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004-04-29杨宜勇
杨宜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各级党委要努力克服”不敢驾驭”的畏难情绪,努力改变“不会驾驭”、“错误驾驭”等种种能力不足的表现。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高度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提高各级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重点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要提高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能力,切实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因此发展首要的是经济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21世纪初头20年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一方面,要防止走人狭隘经济建设的死胡同,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盲目推进;另一方面,要防止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倾向,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耽误时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确定到二〇二〇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抓紧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为经济运行服务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政策,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稳步提升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建设是在发展中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扎实了,解决其他问题就有了物质条件。
二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实现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与其他方面推进的整体协调度。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要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要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尊重民意,认真落实民意,高效地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体制和机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实现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这样,经济和社会就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否则,搞得不好,往往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因此,到2020年,要特别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重视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更加注重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效率优先”不等于不要公平,所以它必须“兼顾公平”,而且只有兼顾公平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城乡间的公平,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公平,更加注重产业间的公平,更加注重内外资企业间的公平。
三要提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能力,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改革。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出题目,要依靠改革作文章。加快发展,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六大问题。一要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要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二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二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四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使各项改革互相促进。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从管理型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效率高的有限政府。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和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也需要靠深化改革来推进。
四要提高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的能力,全面改善对外开放水平。1978年以来,虽然我们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应该看到,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的协调性不够,要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国际经济竞争,我们还停留在用1亿件衬衣,或1亿双鞋子,或5亿双袜子换取一架大型民航客机的水平。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性增强,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两个大趋势,及时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既要敢于开放,又要善于开放。目前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内市场换国际先进技术,以劳动力资源优势换取自然资源。处理好立足于国内需求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充分用好内资与有效利用外资的关系,处理好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与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的关系。在经济起飞阶段,要有意识地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关键国内经济行业和经济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积极利用WTO成员国的身份,推动建立健全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机制,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不断扩大对世界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对外开放的原则是努力实现双赢和多赢,要以加大对外开放为契机,实现国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要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断完善其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定位。党领导经济工作不是以党代政,在党政分开的原则下,各级党委主要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谋划经济全局,提出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政策,推动经济立法,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特别是地方党委要因地制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党政思想上要统一,但是职能上不能叠床架屋。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执法,严格执法,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