个很好的物流行业背景。第四、有没有一种完善的网络,这种网络包括业务网络和功能性的网络。我们期待着本土物流企业能在未来与外资物流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源 《回声2003:可持续发展的发端--2003物流的中国命运》 《互联网周刊》 2003年12月29日
[2] 李松庆 《浅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 《上海物流》 2003年5月
[3] 许晖 傅继红 《物流势力中国竞局》 《中国经济时报》 2002年10月23日
Discusstion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Local Logistics Enterprise
TANG Shao-yi
(Wuxi Occup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063)
Abstract: Nowadays, though som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a big scale in China, they still stay a relative
lower level. As for lo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only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greatly, introduc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raise their logistics service capacity, can they exist and develop well in the future all around the world.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Globalization
作者信息:
唐少艺(1975- ),女,江苏盐城人, 工作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教师,获得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