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内蒙古城乡一体化理性初探
2004-04-29尉强
尉 强
一、发展内蒙古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城市化的浪潮。1970年世界城市人口约占35%,而到2000年这个比率上升为50%。城市化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是极其显著的,国际经验表明,当区域城市化水平超越50%后,区域社会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开始向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城乡一体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化的最高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意大利和韩国在上个世纪中叶从高度城市化转向城乡一体化,这些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绿化村庄、拓宽或取直道路,修整村旁河岸,修建公用水井、灌溉池塘和粪肥储存设施,修整住房,建造农村通信系统,建立社区中心等。作为同是东方国家,中国近邻韩国的成功范例更具有参考性和可借鉴性。韩国从1971年开始的“新村运动”,由政府自上而下地动员大量财力、物力和农民劳动力,致力于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到了九十年代,韩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方面已经向现代化迈进,农民生产有所提高,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趋于现代化,乡村小城镇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受到了重视。不仅有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完善的设施,而且到处绿草如茵,创造了一种高度文明的生活环境。从而避免了城乡之间的严重矛盾冲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先进经验和范例,可以使我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
二、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必要性和努力方向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了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忽视农村建设,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状况,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也都强调编制“农村地区综合发展规划”,积极建设完善农村城镇的规模和社区软硬件配套设施,以满足农村人口的基本需要,控制农村人口的盲目性迁移,其中特别重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据统计资料表明:从历史纵向来看1978年内蒙古乡镇数高达1353个,2002年减少到1154个,25年间我区农村乡村型乡镇减少近两百(199)个,撤减幅度达到147%。与此对应我区城镇型乡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镇个数由1987年的225个增加到2001年的416个,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内蒙古城镇化所占整体乡镇个数比例达到36%;随着2000年至2001年,内蒙古全区范围内城镇化达到高峰,乡个数锐减了374个,而镇个数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75个,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我区镇个数已经上升到521个。由此我们看到,内蒙古推进城镇化的成绩可以肯定,但是处于一个经济运行高速发展的时代,差距不仅存在,而且随时都会拉大,因此,加快推进内蒙古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能够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合理的交流与组合。在空间上互为环境,做到生态协调,环境幽雅,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享有高度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前提下,使整个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达到共同繁荣、城乡融合的目的。在新世纪,对内蒙古地区来说,为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至少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速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工业投入物,以代替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大量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乡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转移,从而改变城乡就业结构和农村功能。二是加速我区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的联合,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繁荣。三是加强我区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通过建立城乡间快速便捷的交通,保证城乡生产和生活活动联系的密切性、城乡居民远距离就业以及乡村居民生活消费行为的便利性。通过提高城乡现代通信普及率,建立国内外接轨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城乡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四是提高我区城镇生活质量。城市通过消除住宅、交通、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进入新的生活时代。乡村在居住、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同等的条件。五是实现我区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通过解决好人地关系的矛盾,防止人口膨胀造成的土地退化。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使城市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
三、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对当前发展中内蒙古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宏观上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它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整体,农村问题与城市问题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下需要着眼于建立规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这一运行过程中,地区间的不平衡将逐渐趋于消失,各地区的资源经过更合理调整和配置以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使过去被打乱的整个空间结构系统重新恢复到“平衡”之中,我区实施城乡一体化经营战略如果能够常态有序地发展下去,宏观上将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内蒙古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转化增值,即我区土地资源利用空间比较充沛的优势转化为经营城镇化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它可以使我区城镇资产总量大幅度增加,各盟市财政可支配财力明显提高。二是可以使我区城镇化后的居民们生活条件和经济收入水平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旧貌换新颜的喜人改变。三是可以使我区城市知名度大大提升,更加开放的利商、保商之门为外商、外企施展创业、立业能量与才能提供条件优越、环境良好、诚信度高的投资环境;另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也为我区建设优化塞外旅游名城、开发旅游资源创汇奠定坚强基石。因此,内蒙古在当前条件下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宏观经济环境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条件下,城乡完全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绝不是所有乡村都变为城市,更不是城市乡村化,而是尽力彻底消除城乡差别,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