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竞争优势营造
2004-04-29董海欧
董海欧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从建筑业管理体制、建筑业企业结构、施工技术创新体制等方面分析了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构建核心能力是施工企业迎接挑战的重要战略,可以通过精益生产战略、培育学习型组织、组建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来构建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施工企业;挑战;WTO;核心能力
我国加入WTO以后,施工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更多的外国建筑公司会进人中国市场从事建筑业务,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与世界上著名的建筑承包商相比,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国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改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威胁,并提出通过构建核心能力来迎接这些挑战和威胁。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
1.施工业管理体制不适应
首先,条块分割。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施工市场的运行机制是建立在统一、开放、竞争的基础上。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施工市场仍然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阶段,市场主体行为不合理、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影响和干扰了统一、开放、竞争的施工市场的形成。
其次,透明度不高。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努力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来取信于民,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施工管理体制中一个较明显的缺陷是透明度低、暗箱操作多,其主要原因除政府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外,还有法制不健全、法规不完善、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关系不清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问题。
第三.审批“关口”多。我国是实行资格许可制度比较多的国家,特别是施工业,是一个许可、资格、审查等管制较多的行业。通过立法而设立的各种管制,阻碍了经济活动的开展。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行政部门的实权过大,而立法部门的实权则相对较弱。面对执法单位,千方百计出台各种规定,以扩大自己的管制权力。二是可规定各种管制的法规层次较低。部门、地方政府规章、文件都可以设立各种管制、许可、审批、同意等“门坎”。而国外许多管理措施都必须通过立法机关来调整和规范。WTO的原则和精神就是要减少壁垒、自由竞争。同时,《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资格许可制度不可构成服务贸易壁垒,井要符合客观、透明的标准,除为保证服务质量所必需的以外,不应成为负担,许可程序其本身不应成为提供服务的限制。
2、施工业企业结构不适应
首先,企业人数偏大。我国现有资质的9万多家施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达500人。与美国、日本的施工业企业平均人数10人左右相比,企业的平均人数偏大。而且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大中型企业,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上,小型专业企业的比例过小。这种企业结构导致了除大型基础设施和技术比较复杂的建设项目外,大、中、小型施工企业同时进入一般施工市场的层次和扮演的角色基本相同,人为地造成了“僧多锅少”的局面,从而成为施工市场无序和过度竞争的直接诱因。
其次,管理层次多。国外大型施工公司是以母公司为核心,连接着中小型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纵向联合的企业集团,工程投标承包主要由核心企业的母公司来组织,而那些关联公司和小型专业公司很多业务都是服务于集团内的企业。而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是由若干个多级独立法人的子公司横向联合组成的,在施工程大多由于公司独立参加投标承包。由于集团内的成员业务基本相同,常常成为竞争对手,同业竞争和“窝里斗”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集团公司虽然资产和人员规模很大,但没有相应的承包能力,工程承包基本上是分散在下属的公司,根本无法达到规模集约经营的效应,在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上也难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抗衡。
3、施工技术创新体制不适应
首先,施工技术落后。虽然我国在岩土工程、结构抗震、综合爆破、大型结构与设备整体吊装、预应力混凝土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许多技术仍然是处在低层次上打转,多数只是对普通工艺进行改进,对常规工艺进行组合。对技术含量高、源于高科技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掌握不多,涉及到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实用工器具、新材料、新工艺等综合技术应用时,国内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显得不强。在智能化施工设计与实施方面,也还刚刚起步。
第二、创新能力不足。国内技术创新的研究一般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主体,但科技成果形成之后,只有少部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其它往往束之高阁。我国施工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的并不多,科技开发能力相当薄弱。而发达国家的大型施工公司都拥有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和先进完备的研究试验设施,一般每年将结算收入的1—3%投入技术开发。我国的施工企业虽然也制定了科技开发发展规划,提出每年科技投入资金指标,但真正落实难度很大。相当多的施工企业仅满足于干完工程了事,忽视对工艺技术进行挖掘和提炼、对技术理论进行研究和提升,很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4、从业人员素质不适应
首先,技工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我国3800万施工业从业人员中有3000多万来自农村。而每年土木施工专业的技校毕业生只有3万多人,土木施工专业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生也不足5万人,两项相加之和不足施工业从业人员的千万之一。再加上施工业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即使学土木施工专业的大学生也不愿到企业工作,从而导致在企业中出现高级技工比博士生还缺的局面。
第二,缺乏复合型人才。我国大学教育的专业划分与西方国家相比专业设置过细,西方国家一般只设土木和施工两个综合性专业,我国大学专业却分得很细。培养的学生大都是本专业的专门技术人员,缺乏既懂专业,懂外语、又熟悉财务、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培训教育投入少。企业对现场工人的培训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往往依赖于劳务基地的培训和传统的边干边学,缺乏系统性和普及性,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经过劳务基地岗前培训的农民工比例较低。对技术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
4. 施工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施工企业在增加国际施工市场准入机会的同时,将面临更多的国外工程设计与承包公司的参与竞争,中国施工市场将成为国外公司争夺最激烈的市场d外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际大型承包商企业精干高效、管理先进,没有沉重的人员和历史包袱,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我国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过多、社会包袱沉重、体制机制不活等弊病,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管理费用开支大、劳动收入平均主义大锅饭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国外大型施工承包商会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抓住机遇,前来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兴办合资企业外资和合资施工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不可能从国外带普通的劳动力来中国,在他们以技术和管理优势获得工程承包权后,必然雇佣中国的劳动力,但雇佣的对象绝对不会是毫无施工技术的劳动力。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下,他们很多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很容易被外企优厚的待遇、丰厚的回报所吸引。这些人才熟悉中国的市场和环境,更了解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合资合作企业使用优秀的国内人才如虎添翼。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失去优秀的人才,将会走向穷途末路。
二、打造施工企业的核心能力
克服挑战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立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独特能力。构建核心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精益生产战略
精益生产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适应性。建筑市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是影响其生产的重要因素。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适应性,也就是提高生产效率。根据精益生产的特点,建筑业借鉴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手段,可以在未来几年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精益生产的生产方式主要有:最著名的准时生产系统、并行工程等。就施工企业的生产来说,存在着重复性和循环性的特点。所以,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思想及精益生产的思想在建筑业是行得通的。日本的住房供应者已将精益生产的生产原理和工业企业在减少生产企业的生产缺陷方面的原理应用于施工企业中。我国的施工企业应将精益生产的原理和方法借鉴过来,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中国的精益建筑体系,建立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培育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学习,借助知识管理,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的、符合人性特点的、能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有共同远景,组织的发展蓝图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强调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如:项目组、科室组、班组学习等;追求自我超越,组织和成员要不断突破极限,不断前进;重视系统思考,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思考和诊断问题。
3.组建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等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核心能力的共享,使得虚拟企业的产品独具魅力和市场竞争性,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促进建筑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然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建筑企业采用集团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已不能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庞大的规模使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虚拟企业能把各自相对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更加强大的竞争优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战略与结构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可以创造出超出行业水平的利润率的战略环节。彼此结成战备联盟,共同完成建筑工程,体现了强大优势:一是虚拟企业更适应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二是虚拟企业把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整合,充分利用每个企业的资源。三是各成员企业只承担白已最拿手的工程任务,可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缩短工期。世界知名的康柏电脑公司、耐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用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均获得了巨大成功。
4.客户关系管理(简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通过详细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系统,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CRM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领域,通过提供快速周到的优质服务,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改变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方式方法,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已经没有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的价值,对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迅速作出反映的能力,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施工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一是确保合同工期。按期交付业主使用,发挥业主的投资效益,实现业主的价值。二是确保工程质量。三是主动优化满意服务。优化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要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解客户所难,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实现工程零缺陷,服务零抱怨,服务满意率100%。四是创造文明环境。创建文明工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潜在的客户,不断拓展市场。
5、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箔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及其标志。众多的外国企业来华抢占市场的第一步就是抢夺制高点,吞灭中国竞争对手的品牌,输出自己的品牌,我国市场的洋品牌已屡见不鲜,并且在很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品牌背后是客户,品牌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无形的纽带,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开始进人品牌竞争的时代。拥有名牌就拥有市场,就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追求名牌、创立名牌、培育名牌,已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施工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建造经济、适用、顾客青睐与厚爱的建筑产品,在国内外叫响中国施工企业的品牌,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信誉、一流的企业形象,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在加入WTO之后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些挑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为了迎接挑战和适应生存环境,我国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施工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也是多方面的,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是抓住对本企业具有核心价值的环节,以更加快速地建立起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李争科,国有施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考,《铁道工程学报》2004年第1期。
徐均,加入WTO后中国地方施工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及竞争对策,《市政技术》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