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处运用同情心?

2004-04-29李增刚

全国新书目 2004年12期
关键词:马文普通百姓乞讨者

李增刚

学者马文·奥拉斯基(Marvin Olasky)的《美国同情心的悲剧》(The Tragedy of American Compassion)是美国政要正在热读的图书之一,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关于福利和社会政策的最重要的一本书”,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制定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参考读物。通过分析美国救济穷人的历史——从17世纪欧洲人开始大批移民美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书认为,政府只有减少救济,让更多的人就业,恢复紧密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才是解决贫穷问题的出路。

乞讨者或穷人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老弱病残,无法通过自身劳动养活自己;有的是偷懒的机会主义者,宁可乞讨度日也不工作;有的是被人利用,为他人乞讨者;有的是吸毒纵欲而无法养活自己者。对待不同的乞讨者,我们应该区别对待。第一类是真正需要同情者,我们也应该给予同情;对于其余各类的乞讨者,同情心不但对社会、对他们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有害。

同情心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还需要有精神上的帮助。奥拉斯基总结了同情心的七个标识:亲情(Affiliation)、契约(Bonding)、分类(Categorization)、明辨(Discernment)、就业(Employment)、自由(Freedom)、上帝(主)(God)(第102页)。亲情就是要尽量让受同情者得到亲属、亲戚的帮助;契约就是由志愿者与受同情者组建临时家庭,帮助其意识到婚姻或家庭的重要性;分类意味着对不同的受同情者分门别类,同情那些真正需要帮助者;明辨就是想方设法对受同情者进行分门别类;就业在于帮助其寻找或提供工作机会;自由就是给受同情者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上帝(主)则意味着对受同情者通过上帝进行感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七大标识反映了人们对那些祈求同情者的真正同情,而不是滥用同情。美国从19世纪末期,大量的慈善机构并非无偿提供同情,而是要让受同情者通过劳动进行“体能测试”,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者就要通过为其提供工作等方式,为其提供工作机会,最终解决其生存问题。

《美国同情心的悲剧》是美国政要热读图书,它也适合普通百姓。它实际上向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指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何处运用同情心?

随意运用同情心不但无益,可能还会有害。

《美国同情心的悲剧》[美]马文·奥拉斯基著北京出版社2004.4定价:26.00元

猜你喜欢

马文普通百姓乞讨者
想长大的马文
偶见某扫码乞讨者(新韵)
善良的妈妈
大数据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善良的妈妈
满意的结局
车流中的乞讨行为,当止!
真实还是虚构:与马文·卡尔森谈当代西方戏剧
老广州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