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头寨探幽

2004-04-29昊景军

旅游纵览 2004年12期
关键词:古寨杉树寨子

昊景军

自从迷上了人文地理摄影,便对古村落有了极强的探究欲,即便是看似很普通的小村,如当成一本书来读,静下心来一页页的往下翻,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热衷于行走的我,在路上,很多时候前面是无法预知的事物和没有目的毫无准备地走进一个个古村落,面对一处处陌生的地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就自然地激起不可名状的新鲜感与热情。至于来到石头寨,也是最近在路上不经意间的一次不期而遇。

那天从湘南著名的“草原”、人称“江南呼伦贝尔”的南山牧场找近路往回赶,车子像下险滩的竹筏,沿七拐八弯的盘山公路往下“漂”,不到一小时、就从海拔1800米速降至1000米。一路的颠簸,路过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时,车子罢工了。摄友老陆是个老驾驶员,下车检查后,朝我们摇了摇头没精打采地说:要修、而且工程有点大,修理要两三个小时。百无聊赖的等待中,我们走进公路对面的一个山寨。这个寨子首先吸引我的是寨子里的吊脚楼下的围墙、屋基、湾曲的巷道、关牲畜的圈子、寨边菜园的围园、田埂等等都是用一个个西瓜大的河卵石砌成,很典型的一个石头寨。

精致无比、宁静中弥漫着一股远古气息的古寨,我们仅在其中转悠几分钟,就毫不犹豫地决定在这里住下来。

问寨里人,得知寨子并不叫石头寨,叫大寨村,住的全是侗家人。我们一帮“色友”还是愿意叫石头寨,觉得叫石头寨更为贴切。

石头砌成的古侗寨宁静悠远

哥们几位就如同当年的日本鬼子扛着“长枪短炮”在巷道里乱窜,古寨的寂静被我们打破,人们从吊脚楼的一扇扇窗户里伸出头来看新鲜,好奇地瞅着我们这几个外乡人手持相机东瞄西看,上了年纪的还一脸的不解,你们在测量什么?是不是要修路了?问得我们一下子不知如何回复。我们说我们在照相,楼上叹了一声:这有什么好照的,城里人真怪。

山里人有大山的性格,老实厚道但不乏热情,当我们说要找一个住的地方,马上便有热心人带我们来到蒙明华老师那里。蒙老师是一位村里小学的退休教师,家里设两间客房,有六张床位。专门接待我们这种不期而来的旅人。进门时已是午后,家里人上山做事去了,只有蒙老师的长女在家,她将我们五人安顿好后,一会就弄好了饭菜。几样可口农家小菜,哥们几个狼吞虎咽的三下五除二就扫光了。

午后的斜阳将古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阳光将石头寨每一角落都勾画得分外动人,颇有西北塞外情调,竟差点忘了这是在“南楚极边”的湘南。卵石砌成的石围墙,有瓜葛藤蔓探出墙头,将一两个南瓜结在上面,逆光下翠绿叶子、金黄的南瓜十分耀眼,围墙下是石板铺就的曲径,谜一般的伸向远方。我将镜头卡在三脚架上,瞄准不远处的石巷拐弯处,守株待兔似的观望,设想在那束从吊脚楼瓦檐下打来炫目的光柱中能走过一个手提菜篮什么的村姑,踏着碎步在石板上款款走来,那该是多美的一张照片啊。此时的古寨象是休眠了,半天没有一人过来,直至那束阳光移到我的脚尖,才有两个少年雀跃飞来,手持竹竿驾驭那个随地向前转动的铁圈子,后面跟着奔跑的小黄狗也与少年分享那份快乐,多生动的画面,当光柱在他们身上勾画出优美的轮廓的那一瞬间,我按动了相机快门,连拍三张。这时的卵石墙根下的那片青苔正沐浴在温暖的斜阳里,太阳对它来说显得太吝啬了,一天仅给那片刻的温暖。

寨子不大,150多户人家,600多人,鳞次栉比的木楼紧凑地建在缓坡上、坐东朝西,户与户隔以卵石围墙。虽不很规则但显得巧妙与雅致。寨里石板路巷道看不到什么垃圾,干干净净的,让人惊奇,这不像边远山区的小村寨呵。过细观察,才知古寨管理自有一套办法,他们将寨里的小巷如城里一样分别起个“潜龙路”、“松柏路”什么的,将清洁卫生事宜分划到责任人。这时我才想起我们住的蒙老师家墙外挂有一块木版,上面写有“步云路”三字,下面是卫生责任人某某。

寨边那道仅存几段的护寨围墙,高处达四米,在如血的残阳下显现昔日的威严,墙由一块块大卵石砌成,千百年过去尚坚固如初,登墙远眺,梯田层层迭迭,夕阳山外山,想像当年寨里人倚仗这堵石墙不知击退多少流寇窜匪。

菜园通常应用竹篱笆来围,可这里全用卵石砌成人高的石墙,先不说拦牛羊,就是老虎都能挡住。

古侗寨不远有小河,河上修建座风雨桥,取名为“回龙桥”,建于清乾隆15年,已有250多年历史。廊桥建得与别处略有不同,桥两头的桥墩全是用脚盆大的石头砌成,再铺设数根巨大的杉树,桥面也是用青石铺就,桥廓上盖青瓦,两旁有栏杆、长凳,桥中亭阁精巧玲珑。桥很是古旧。虽历经无数次山冲刷,却丝毫未损,我想也是得益于这特别的桥墩吧。

晚饭的时候,我与蒙老师聊:“这石头构成的寨子,举目见石,叫石头寨不更好吗?”这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笑笑说:“离我们寨子一公里还有这样一个寨子,也是用河里卵石砌成,叫岩寨,他们抢先喽!”

歌声中石头“流”进寨里来

一个寨子都是这样的石头,哪来那么多?

第二天清晨,老先生带我来到寨后山上。远山从朦胧的晨雾中渐现出来,老人指点群山,给我解开了这个谜。长安营乡十多个村有一半坐落在大峡谷里,寨前这条河,来自峡谷的顶端,流量虽不是很大,但落差特别大,源头海拔1700米,流到家门口其距离也就是十公里那样子,海拔降到1000米,只要下点雨,水马上涨了起来,山洪来也快去也快,而且水特别的急,千峰万壑里的石头经千百年的山洪;中击,滚到下面一个个已全都变成西瓜样圆圆滑滑的了。这样大大小小的石头堆满了河床,给人们送来了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这一带不管架桥铺路、屋基砌墙、田坎围园,全都用这样的卵石。我到过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石头寨,那全是用大小不一、又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规则石块错落有致的垒砌而成的。两处相比,各具特色。

我说这么多的石头从河里搬上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先生说,这有何难?今天正好有一家准备做新屋,在砌屋基,你去看看,河里的卵石是怎样源源不断的“流”进寨里来。老先生一番话调起了我的胃口。

用过早饭,我拎起相机就往河边跑。打远望去,人们在河边蚂蚁似的弯弯曲曲的排了两行,长达半里路,不知在做什么。

走近了,我也惊呆了。长长“蚂蚁”的队伍一头站在河床上,另一头则连到一处空坪子里,隔三尺左右站一人,西瓜大小的卵石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递上来,一直递到坪子里,看是很慢,可石头一个个不间断地“流”了过去,只一会,坪子里就堆成一座小山了。他们干活一点也不显得累,男男女女边递石头边唱山歌,兴高采烈的,好像这不是在运岩石,而是在玩一项开心的游戏。……村姑朝我笑着喊道:“照相佬,接一个!”话音未落,石头就递到我面前,我双手接住,好沉,差点没掉地上,窘态引起他们一阵大笑。这样的劳动是快乐的,快乐的劳动那样激动人心,激动人心的场面我就想拍照,快门“卡嚓卡嚓”的,不知不觉就将机子里的“子弹”打完了。

主人家送茶水来了。我问:“你请这百多个帮工,花费不少吧?”他摆摆手说:“没花一分钱。”看我瞪大眼睛一脸疑惑的样子,他解释说,这里有个自古留下的老传统,哪家需要搬石头,只要喊一声,全村的人只要手头没有要紧事的都来,大家集中力量递上一两个小时,石料够了,就各自回去忙自己的事,所以不花一分钱。我想在城里,如请上这么多人,就是不开工钱,摆那十多桌饭,也够你受的了。至此,我更为古寨纯朴的乡风所打动。

古树诉说岁月的沧桑

问起古寨的历史,寨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说不出很多来,都只知道祖祖辈辈已在此居住,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给我的文章增彩,可我不灰心,除了古寨与古寨里的石头,总还有点别的东西吧?蒙老先生说,那您就去看看村头的古杉吧。

村头有一片古杉树,分布在河滩及村头的斜坡上,共有38株。其中有一株古杉,树高30米,胸径2.3米,需6个人方能围抱,是湖南最大的杉树,被人称为“湖南杉树王”。

侗族信奉的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树寨中的老树、尤其是古杉,多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这株巨型古杉,自然是当地人心目中的树神。一些人家将自己新生的婴儿拜认这株古杉做“婆婆”,让树神保佑孩子,希望如挺拔的杉树那样健康成长。至今,逢年过节,就有人到树下烧香烛和纸钱。

树神老了,老得树身全空了,基部的树洞可站立五人,树洞一直通至树尖。 2003年2月8日晚,古树经历了一场千多年来最大的劫难。73岁的杨进化老人认为那天初八是个好日子,该去祭树神,于是他拿上了香钱纸,十分虔诚地将很多纸钱放在树洞内焚烧,山风吹来,将着火的纸钱从底部沿树洞吹上树尖,点燃了树洞内干朽之物,引起了树内大火。树洞如吸风的烟囱,使火越烧越旺,而树高 30多米,火又在树内燃烧,救火的人们无能为力,只能眼巴巴地流着泪看着古杉树在烧。有人拨了119火警电话,县里的消防车急急赶来,可70多公里山间公路,等赶到并救灭,古树又已焚烧了长达6个小时。谈起当时的情景,村民蒙莲花还有些后怕:“大树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炬,火光冲天,照亮了几里路远……太恐怖了。”

树神虽经此难,但没有倒下,也没有千枯,树干反而显得清瘦刚劲,针叶更加青翠。在人们心中,树神怎能倒下?树神见证世事沧桑,斗转星移、一千多年啊,流逝多少尘世间悲欢离合,它若能言,那不就是一本厚实史书口马?参拜树神,用心灵与之对话,似乎让人感悟点什么。世间什么是永恒?永恒是什么?

乡情、情真意切纯朴感人

无意间与小村邂逅,乃旅途中一插曲,在解读古寨过程中,收获的并不仅是那一张张精美照片及旅人探究好奇之心得到满足,最主要的是古寨那古风古韵孕育的古寨人那份诚挚情谊。

沉醉在石头寨古韵之中,惊醒时已是第三天上午,该走了,我们将两天来的吃住费用交给蒙老师的老伴,这位两天来为我们照料一日三餐的大娘说什么也不肯收下,“你们好不容易到来到我们山里做客,请都请不来……”大娘说这些时,一脸的真情,丝毫没有城里人那客套程式。我们只好悄悄的将钱放在客房的桌上。

曾无意闯入一户梁姓人家,主人丢开家务,热情与我们攀谈,并按当地风俗为我们打油茶。油茶的工序很繁琐,把主人忙了好大一阵,这种侗族风味小吃味道独特,香味袭人,诱得哥们几个口水直流。热情的主人一定要我们连吃四碗,这是四季平安之意,还笑着说:“一碗强盗两碗贼,三碗朋友四碗客。”只有连喝四碗才够朋友,这四碗油茶下去,把我们的肚子胀得“蒙古蒙古的”。这种对素昧平生的外人真诚得毫无戒备,让人心动。

很多民族地区一旦开发成旅游点,就被“商业”得不成样子,与这里比形成极大反差。想起为我们奔跑带路天真无邪的学童,想起热情配合我们拍摄、义务担当“模特”的老乡,想起接受采访的一个个善良的人们,想起……这份清纯得如山泉般清澈的乡情让我至今还在感动、难以忘怀。

猜你喜欢

古寨杉树寨子
寨子河油区长8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石崆寨览胜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张家畈新村
寨子
寨子
绥宁大园古苗寨
环保古寨——文斗
妈妈的“跟屁虫”
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